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捅破太極拳那層紙
到50歲才捅破了那層紙—太極拳是一種養生拳。
為什麼從接觸太極拳開始就無法抑制,產生了一種想把中國傳統太極拳都挨個瞭解一遍的強烈慾望,現在想來就只能歸於它對身體不適的調理效果。
直接誘發我對太極拳產生興趣的是因久坐而引起的很嚴重的腰椎間盤突出。因為職業原因,需要長期伏案工作。記得那時候工作起來非常拼命,上班時間除了上廁所就是埋頭審閱書稿。
突然有一天,右腿抬起來竟完全不能打開,鑽心的疼痛都不知道是從哪個具體的部位發起的,隨後越來越嚴重。醫生告訴我,這是一種嚴重的職業病,無法治癒,發作時只能透過理療緩解疼痛。
很幸運,有人向我推薦了太極拳,這是我平生第一次接觸太極拳,對我來說這種體驗是陌生的,也是我第一次對自己身體部位一點一點地產生感知,好像沉睡著的肌肉和筋膜在慢慢蘇醒。隨後,我開始關注太極拳,慢慢發現了很多身邊人因為練習太極拳治好了腱鞘炎、落枕、肩周炎、膝蓋疼痛等。
到50歲時還捅破了一層紙—太極拳是一種生命體驗的展示。
想必人們對太極拳這種古老又神秘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認知並不是一種個體意識,而是一種群體意識。據不完全統計,全球大概有3 億人正在體驗這種運動方式。有人是為了追求一種行雲流水一般的藝術韻味,有人是為了追求一種在音樂伴奏下的身體的解放,有人是為了踐行被文學大師喚醒的武俠夢……但萬變不離其宗,到達一定程度後,人們自然就會思考,練太極拳到底是在練什麼?到底應該怎麼練才能走進太極拳神秘的殿堂?
輾轉結識了尹立新老師後,我對太極拳的認知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太極拳不僅僅是一種運動方式,也不僅僅是一種傳統的武術形式,實際上它的內在是人與自然與天地的一種溝通。
首先,我明白了練太極拳只有練出丹田勁才算走上了太極拳之路,否則丹田不轉,太極拳就是白練。看到那麼多人不明白這個道理,幾十年練下來仍在門外徘徊,有刻苦用功的甚至練壞了身體,多麼令人惋惜。
其次,練習太極拳是講究層次的。每個層次都有自己的練習方法和要求。在這個層次某個方法是正確的,也許在下一個層次就需要變換另外一種方法,絕對不能眉毛鬍子一把抓。比如初級階段人體骨架還不穩定,就要求做動作時兩膝外撐固定。到下一個層次人體間架結構基本穩定,這時就要求兩膝要有微合之意。
再次,就是一個字「練」。有時候人們面對一種事物感到迷茫,並不是他們對這一事物無從瞭解,而是他們接收的資訊過於龐雜,而自身的知識儲備又沒有能力幫他們過濾掉無用資訊。解決的辦法就是牢記大道至簡,不要看那麼多理論。讀完本書你就會發現,在每個階段尹老師都給出了明確的可執行的操作方法。銘記方法,靜心練習就行了。前面提到的那位透過練習太極拳治好了腱鞘炎的師兄就是遵照老師「十六個字」的要求,經過三年的練習達到了一個較高的水準。
最後,我想說,太極拳需要按照正確的方法,堅持習練。不是別人告訴你幾個「秘訣」,你就算會打太極拳了。我自認為在練拳過程中沒有跑偏,一直在按要求練習,但在重播自己剛開始練拳的視訊時,也驚訝起初幾年整體拳架的單薄和拘謹,再明顯不過地展示出了我探索太極拳的軌跡。
無須掩醜,更無須尷尬,那是一個真實的探索過程,如同不必為自己曾經穿過開襠褲而尷尬一樣。
生命體驗是可以信賴的。它不是聽命於旁人的指示,也不是按某本教科書去闡釋,而是以自己的心靈和行動來體驗,是那種難以用準確的理性語言來概括的獨特而美妙的感覺。
這本書的作者尹立新是我的老師,也是我的朋友。他是位純粹喜歡太極拳的人。他不止一次跟我說,希望自己能變成一個嚮導,為更多的朋友揭開太極世界的一角,扭轉他們對太極拳的錯誤認知,引導他們去探索。當越來越多的人瞭解到其中的妙處並投身進來時,細小的溪流會匯成江河,江河會聚成大海。
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思想。他說這些話的時候,雙目放著光芒。
來,讓我們翻開本書,盡情領略那個世界的無限風光吧!
王學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