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摩尼教的地方化為指南性問題,立足歷代史籍、文集和地方誌材料尤其是新出霞浦文書,勾勒摩尼教進入中國後的發展軌跡與衍變歷程,以批評意識考查學界主流針對霞浦文書的定性說法,復原東南沿海的明教會與明教門,特別以“吃菜事魔”、摩尼教名相在其波斯故鄉的原貌與閩地的變種這兩個典型事例上分析地方化的特徵。
為了進一步深入考察摩尼教與地方民眾信仰的關係,本書選擇了既具有悠久的官方主流傳統、又為歷代庶民所信從奉行的祈雨活動為切入點,集中展開對未刊霞浦文書中《禱雨疏》的全面分析,力圖從文獻解讀的層面入手,揭示出禱雨活動中明教的作用,從實證上找出摩尼教地方化的時空線索,在摩尼教與地方宗教的互動中把握“光明正教”在傳統官民、僧俗二元對立中的新角色,揭示霞浦文書中體現的既有經典摩尼教的內核,又在中國文化的大背景下以適應閩地物質和文化生活既有條件為融入方略而創生出的一種融合了民間宗教的標誌著中國再創造的新明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