在非洲草原上,高大的鴕鳥葉露夫是最值得信賴的好幫手,同時也是大家的守護者,他犧牲自己,成就他人,不求回報。即使到了故事最後,葉露夫變成一棵大樹,仍然守著一方眼淚流成的小池,繼續在草原上滋潤其他動物們的生命。
★日本青少年讀書感想文全國大賽指定圖書
★日本全國學校圖書館協議會選定圖書
作者簡介:
小野木學• おのき がく
一九二四年出生於日本東京,一九六一至一九六二年赴法國巴黎學畫。一九六五年開始製作版畫,一九六九年榮獲斯洛維尼亞盧布爾雅納國際版畫雙年展收購典藏獎。活躍於油畫、版畫界之外,同時投注心力於繪本創作。一九七○年獲第十九屆小學館繪畫獎(現更名為小學館出版文化獎),同一年發表繪本《鴕鳥樹》。一九七六年因腎臟癌過世,享年五十二歲。生前的許多作品都收藏在練馬區立美術館。
《鴕鳥樹》在日本暢銷四十年,也是日本教科書的選定教材。作者以淡褐色與黑色作為木版畫的主色調,文字與圖像生動逼真,在素樸、沉靜中帶有力量。作品一經發表,即引起廣大的共鳴,成為日本青少年讀書感想文全國大賽指定圖書,並成為日本全國學校圖書館協議會選定圖書。
譯者簡介:
米雅
日本大阪教育大學畢業,曾任教於靜宜大學日本語文學系十餘年。目前主要從事翻譯、寫作等文字工作,同時也是圖畫書插畫家。主要作品有《桃樂絲的洋娃娃─彭蒙惠的故事》 (宇宙光)、《小玲的台中歲時記》(青林) 等。
章節試閱
對別人而言也許是晴天的太陽,但是一照在葉露夫身上,就會讓他熱得痛苦不已。附近的食物愈來愈少了,可是葉露夫一蹬一蹬的跳,一天之內根本無法移動太遠。愈來愈多的日子裡,只看到葉露夫吃著乾巴巴的樹根、來路不明的骨頭,還有一些碎石頭之類的東西。也許就是因為只光吃這些東西,葉露夫的身體也變得乾巴巴的,他全身上下,感覺好像只有身高一直抽長。
每到月亮高掛的夜晚,土狼就成群的走來,「這傢伙還活著哪!怎麼不倒下去呢?他倒下去我們就有東西吃了呀。」土狼們發完牢騷就又成群的走了。
天一亮,換成禿鷹們在葉露夫的頭上圍成一圈飛翔,還一邊嚷著:「葉露夫,行行好啊!快點變成我們的食物嘛!」
這一陣子,葉露夫經常在同一個地方,一站就是一整天,他一直閉著眼睛。一滴眼淚順著乾渴的尖嘴流了下去,埋沈在他腳邊的沙中。
對現在的葉露夫而言,傾聽孩子們嬉鬧的聲音,是他唯一的安慰。
有一天,當葉露夫一邊打盹,一邊瞇望著正午的天空時,突然發現有一團黑色的東西在森林的邊緣奔跑。啊!!
對別人而言也許是晴天的太陽,但是一照在葉露夫身上,就會讓他熱得痛苦不已。附近的食物愈來愈少了,可是葉露夫一蹬一蹬的跳,一天之內根本無法移動太遠。愈來愈多的日子裡,只看到葉露夫吃著乾巴巴的樹根、來路不明的骨頭,還有一些碎石頭之類的東西。也許就是因為只光吃這些東西,葉露夫的身體也變得乾巴巴的,他全身上下,感覺好像只有身高一直抽長。
每到月亮高掛的夜晚,土狼就成群的走來,「這傢伙還活著哪!怎麼不倒下去呢?他倒下去我們就有東西吃了呀。」土狼們發完牢騷就又成群的走了。
天一亮,換成禿鷹們在葉...
