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找書網找車網
FindBook
排序:
 
 有 1 項符合

布萊恩.克洛狄舒克神父主編

的圖書
最新圖書評論 -  目前有 13 則評論,查看更多評論
 德蘭修女召喚慈悲讀後心得 ★...
轉載自博客來  推薦  2019/04/19
德蘭修女召喚慈悲讀後心得 ★我覺得以美好的悲憫去感受他人的傷痛,感受到了就會去盡力做些什麼。你和我在心底都懂得悲憫,但我們真的發揮我們的悲憫心了嗎?我們有聖母瑪利亞一樣的眼睛,看得出來他人的需求嗎?所以德蘭修女激勵大家去做的「打開眼睛去看」,就很可能看見真的有許許多多人連最基本...
德蘭修女:召喚慈悲
$ 230 ~ 440
德蘭修女:召喚慈悲
作者:布萊恩.克洛狄舒克神父主編作序導言 / 譯者:宋偉航 
出版社:心靈工坊
出版日期:2019-04-18
語言:繁體/中文   
點我評分 13 則評論 圖書介紹7 查價格、看圖書介紹
布萊
布萊布萊是德國萊茵蘭-普法爾茨州的一個市鎮。總面積3.97平方公里,總人口1509人,其中男性733人,女性776人,人口密度380人/平方公里。
  維基百科

圖書介紹 - 資料來源:TAAZE 讀冊生活
圖書名稱:德蘭修女:召喚慈悲

★《德蘭修女:來作我的光》姊妹作,記載德蘭修女積極改變世界、為弱勢服務的各種行動。

繼2009年《來作我的光》揭露德蘭修女的靈修生活與掙扎,十年後同樣由修女摯友布賴恩.克洛迪舒克神父所編輯的《召喚慈悲》,呈現出她回應上主召喚,具體體現「慈悲」的事蹟。

德蘭修女畢生為赤貧之人奉獻,獲得全球性的肯定。但她卻自認是個特別軟弱的罪人,日日夜夜仰賴天主施與愛、力量和悲憫。基於此,她的服事工作是體現基督的精神,在赤貧者中看見需要照顧的耶穌身影。
德蘭修女不推出大規模方案去解決世界各地的饑饉與急難,而在於遇到一個幫一個,一次好好幫一個。到最後,她的事工遍及世界。

除了物質的饑饉,德蘭修女還注意到:「不僅需要麵包止饑,也需要有愛止饑」,而且愛的饑饉更難消除。德蘭修女又發現,不論貧窮或富裕,不論階級、宗教,各處都有「靈性饑饉」。要消除這三種饑饉,所需唯有真誠的慈悲與積極的行動。

慈悲的真義不是施捨、不是上對下的憐憫,而是感受到別人的處境如同自己也在相同的處境。要對抗不義、撫平傷痕、消弭社會上各種對立歧視,需要我們召喚深藏心中的慈悲,從而召喚出充滿勇氣的行動,才能使這個世界成為更好的世界。

慈悲是存在每人心底的基本定律,能使我們誠摯地看待生命中遇到的每個人。——教宗方濟各

作者簡介:

德蘭修女(Mother Teresa,1910~1997)

德蘭修女1910年出生於現今的馬其頓首都斯科普里(Skopje),1928年加入愛爾蘭羅雷托修女會,隨後獲派前往印度,她在印度接受初學期的培訓。1931年至1948年,她在加爾各答的聖瑪利亞中學當老師,後來她離開羅雷托修女會,成立仁愛傳教修女會(Missionaries of Charity)。仁愛傳教的修女、修士、神父與德蘭修女本人,在世界各地為窮人、垂死者、孤兒等無人看顧者服務。她曾獲頒許多獎項,包括1979年的諾貝爾和平獎。在她1997年以87歲之齡辭世之後,封聖申請案立刻展開。

德蘭修女因2003年的首次治病神蹟,獲已故教宗若望保祿二世(John Paul II)宣佈為真福(beatification)。2008年,一名巴西腦癌病人向已逝的德蘭修女祈福後,腫瘤奇蹟般消失一事,成為德蘭修女的第二個神蹟。傳統上,至少需要施行兩個神蹟,才能獲得教廷封聖。因此,天主教教宗方濟各於2016年為有「貧民聖人」之稱的德蘭修女舉行封聖儀式,正式封為聖人。

編者

布賴恩‧克洛迪舒克神父(Father Brian Kolodiejchuk, M.C., Ph.D.)

