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他從十六歲起以天才詩人的姿態出現
一
他從十六歲起以天才詩人的姿態出現,十九歲時毅然地放棄詩藝,去實踐詩的行動,寫作年代只有短短三年,卻完成了空前絕後的詩文作品。
我二十八歲時,買到了他的作品集之譯本。他有一首詩〈狼嗥〉:
狼在繁葉深處裡叫
口吐獵食家禽後的
美麗羽毛
像牠一樣,我也在消耗自己
青菜與水果
只等待被採摘;
但是籬笆上的蜘蛛
只想欲噬食紫羅蘭
讓我睡吧!讓我被煎熬
在所羅門的祭壇上。
沸液流過鐵鏽
混入克倫溪流。
以「狼」自況,未滿十九歲的他雖在繁華的週遭中,能獵食又能吐出美麗的事物,但這是「在消耗自己」;他又以「蜘蛛」自況,不在意於現實價值,而只在意於「紫羅蘭」之美的追求。最後,他獻身於祭壇,以「沸液流過鐵鏽」自況,終於與國家社會洪流融合了。
「讓我睡吧!讓我被煎熬」年輕的呼喊,在最疲憊時卻又期待折磨下去,那不也是每位創作者的情況嗎?
二
星星墜入你底耳之深奧處薔薇色的哭泣,
從你的頸到你的腰無限以白色滾動著;
海在你的朱紅乳頭,貼上紅色的珍珠,
男人在你的美妙的腹部流出黑色的血。
十六歲的他,寫出了〈星的哭泣〉這首感官上的深度感觸,其敏銳和細膩,幾已達到無人可及的地步。物之形,如「星星」、「耳」、「頸」、「腰」、「乳頭」、「珍珠」、「腹」、「血」,不可觸及和可觸及先後交集在一起,星星可以墜入耳底,乳頭可以貼上珍珠,像似一幅後現代的人體畫。
在處理顏色上,顏色可以和動態結合,如「薔薇色的哭泣」,薔薇色作為形容,產生特殊的意象美感。短短四行詩,交揉「薔薇色」、「白色」、「朱紅色」、「紅色」、「黑色」等多種顏色,宛如一幅馬蒂斯的野獸派油畫。
這是一首身體詩,讓我們看到裸體的美。在詩中,每一句都是創造性的意象,頗堪玩味,如:「海在你的朱紅乳頭,貼上紅色的珍珠」,海為什麼會在朱紅乳頭?那是怎樣動人的景象?海象徵什麼?象徵胸部波濤洶湧?乳頭是浪頭?很有趣的意象吧!
三
他在〈文字的鍊金術〉裡寫著:「我發明母音的色彩!--A黑色,E白色,I紅色,O藍色,U綠色。--我規定了子音的形式和運動,我自傲有一天能以本能的節奏來創造足以貫通任何感覺的詩和語言,我保留翻譯權。」「最初只是學習。我描寫靜默與夜。我記錄無法表達的事件。我固定所有的暈眩。」
這麼一句「我固定所有的暈眩。」他有這種能力,真叫我為之瘋狂了。他似乎誇耀自己在詩和語言的創造能力,且剖析自己詩作的內容,是記錄一種人間難以表達的事件,及生命上所不能釐清的暈眩之感,如為了情失去理智而暈眩,為了利益失去道義而之暈眩。而我呢,我為寫詩而暈眩,他能固定,豈不叫我為之瘋狂!
「我有如一個酒店曖昧的招牌。
--一陣風暴刷淨了天空,黃昏時,
逃入森林的水消逝在貞潔的砂土上,
神靈的風將冰雹投入湖沼裡;
哭泣著,我看見金光--而不能啜飲。」
「我有如一個酒店曖昧的招牌」
「哭泣著,我看見金光--而不能啜飲。」
當一個人像一塊「曖昧的招牌」時,那就像站立街頭,迎送各種投來的目光,奇異的眼眸,陌生的臉頰,猜疑、好奇、想望,全集中在招牌身上成為焦點。假如詩人是這樣子。然而,是哭泣著的,「我看見金光--而不能啜飲。」痛,是痛在不可得。
「古老的詩法在我文字的鍊金術裡佔著重要的地位。」
「我開始習慣於單純的幻覺。」
「然後,我用文字的幻覺來解釋我的魔術的詭辯。」
這些是他的創作狀態之自畫像,懸掛在詩史的殿堂上,俯視著任何來巡禮的詩人學者民眾。
「在青苔他們的荒地裡,靜靜地,
他們製造高貴的鏡板,
以便在這個城市之上,
描出一個膺品的天空。」
他已揭穿,那些製造鏡版的人,只是描繪一個膺品的天空!
四
他夢見一個不同的戰爭,寫了下面〈戰爭〉這首散文詩:
孩子時,莫名的天空磨銳了我的視力。他們的性格在我的容貌留下了陰翳。所有的現象被激動起來。--而現在,瞬間的永恆屈折與數學的無限在世界之中追逐著我。在這個世界我受到市民普遍的歡迎,而被奇異的孩子們難以抗拒的情感所尊崇。我夢見一個戰爭屬於義或權利與不能預測的論理的戰爭。
這戰爭單純如音樂的一小節。
他在詩中集合了許多足以形成他所謂的戰爭現象,外在環境的變異,如「莫名的天空」,別人性格的影響,如「他們的性格在我的容貌留下了陰翳」,以及抽象的哲學及數學理論之追逐,他說:「所有的現象被激動起來。」這就是一種戰爭現象。
他在這種戰爭現象中,成了英雄,受到市民的歡迎,受到孩子們真情的尊崇,而他又說他夢見這是一個不能預測的論理的戰爭。論理,講道理,那麼,這樣的戰爭沒有暴力,沒有彈藥,沒有傷亡,沒有燬滅,沒有恐怖。
他說:「這戰爭單純如音樂的一小節。」這等於是他年輕心靈上價值觀的定位,亦是他寫詩生命上短短的一小節。然後,他終止寫詩了。而我永遠記得他這個名句:「莫名的天空磨銳了我的視力」!
我擁有武井誠的譯本《地獄的季節》(伙伴出版公司,一九七七年十二月),將他譯名為藍波,後有人將他譯名為韓波,大陸方面譯名為蘭波,這都無關緊要。他一八五四年出生於法國東部的查理維爾城,父親在他六歲時棄家出走;天生具有刻意與眾不同的強烈願望,幼年時便願意將自己打扮成先知的模樣,在那個不大的城鎮里,這是個以怪異出名的孩子;十五歲時以拉丁文詩獲獎;十六歲,發表法文處女詩〈孤兒的新年禮物〉,被稱之為天才詩人;十七歲,來到巴黎,與象徵派詩人魏爾倫陷入友誼、愛情、詩歌、遊戲交織的情感中,三年內創造出其主要著作《地獄的季節》;在與魏爾倫分手後的幾年中,他像幽靈一樣遊蕩在歐洲,變換著不同職業、尋找著生命意義,成為開小差的軍人、塞浦路斯的監工,就是不再寫詩;一八九一年,因為右腿膝蓋上的腫瘤,死於馬賽醫院,查理維爾城為他建立了一座紀念碑。
他從十六歲起以天才詩人的姿態出現,十九歲時毅然地放棄詩藝,令人歎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