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原住民的身分認定,是百年來國家與原住民族權力關係的縮影。日治之前,身分由族人決定。到了日治時期,國家強制標註原民身分,伴隨著主流社會的歧視,族人對原民身分發生污名認同。隨著原住民族運動的興起,族人逐漸走出污名,主動爭取身分,呈現出「認同的威名」。
2022年《原住民身分法》從姓規定釋憲案成為這段歷程的重要節點,激發原住民社群內部前所未有的激烈議論。隨後《原住民身分法》修法,更加深社會對身分、制度與族群關係的對話。
本書採「奏鳴曲式」結構,集結釋憲案前後關於原住民身分議題公開發表的文章,分為「呈示」、「發展」與「再現」三章,逐步推進:從人口遽增背後的認同變化談起,進入釋憲期間的多元觀點交鋒,並延續至修法前後的發展與反思。
透過這些真誠又銳利的文字,原住民展現出公共議論的能動性,凝聚認同,積極呈現屬於自己的當代表述。
本書特色
原住民身分應由族人集體決定。過去曾被國家強制烙印、迫使族人背負被歧視的污名,逐漸走到今日積極擁抱、強烈爭取的「威名」。
聚焦2022年《原住民身分法》從姓規定釋憲案前後、原住民集體倡議的現場,見證族人如何應對國家介入身分認定,參與當代認同的辯證與重構。
★見證「原住民身分」從被動烙印到積極爭取、主動論述的歷史轉變。
★集結原住民的公共書寫,呈現議論現場的多元觀點與主體能動性。
作者簡介:
編者簡介
陳叔倬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人類學組助理研究員,史丹佛大學人類學博士。泰雅族yama
悠蘭.多又 Yulan Toyuw
臺灣師範大學臺灣語文學系博士候選人。宜蘭縣大同鄉松羅部落、泰雅族
巴杜.悠蘭 Batu Yulan
政治大學政治系學士生。宜蘭縣大同鄉松羅部落、泰雅族
作者序
陳叔倬
原住民身分是原住民社會中,最重要的議題。在遇到現代國家之前,原住民長久以來自主決定誰是族人、誰不是族人。但被國家管理之後,原住民身分即轉主動為被動,由國家來認定。在日本時代,國家分類個人的種族,包括原住民。當時的種族分類結果,直到今日仍為我國政府認定民族成員的基礎。簡而言之,過去百年來誰是誰不是原住民,一直由國家決定。
於是乎,原住民對於原住民身分,一直是被動的認同,而非主動的認同。1987年謝世忠教授出版了《認同的污名》一書,指出當時的原住民在長期遭受主流社會的負面標籤後,內化這些負面形象,產生污名的身分認同。然而,隨著身分認定相關法律的修正,自1990年開始,許多原本不得被認定為原住民身分的人紛紛主動提出申請,呈現出「認同的威名」。
2022年的「原住民與非原住民結婚所生子女之原住民身分案」憲判案,則是原住民身分認同污名轉向威名的重大關鍵事件。審查期間聲請人、與各方原住民及眷屬家屬有非常多的公共議論,篇篇都是當代原住民針對原住民身分法制的珍貴見解。宣判後《原住民身分法》預告將修正,社會上同時發生許多與原住民身分有關的社會事件,於是針對原住民身分的公共議論持續中。直至2024年《原住民身分法》修正,原住民身分進入另一個新境界。
以上過程,像極了一首原住民身分污名轉威名的奏鳴曲。
本書集結以上原住民身分威名認同的相關文章,以「奏鳴曲式」結構進行編排,分為「呈示、發展、再現」三章。
第一章呈示收錄期刊論文〈認同的威名:漢父原母子女取得原住民身分的人口研究〉,利用2001至2017年原住民人口快速增長的真實狀態,分析原住民認同從污名轉威名的發展狀況。
第二章發展則收錄了2022年1月17日憲法法庭辯論日、至2022年4月17日宣判日70多天之間,逾10位原住民及家屬針對憲判投書媒體的22篇短文。
第三章再現收錄了宣判日至2025年初,18篇以上作者針對憲判結果、原住民身分相關社會案件、身分法修正後人口變遷等的觀點及分析。
這些文章全部都已公開刊登。為了真實呈現文章刊登時的作者狀態以及社會氛圍,內文以及作者背景介紹都保留刊登時的狀態,未因時間發展進行更改。
謹以此書獻給所有原住民同胞、以及他們的家屬。
陳叔倬
原住民身分是原住民社會中,最重要的議題。在遇到現代國家之前,原住民長久以來自主決定誰是族人、誰不是族人。但被國家管理之後,原住民身分即轉主動為被動,由國家來認定。在日本時代,國家分類個人的種族,包括原住民。當時的種族分類結果,直到今日仍為我國政府認定民族成員的基礎。簡而言之,過去百年來誰是誰不是原住民,一直由國家決定。
於是乎,原住民對於原住民身分,一直是被動的認同,而非主動的認同。1987年謝世忠教授出版了《認同的污名》一書,指出當時的原住民在長期遭受主流社會的負面標籤後,內化這些負面形...
