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二十年前,第一版的《社會工作實務手冊》出版,最初的想法是寫一本真正對實務工作者有幫助的書。許多學生抱怨學校老師「教」實務,而不是帶著學生「做」實務,因此,我想寫一本與實務工作者貼近的書,當一位新手社工人員面對案主時知道如何開始一起工作,這個初衷到現在一直沒有改變,仍然是我第六版的寫作目標──「寫一本對實務工作者有幫助的書」。所不同的是第六版的內涵與社會工作教育委員會(Councilon Social Work Education , CSWE)強調的社工教育證照標準(EducationalPolicy and Accreditation Standards, EPAS)更為一致。本書包括兩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以專業主義為主,共有四章。第一章自我效能、自我了解、自我控制和社會支持;第二章批判思考、科學提問和終身學習;第三章是尊重差異、提升人權和社會正義;第四章倫理決策。第二部分是社會工作基本技巧的養成和社會工作實務過程中七大階段所需具備的能力培養。本書可用在(1)社會工作實務技巧的訓練,包括溝通、互動──等微觀的技巧(micro skill);(2)社工人員初階訓練的社會化過程;(3)社會工作直接服務的課程;(4)社會工作實習的指定閱讀,以及(5)社工人員提升專業知識、技巧和相關能力的讀物。
不論哪一種用途,本書都希望讀者能透過一步步的學習、一個階段一個階段地了解,以達到以下目的:
1. 將專業的內涵和特質運用在社會工作的每一個階段。
2. 在尋求相關知識、資訊時要以批判性思考、科學性提問的態度和方法檢視手中資料的相關性、正確性和可信性。
3. 社會工作價值、倫理及法定義務都在專業實務的倫理判斷中去實踐。
4. 對個人、同事、家庭、團體、組織和社區發揮口語及書寫的溝通技巧。
5. 透過文化敏感和文化能力的提升尊重多元和差異,將真誠與尊重在專業作為中實踐。
6. 維護人權和社會正義,並提升人類整體的幸福感。
7. 不論是個人、團體、家庭或組織、社區都依循著準備、開始、探索、預估、簽約、執行與評估,以及結束,這七大階段循序漸進。
8. 不斷的充實與反省社工技巧和能力。
9. 從工作經驗中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並發展個人的終身學習檔案,讓自己的知識得以隨時更替。
上述的學習目標和社會工作教育委員會的教育證照之標準是相互吻合的,社會工作教育委員會的社工人員應有的實務能力在本書不同章節中都被強調並提出練習,例如:批判性思考、以研究為基礎、目標結果為導向的專業處遇,都是社會工作教育和實務過程中應培養的重要能力。特別是在這個資訊社會,批判性思考、求知、求真的辨識力更顯重要,社工人員的天真、無知、自我中心和偏見、歧視,不僅影響專業作為,更對自己和案主都有可能帶來傷害,因此,自我覺察、反省和終身學習是每位助人工作者的學習目標。
在面對個人、家庭、團體、社區這麼多元、複雜和急迫性的問題時,社工員如何能在有限時間內判斷需求、確定目標,發揮專業職責和角色,的確是有壓力和挑戰的工作。「不要自以為是」(Don't believe everythingyou think)(Kida,2006)是我最常提醒社工人員的一句話,許多專業判斷都必須有證據予以支持,不論是透過觀察或訪談、或各種測量工具,都是客觀的指標,協助社工人員做出正確的決定。以改變為導向的處遇策略,是社工人員重要的任務之一,但這種改變必須在雙方共同討論的認定下逐步完成。而這個共同討論的過程也是一種改變和學習的過程,重新釐清彼此的動機、認知、價值觀和調整雙方對事物的期待。每一個階段、每一步驟都是朝著改變的目標。
本書的完成非常感謝過去三十五年來身邊的家人、學生、同事及個案,他們對我的挑戰、容忍、體諒及建議,讓我不敢鬆懈,努力向前。
Barry R. Courno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