出生於加拿大溫尼伯。他在1977年初識德蘭修女,直到她於1997年辭世前,兩人都一直是好朋友。1984年他加入剛成立的仁愛傳教司鐸會。布賴恩神父是真福德蘭封聖申請案的列品申請人,也是德蘭修女中心的主任。

譯者簡介:

宋偉航,資深譯者。譯作舉隅:《放客企業》、《智慧資本》、《共謀》、《阿波羅的天使》、《我在DK的出版歲月》、《實作理論綱要》(全新修訂版)、《溫柔酒吧》、《迷》、《閱讀日誌》、《留聲中國》、《靈魂考》、《有關品味》、《自己的房間》(漫遊者文化2017版)等。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王增勇(政治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教授)

孫大川(監察院副院長、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兼任副教授)

楚 雲(牧師)

趙可式(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名譽教授)

鄭玉英(懷仁全人發展中心專業督導)

黎建球(輔仁大學哲學系講座教授、前輔仁大學校長)

蔡怡佳(輔仁大學宗教學系副教授)

章節試閱
第一章:饑者食之

「我看見那些孩子─兩隻眼睛閃著饑餓的光─我不知道你們看過饑饉沒有。但我可是看得多了。」德蘭修女對挨餓的人感受有多敏銳,這一句話說得很清楚;她在直接撫慰到他們時,心頭的觸動明顯可見。眼見有那麼些人真真實實在挨餓,震撼直達她的心底,這些由她回顧起早年親眼目睹饑饉而說出來的故事,透露得格外透徹。而這樣的經驗,在她童年的時候便開始了。她母親在她和兄姊還很小的時候,便訓練他們對街頭孤苦的人要懂得服事、照顧。所以,她一看到有人挨餓(或貧苦民眾任何其他需求),她的反應便是「我們一定要處理這問...
顯示全部內容
推薦序
在慈悲中,遇見自己

王增勇(政治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教授)

我大學時期曾參加教會舉辦的生活體驗營,我這組分配到的就是跟著由德蘭修女所創建的仁愛傳教司鐸會的修士到愛愛院幫老人洗澡、到和平醫院照顧病人,以及到精神療養院探望病患。這些都是修士每天的日常工作,在那三天體驗中,我經驗到一種為他人服務的單純、空虛了自己的踏實、以天主為依歸的豐富。這次經驗促成我後來轉念社會工作。我是個天主教徒,也是個社會工作者,但社工與天主教信仰兩者卻鮮少交會。因此,此次透過閱讀德蘭修女的事工,這段經驗再度浮現我腦海,讓我以社...
顯示全部內容
目錄
【推薦序一】在慈悲中,遇見自己 王增勇

導言
第一章:饑者食之
第二章:渴者飲之
第三章:裸者衣之
第四章:收留旅人
第五章:照顧病人
第六章:探望囚者
第七章:埋葬死者
第八章:教導愚蒙
第九章:解人疑惑
第十章:勸人悔改
第十一章:忍耐磨難
第十二章;赦人侮辱
第十三章:安慰憂苦
第十四章:為生者死者祈求
結語
【附錄一】原註
【附錄二】譯註
圖書評論 -   評分:
 德蘭修女召喚慈悲讀後心得 ★...
轉載自博客來  推薦  2019/04/19
德蘭修女召喚慈悲讀後心得
★我覺得以美好的悲憫去感受他人的傷痛,感受到了就會去盡力做些什麼。你和我在心底都懂得悲憫,但我們真的發揮我們的悲憫心了嗎?我們有聖母瑪利亞一樣的眼睛,看得出來他人的需求嗎?所以德蘭修女激勵大家去做的「打開眼睛去看」,就很可能看見真的有許許多多人連最基本的生存所需都是匱乏不足的。
★德蘭修女認為愛,要真實,就要會痛。跟著他們一起感同身受地經歷那些歷程(例如:自己與他們一起飢餓、口渴、沒有衣服,並給予那些人們食物、水和衣服)

★病苦的人在德蘭修女心中始終佔有特殊之地。但凡人生在世沒有誰不曾有過病苦的,而且生病的人是最脆弱、最匱乏的。一個人的極限、弱點都在這時候暴露出來,對別人的依賴也更明顯。德蘭修女只要遇到這樣的人,一定全力付出愛與關懷,同時盡力不讓對方覺得自己是別人的負擔或是惹人討厭。