目錄
序 陳叔倬
第一章:呈式
認同的威名:漢父原母子女取得原住民身分的人口研究 陳叔倬
第二章:發展
我是漢父。我支持現行《原住民身分法》的「從姓/傳統名字規定」 陳叔倬
放寬漢父姓必定會傷害原住民族集體權 Mulas(布農族)
若判違憲、原住民增加可能達300 萬 悠蘭.多又 Yulan Toyuw(泰雅族)
鞏固父姓常規的釋憲案剝奪原住民母親賦姓權 文淑盈 Akuanu Usaiyana(鄒族)
從姓/傳統名字規定,是理性制度設計必要之惡 潘宗永(邵族)
快拋等原住民身分詐騙仍然持續,反倒提供世世代代補充包? 吳清生 Ciyamar Maljaljaves(排灣族)
親愛的爸媽,不要讓孩子從原住民身分法學到功利與投機 Paicx(鄒族)
原住民身分取得絕對需要確認認同 悠蘭.多又 Yulan Toyuw(泰雅族)
為何單一案例的釋憲結果要影響到眾族群的文化自決與社群秩序? 樂鍇.祿璞崚岸 Ljegay Rupeljengan(排灣族)
《原住民身分法》辯論引起世代對立與認同焦慮:輸了你,贏了世界又如何? Ispalakan Umav (布農族)
放寬漢父姓取得原住民身分,將使原住民保留地更快速流失 簡善謙 Botu Taito(泰雅族)
原住民身分不僅干涉個人,更直接影響原住民機構、法人、團體的組成結構 悠蘭.多又 Yulan Toyuw(泰雅族)
反對開放從漢父漢祖父姓以避免觸犯布農族氏族婚姻禁忌 悠蘭.多又 Yulan Toyuw(泰雅族)
違法的漢人「家產不落外姓」惡習,綁架已成年子女失去選擇原住民身分的自由 陳叔倬
為了孩子,我們值得尋求原住民傳統名字 Saiviq Kisasa(排灣族)
不要為了讓漢人祖先滿意,就讓太魯閣原生家庭傷心 悠蘭.多又 Yulan Toyuw(泰雅族)
原住民身分僅以血緣主義認定的謬誤 陳叔倬
我們主張「從原父或原母姓或傳統名字」才能取得原住民身分 苗栗縣泰雅北勢群文化協進會
中國民族成分登記「只問血緣,不問認同」 陳叔倬
高中生談原住民身分的權利義務 巴杜.悠蘭 Batu Yulan(泰雅族)
原住民身分的從姓理性及傳統名字認同強化 巴杜.悠蘭 Batu Yulan(泰雅族)
鋪一條認同原住民的路:當我們談論「漢姓」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樂鍇.祿璞崚岸 Ljegay Rupeljengan(排灣族)
第三章:再現
《原住民身分法》違憲判決之政治哲學省思 潘宗永(邵族)
各原住民族應積極提出身分認同表徵內容,並落實差異性優惠措施設計 陳叔倬
後《原住民身分法》違憲判決時代:自決權、集體權挑戰 巴杜.悠蘭 Batu Yulan(泰雅族)
狩獵權釋憲:原住民族文化權與生態動態管理的再奮進 巴杜.悠蘭 Batu Yulan(泰雅族)
熟註記卑親屬原住民身分重登記釋憲:我國族群權益保障最後一塊拼圖 巴杜.悠蘭 Batu Yulan(泰雅族)
為推動各原住民族集體權,應先落實民族別身分權利義務規範 陳叔倬
為各原住民族參與認定族人身分,應先制定「原住民族公法人」相關法規 陳叔倬
2023年原住民人口正式邁向全國3%,但原鄉幼年人口外移更為嚴重 陳叔倬
2023年部落原住民少於非部落原住民 陳叔倬
原住民族內部不平等比全國嚴重 陳叔倬
理性分析臺中一中園遊會學生使用歧視原住民文字事件 巴杜.悠蘭 Batu Yulan(泰雅族)
從非裔美人反省我群使用N字,談原住民自創烯環鈉諧音梗的內在壓迫再現 悠蘭.多又 Yulan Toyuw (泰雅族)
美加原住民身分竊盜與詐欺 陳叔倬
《原住民身分法》新訂「並列傳統名字」規定的現實發展 陳叔倬
改原民會首長制為合議制,委員聘用改聘任,才能推動民族自治 陳叔倬
臺灣原住民經濟是均貧還是不均 陳叔倬
2024年原住民人口年增率3.84%為歷年之冠 陳叔倬
未規定「身分期間」立委選後增1.3萬原民能投罷免票 陳叔倬
編著者與作者簡介
序 陳叔倬
第一章:呈式
認同的威名:漢父原母子女取得原住民身分的人口研究 陳叔倬
第二章:發展
我是漢父。我支持現行《原住民身分法》的「從姓/傳統名字規定」 陳叔倬
放寬漢父姓必定會傷害原住民族集體權 Mulas(布農族)
若判違憲、原住民增加可能達300 萬 悠蘭.多又 Yulan Toyuw(泰雅族)
鞏固父姓常規的釋憲案剝奪原住民母親賦姓權 文淑盈 Akuanu Usaiyana(鄒族)
從姓/傳統名字規定,是理性制度設計必要之惡 潘宗永(邵族)
快拋等原住民身分詐騙仍然持續,反倒提供世世代代補充包? 吳清生 Ciyamar 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