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癌症不再是絕症,積極面對就能治癒
陽明大學醫學院藥理教授.台北市議員 潘懷宗博士
不論是接受專訪或是民眾的詢問,關於「癌症」防治的問題,一直是大家十分關注的焦點,即使是在醫學已十分發達的今日,民眾對於癌症仍存有強烈的恐懼感,往往將癌症與死亡劃上等號。
其實,正如本書作者所提倡的觀念,比癌症本身更可怕的,其實是「患者自暴自棄、陷入絕望的心態」。沒有人會希望癌症找上自己,但如果不幸罹患癌症,千萬也別因此洩氣,因為新的治療方法一直不斷陸續發展中,目的都是希望藉由更理想的方式,降低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所產生的副作用,並且增加成功抗癌的機會。所以,癌症患者最重要的就是要以積極的心態與醫師配合。
但是有些民眾為了對抗癌症,採取的卻是相當危險、激烈的方法,例如:斷食療法,以為只要不吃東西就能餓死癌細胞,就能達到治療癌症的目的;更有許多人因為治療產生的噁心等副作用,再加上得知罹病後心情沮喪的緣故,從此拒絕進食。而不論是基於什麼理由,採取什麼都不吃的做法,對於治療癌症都是沒有助益的,因為若是營養不足,負責對抗癌細胞的免疫細胞功能也會相對低下,身體如何產生力量抵禦癌細胞的擴散呢?
罹患癌症雖然令人痛苦,但我們也看到許多人勇敢戰勝癌症後,變得比生病前更健康,因為他們不將癌症視為一種「懲罰」,而是當作人生重新找回健康的「轉機」。也希望這本書,能夠帶給癌症病人及家屬更多抗癌的力量,並且更懂得珍惜自己與家人的健康。
作者序
現在不是要和癌症抗爭的時候,而是要試著思考與癌症對話、共存的時刻。
在我擔任癌症專科醫生三十年的期間,直接因為癌症而死亡的患者極為少數;癌症患者的死亡原因,多半與過度壓力及營養失衡有關。為什麼罹患癌症就要沮喪不已、放棄一切,還會不斷地問:「我還能活多久?」與癌症病變做比較,患者自暴自棄、陷入絕望的心態更令人感到畏懼,因為絕望會啃蝕一個人的生命。
癌症給人直接的印象常與死亡劃上等號,所帶來的恐懼使人無法聯想到其他美好事物,醫師宣告罹患癌症等同宣布死亡,這種固定公式將會持續牽制我們的生命。
癌症到底是什麼?儘管現代醫學已能提高癌症治癒率,相關癌症資訊更是普及,但大眾對癌症的恐懼絲毫未減。
如果你正在閱讀本書的話,你應該是癌症患者,或是患者的家人、朋友。從過去數十年的死亡統計來看,癌症始終高居死亡排行榜的第一名,只要沒有發生大規模的天災或戰爭,數字一定會持續攀升。就數字來看,罹患癌症的機率提高了,相對顯示早期發現癌症的技術更趨於完備,在十年前被判定自然死亡的原因,大部分已經被認定是癌症所致。
●癌症不等於死亡
以捕魚用的拖網作為比喻,很稀疏的魚網網眼,能捕到體積較大的魚,細密的魚網網眼,就能捕獲如鯷魚般大小的魚,所以以前看不到的各種癌症細胞,因為檢測癌症技術的進步變得容易發現。照理來說,早期發現癌症的比例提高之後,癌症患者人數應該會下降,為什麼依舊持續增加?事實上,這是件值得慶幸的事,初期發現癌症的技術進步,就等於提高了癌症治療的可能性,同時為降低癌症死亡率尋求到最有效的應對方法。
癌症發生的原因很多,不是只有一種,還包括各種環境變化、生活品質等問題,結果造成癌症人數持續增加。素有韓國核醫學之父稱號的高昌順博士,曾是前任韓國總統的主治醫生,一生之中,有戰勝癌症三次的紀錄,即使他是研究癌症的專科醫生,也不能倖免受到癌症的摧殘。
沒有人能夠保證一生都不會得到癌症,在韓國,每年約有五十萬名癌症患者過著與病魔搏鬥的生活,大部分的癌症病患在被醫師判定癌症的那一刻起,就必須面臨死亡恐懼,原本完好無缺的生命突然間失去了翅膀,開始往下墜落。對一般人來說,癌症就等於宣告了死亡,這種瀕臨死亡的恐懼,往往會對患者造成心理恐慌。
雖然早期發現癌症的病例愈來愈多,但由於患者通常都是有感覺症狀才就醫,而此時癌細胞已經發展到一個相當程度,「已經是末期」這句話,往往讓躺在病床上的患者陷入恐慌,甚至無奈走向死亡之路,直到消失為止,而送走患者的家人對於癌症的恐懼感更是嚴重,形成揮之不去的陰霾。
●癌症不是無法克服的恐怖疾病
本書並非專業醫學書籍,也不是提出特別治療癌症方法的奇蹟書籍,而是認為有必要經由三十年治療癌症的專業經驗,改變一般人對癌症的看法及錯誤認知。
本書是以開門見山的方式直接切入結論,令人驚訝的是,絕大部分的癌症患者都因飢餓而死,雖然癌細胞會削弱人體功能及排斥正常細胞,但並非像是從槍口直接射出的子彈般,筆直朝著生命體飛去,瞬間奪走生命;大部分的癌細胞會受到周遭環境的影響,汲汲營營壯大自己的勢力,讓生命逐漸凋零。
癌症是生命的一部分,知道若是殺死母體,自己一樣會死亡的事實,只是目前人類缺乏能夠操控它的煞車而已;癌症本身擁有「殺害本體」的機率並不高,那麼為何大家會死於癌症呢?
癌症患者會因飢餓死亡是不爭的事實。有人說,別和癌症搏鬥,也有人說,要和癌症成為好朋友,更有人建議,別因為癌症而灰心喪志,這些都是正確的說法,然而人類對癌症的恐懼從未間斷過,我個人認為這是雙方對話不足導致的結果。
對話是讓雙方瞭解彼此的最好方法,就像某一部歷史戲劇的台詞一樣:「對話並不是強制、緊縮雙方相對的立場,彼此的不同不是最重要的選項,最重要的是讓事情能夠更為明確。」彼此互信、肯定對方的不同之處,是對話的開端,這樣的對話極有可能衍生具建設性的結果。
從現在開始,我們必須和癌症進行具有意義的對話,癌症是很明確的敵人,確實弄清楚敵人的立場非常重要,唯有如此,才能謀求和平。
癌症是生命的敵人,同時也是對話的對象,面對敵人時,選擇摀住耳朵、閉上嘴巴的方式,只會不斷增加恐懼感,無知的恐懼會逐漸壯大形成恐怖。首先,我們必須克服這種對話不足的恐懼,並要傾聽彼此雙方對於死亡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