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廷臣論》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詩人巴爾達薩雷•卡斯蒂廖內的名著。這是一部“歐洲級的”偉大著作,義大利文學史上罕見的珍品,它的命運同西方文化史密不可分地交織在一起,而且是在現代國家及其心臟(宮廷)的形成階段,參與了西方文化的形式、典範及其公眾形象的形成。該書向世人描繪了當時的宮廷生活、歷史、文化場景。既是對話文體的一部傑作,也是做一名合格廷臣的實用指南。
全書以美妙的文筆虛構了發生在1507年間烏爾比諾公爵與其廷臣之間的談話。談話的主題是如何成為一名“的廷臣”和“的宮廷貴婦”。全書分為四卷,每一卷記錄了廷臣在一個晚上展開的討論,由一兩位廷臣主講,其他人質疑和討論。作者深受西塞羅《論演說家》和柏拉圖《會飲篇》的影響,以對話的形式闡述他的學說,提出了兩個核心概念,即“優雅”和“漫不經心”,這兩個概念是廷臣的基本素質,生動地反映了文藝復興時期宮廷貴胄的思想意識。《廷臣論》頗具文學性和可讀性,在當時即廣泛流行,在出版後的三個世紀裡享譽歐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