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一點」更健康 陳錦坤
初中時,英文老師傳授一套背單字的方法:把課堂上教過的生字寫在小冊子上,利用上大號時背誦。為了應付每天的考試,只好每天一起床就去上廁所,同時努力用功,沒有想到從此養成了天天定時排便的好習慣。後來廁所變成我的秘密花園,不只英文單字,以後凡是沒有時間閱讀的短文、新詩、科學論文,都利用坐馬桶時分段完成,數十年下來竟然把一整書櫃的冷門書都唸完了;我將這個「寶貴的經驗」稱之為「廁所文學」。
高中時拜讀陳啟佑老師的新詩「手套與愛」,詩中說,桌面上本來就有個英文字「GLOVE」,有一次脫下手套隨意丟在桌上,恰好遮住了第一個字母,結果變成「LOVE」。這詩給了我很大的啟發,原來凡事不一定「多多益善」,有時少一點更有趣、更有價值。
唸大學時,與修辭學大師沈謙教授有過一面之緣,我將多年來浸淫「廁所文學」的心得寫成文章,野人獻曝地請大師指教;結果教授只簡單批了四個字:「辭溢乎情」,再隨手致贈一本「修辭學」;意思是我的文稿不夠簡潔,冗詞贅字太多,自以為華麗,其實反而減損了文章的力量。從此我就時常提醒自己「寧可少一點」。
後來到台大醫學院攻讀博士學位,與同窗好友討論醫學史時,忽然領悟到,人類醫學的發展最有價值的部分應該是「手術與抗生素」,其餘都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因為手術可以直接去除病灶(生病組織),抗生素則一舉除去細菌,基本上都是一種「減(-,即minus)」的哲學。終於拿到博士學位時才知道,原來不管是那一科,凡博士都冠上「哲學」兩字,稱為「哲學博士」,也就是說不管專長是「生物化學」或其他領域,必須要達到「哲學」的層次或修養,才配得上「博士」二字。
現在大家的經濟情況普遍都相當富足,生活無虞之後,接下來最重視的就是健康;由於我的專長在生物化學方面,有些同仁乃要求我在刊物上寫些相關常識,以作為保健養生的參考。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凡事少一點」哲學,譬如「少吃一點」就不用擔心肥胖,「體內的毒素少一點」就比較不容易生病,「藥少用一點」可以避免後遺症等,幾年下來也累積了不少文稿。我覺得現代人成天說要減肥、覺得不快樂,事實上只要吃少一點、欲望小一點,不必看醫生也可以健康、快樂。元氣齋出版社林社長看了之後也覺得深有同感,因此力促我重新編整成書,並取「minus」的音「麥樂士」作為書名,即「麥樂士(Minus)健康法」;但擔心有的人不易了解,故又名之為「少一點更健康」。
本書分為五章、一篇附錄,開宗明義介紹「麥樂士(Minus)健康法」的定義和施行原則,二、三章說明現代人常見的健康危機;第四章闡述物質進出人體的生化機轉及健康的真意,接著提出簡單的執行方法(第五章),讓讀者可以輕輕鬆鬆就達成目標。最後的附錄為我多年來推展的甲殼素健康觀念,有興趣的人可以細讀。
在編整的過程中,承林社長引介王芬男兄鼎力相助,補充了「毒素少一點(第二章)」及「蔬菜水果多一點(第五章)」等文稿,豐富了全書的內容。王兄歷任多家文化公司與傳播媒體的總編輯與副社長,對「健康」的議題多所涉獵,「臨門一腳」促成本書提早付梓,非常感謝。
古人說人生有「三不朽」,即立德、立功與立言。立德、立功得靠機緣與長時間努力,無法強求;看起來好像立言比較容易達成。但在寫作與編整過程中才發現,要把複雜的觀念與做法講得清楚、明白又簡單易懂,其實沒有那麼簡單,就我而言,本書只能說是多年努力的心得記錄,勉強算是在「保健」道上留下一個腳印而已,不足之處還希望行家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