★以心去愛,以手服侍,只要大家齊心齊力,大家就可以一起做出美好的事。
 在美國唸書時遇到卡崔納颶風,我...
轉載自博客來  推薦  2019/04/18
在美國唸書時遇到卡崔納颶風,我參加學校團隊到紐奧良救災,為社區提案做災損調查,寫重建計劃。
一日我在街區上走,遇到一個很飢餓的人(非裔美人),或就是典型的無家可歸者,有點憔悴,坐在路邊慢慢的看我,那眼光深且長。我沒有做什麼事,繼續走向前,因為我覺得我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個情況讓我突然看到:這裡是我,一步步的向前,想要去解決重要的問題,想要幫助別人。那裡是他,而我一步步的走離他,這個眼前我可以幫助的人,這豈不是很大的矛盾?
我始終帶著這個疑問,沒有解答。
召喚慈悲,在一個「愛自己」、保護自己為重的年代,慈悲為什麼要召喚?當慈悲被種種論述、社會觀念壓抑在心靈的底層,什麼是慈悲?它的力量從何而來?似乎需要我們重新來探索。天主教德蘭修女言行,為慈悲提供了一種理解的方式。
德蘭修女(又譯德蕾莎修女)在2016年經天主教教宗封聖,她的生平在《愛無止盡德蕾莎》這部電影裡看過。在印度修道院裡,她沒有辦法待在安穩的室內,走入街道上的貧民間。對於她給貧民魚吃,不如給他們釣竿釣魚的評論,在本書中,她說:「我們照顧的這些人啊,要嘛餓得站不穩要嘛病得站不起,哪有力氣拿得住魚竿去釣魚。我就一直餵他們魚吃,餵到他們有力氣自己站得住了,我就把他們交給你們,由你們去給他們魚竿去釣魚。」
她說:「政府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的問題,我從來不去攪和。把時間花在這樣的問題上面,還不如說:『我現在就做。』搞不好根本就沒有明天呢。」
在社工、社福日益系統化,公共政策只見數字、法律而不見人的今日,德蘭修女所說不啻暮鼓晨鐘。
本書因應著德蘭修女的封聖而編篡,羅列出她言教(所說過的話)、身教(別人勾畫出她日常生活中行動)為主,通篇是一樁樁的事件,描繪她似無窮盡的精力、愛心,隨著她行旅世界的腳步,一個人、一個人,撫慰與影響了無數的人。
其中印象深刻的話語有:愛到會痛。「愛,要真實,就有代價。」是犧牲自己也想要的東西。
整本書眾人回憶有關修女的身教:
一九八七年印度辦了一場討論全球饑荒的國際大會,嬤嬤受邀演講。我們抵達大會會場 的側門……有一個人在那裡。他正在挨餓,想要點東西吃。嬤嬤對我說:「我要帶他回我們那裡去。」嬤嬤親自帶他回去,也就表示我們進入大會會場遲到了一小時半。你看看,那是討論消弭饑饉的國際大會,結果,饑饉就在大門口。
嬤嬤對神意的信任, 我十分感動有一天,一個穿得破破爛爛的婦人來到我們這裡, 嬤嬤便要負責的修女去拿一件紗麗來。但沒找到紗麗可以給她。不過,嬤嬤沒有因為這樣就讓婦人離開。沒多久,來了一名男子,送來許多新的紗麗。那婦人好高興。
她從不知疲倦的精力、從容又富有魅力的笑容,似乎比止痛藥的效力還要強大,每每我驚奇。