作者序
再見葉露夫
米雅
《鴕鳥樹》是作者小野木學先生(一九二四~一九七六)四十六歲時的作品,出版距今已將近四十年的歷史了。能夠在圖畫書界長銷這麼久,也多少透露它在日本人心中的地位。
一翻開書,畫面中黃土景象、地平線不斷重複,簡單裡帶著豐富表情的木刻版畫,令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小野木學年輕時代因罹患肺疾,在療養期間開始自學油畫,後來因緣際會走入了版畫的世界,雖然五十二歲時即因腎臟癌離開人世,他的繪畫風采至今仍滋潤著許多人的心。
許多畫非洲故事的人會使用繽紛的色彩,強調野生動物與非洲大地的原始之美,但小野木學在這部作品裡,讓讀者從少數幾種色彩變化中,窺見的卻是動物們彼此為了生存而必須面對的現實。黑暗中,黑豹的雙眼鎮靜、銳利的凝視著前方,那一刻,彷彿身為讀者的我們也化身為草原上的動物,一起暴露在危機的窺視中;黑豹撲殺而來的跨頁,打破了到此為止一成不變的平視鏡頭,黑豹壯碩的頭頸從右下斜斜的衝伸到左上角,尖牙和分張的豹鬚帶出了一種氣勢,把看似平靜的非洲草原裡,生命和生命瞬間擦撞出火花的現實性描繪得淋漓盡致。這正是小野木學的功力。
肉食性動物和草食性動物之間的爭鬥,是非洲草原上理所當然會上演的戲碼,但鴕鳥葉露夫基於對孩子(弱勢)的「愛」和保護同伴的「使命感」,竟然用自己的身體去對抗大自然的生存法則。換得的是守候自己殘破不堪的身體,還要忍受其他肉食性動物的調侃。文中提到,一開始的時候許多朋友、伙伴會為他找來食物,「不過,這些朋友光是照顧自己的家人,就已經相當吃力了。」最後等待葉露夫的,就剩下逐漸被遺忘的現實與永無止境的孤獨。
那幾行的文字,讓我回味再三,如果有人曾經不顧一切的用自己的生命來為我付出,我能以同等的勇勁一樣拚命的在日後去回饋他嗎?動物們初期的回饋是他們對葉露夫聊表歉意的行動,但是,當他們被家累纏住時,遺忘變成理所當然的選擇。為什麼他們不能把受傷的葉露夫當作家人般看待呢?不管葉露夫怎麼付出,也僅是別人生命中的「他者」,這是生存境遇中的現實,這也是葉露夫最深的孤單吧!一滴眼淚順著乾渴的尖嘴滑落,埋沉在沙中,葉露夫的疼痛只有溫暖的沙能懂……
在結尾,葉露夫變成一棵樹,守著一方眼淚流成的小池,繼續在草原上滋潤其他動物們的生命。小野木學安排這樣的結局,讓葉露夫看似悲劇的一生有了出口,昇華成為美麗的故事。我在一字一句唸誦、推敲譯文的過程中,心情跟著起伏、震顫,最終歸於平靜,讀著讀著,我發現葉露夫孤單的側影和我已逝的母親竟然重疊在一起!我想起母親在生活困頓時,咬緊牙根拉拔孩子長大的模樣,也想起她在老後因為插管無法正常進食與說話的痛苦,她床頭一本又一本各個兒女家庭歡樂的生活照,更訴說著她心中無止境的孤單。
我們每一個人最終還是會成為別人生命中的「他者」吧,但在這樣的現實背後,還有什麼美麗的東西可以存留下來?如果一切的付出得不到等量的回報,我們還會像葉露夫一樣挺直背脊迎接挑戰嗎?閱讀真是一趟奇妙的旅程,小野木學用這本書訴說了非洲動物間生存的現實之外,似乎還說了更多更多……
再見葉露夫
米雅
《鴕鳥樹》是作者小野木學先生(一九二四~一九七六)四十六歲時的作品,出版距今已將近四十年的歷史了。能夠在圖畫書界長銷這麼久,也多少透露它在日本人心中的地位。
一翻開書,畫面中黃土景象、地平線不斷重複,簡單裡帶著豐富表情的木刻版畫,令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小野木學年輕時代因罹患肺疾,在療養期間開始自學油畫,後來因緣際會走入了版畫的世界,雖然五十二歲時即因腎臟癌離開人世,他的繪畫風采至今仍滋潤著許多人的心。
許多畫非洲故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