凡此種種,例子不下數百個,從一個不可思議的異質地方發送出來,像是這個世界所屏棄的事物竟被奉為當然,讓人探究、好奇。
本書特色是每篇末尾有默想,問自己對家人與社群的關照,帶入日常生活思考。並有短短祈禱文,根據編者所言,用意是做為「喚醒我們良知的方法,因為社會的良知面對貧窮已日益麻木」。
也因之讓本書成為一本很好的操練手冊。
 我讀《德蘭修女:召喚慈悲》之感...
轉載自博客來  極力推薦  2019/04/18
我讀《德蘭修女:召喚慈悲》之感言
      我很難想像一個對貧窮地區付出一生心力的人,居然可以做到如此謙卑的地步,我只能說德蘭修女根本不是人,而是天使,她是天父派到人間的天使,不但用盡所有心力讓印度加爾各答的貧民得到糧食的溫飽,而且還進一步對缺愛飢荒的人給予同理心的對待,更難能可貴的則是原諒和關心傷害自己的人,而且不管對方對自己造成的傷害有多大。關於這點對我來說就真的需要好好學習,必竟放下仇恨就已經不簡單,更何況還要做到去關心傷害自己的人,不過話說回來,懷著仇恨過日子,只會讓自己痛苦,真的唯有慈悲與寬容才能將自己變成無悔的燭光,照亮需要被照亮的靈魂。
    我覺得貧窮對世人來說是一件致命的要害,難民區欠缺維持生命的糧食,以至於面臨餓死的恐慌,繁榮地區充滿孤寂的靈魂,一些遭逢缺愛飢荒的人在憂鬱的世界裡獨自苟活,反觀那些擁有足夠物質生活的人,在將食物倒進廚餘桶的時候,是不是該思考一下,自己每天不但三餐能吃飽,而且還吃得好,那是否應該要惜福,你丟棄的食物是貧民窟求之不得的寶物。
    如果以現今我所處的環境社會來看飢荒的問題,我覺得愛的饑饉是目前台灣地區很多人面臨的心靈問題,光看每年因為憂鬱症而自殺的攀升比例就可以明瞭,人都是需要被愛的,如果身邊有充滿愛自己的親朋好友,真的要惜福,不要動不動就傷了愛自己的人,而身邊如果沒有愛自己的人,那就先學著愛自己吧!當你學會好好愛自己之後才能去愛這個世界。最後我想說的是,如果我們能學到德蘭修女謙卑奉獻的靈魂,哪怕只是學到十分之一,那麼也算是生命裡的一大收穫了。
 印度加爾各答的仁愛傳教修女會因...
轉載自博客來  極力推薦  2019/04/18
印度加爾各答的仁愛傳教修女會因為創辦人德蘭修女而在世界各地慢慢地為人所知,關於德蘭修女(另有譯名為德蕾莎修女)的書籍相當的多,她也曾得到諾貝爾和平獎等諸多榮譽,更在二〇一六年九月四日被羅馬天主教會宣為真福聖人。本書《德蘭修女:召喚慈悲》是由仁愛傳教司鐸會的布萊恩.克洛迪舒克神父(同時亦是真福德蘭封聖申請案的列品申請人)所撰寫完成,內容將德蘭修女一生的言行與天主教會內的信德、愛德、望德等相呼應,對照了二〇一六年是羅馬天主教會由教宗方濟各所宣布的「慈悲特殊禧年」,本書的出版讓世人無論是教內或教外人士都能詳加了解德蘭修女對於關注貧苦(外在身體及內在心靈)的努力與提倡,從印度最貧窮的地區到全球各地(包含戰地)難民營等處所,她毫無分別心地只注視著最需要她的悲慘人們,這些苦難中的一雙雙眼睛裡映出耶穌基督的身影,彷若祂在十字架上最後嚥氣前所說的那句話:「我渴…」在修女的心中聲聲叫喚著她;在新約聖經中耶穌說:「你們應當慈悲,就像你們的父那樣慈悲」(路六36)又說:「無論誰因我的名字,收留一個這樣的小孩,就是收留我」(瑪十八5),德蘭修女一生所行出來的正是耶穌基督一直提醒告誡門徒們的「寬恕與愛」的精神,「愛人如己」是身為基督徒最大也最艱難的課題,但看本書中德蘭修女如何用慈悲的精神來付諸實行!
 對於德蘭修女(或說德蕾莎修女)...
轉載自博客來  推薦  2019/04/18
對於德蘭修女(或說德蕾莎修女)的認識,大概是從小在教科書中所看到的,無條件的愛給印度加爾各答、建立了垂死之家、諾貝爾和平獎等,然後讀過也就僅只知道有這麼一個大愛無私的人。

一直到看了《德蘭修女:召喚慈悲》,經歷過一些人生歷練,才真正知道她所做的一切,有多麼地難。

本書是教廷在2016年為德蘭修女封聖後,由神父蒐集相關見證並整理,關於德蘭修女生前的言教與身教,企使後人可以更立體地感受到德蘭修女的魅力,以及其為耶穌與世人的奉獻。

綜覽全書,對我來說印象最深刻的有五點:一是從基本需求到靈性關懷、二是付出愛到付出會痛、三是溺愛窮人、四是反墮胎、最後則是她人前人後的態度。

Maslow提出需求層次理論,可以在德蘭修女為眾人服事的概念得到驗證。在講永生之前,要先解決當下最緊急的需求,因為那可能會成為他精神層次向上提升的最大阻礙。正如書中後半所曾舉的一個例子:德蘭修女告訴一個為罹癌所苦的婦女,癌症是「耶穌正在親吻她」,然而對那個婦女來說,只盼「耶穌不要再親她了」。由此可見,當人的基本需求層次無法被滿足時,是很難認識上帝的。

在此就帶到第二點,當我們看到有需求、受苦難的人,總是難免會有惻隱之心,有些可能更會想要為這些人做些什麼,但也頂多就只是「做些什麼」而已,我們不太可能無條件地付出,就更不用說付出愛到付出會痛了。然而德蘭修女的愛,卻提醒著眾人,我們是否真有看到別人的真實需要?德蘭修女以宗教的角度去幫助別人,「在受苦難者的身上看到耶穌」,而耶穌為了拯救世人免於罪的轄制,甘願承擔這一切的罪愆,不也是一種「付出愛到付出會痛」的極致表現?

只是我們往往會以為「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我們腦袋可能會開始出現一連串關於這些受苦難者多半是自作自受的想像,但對德蘭修女來說,這些都不是重點,她說的「溺愛窮人」讓我印象非常深刻,我們的社會為那些成功者的歌詠已經過度了,但誰有真正看到那些需要幫忙的鄰舍?而書中也多次提及,在車水馬龍、人來人往的群眾中,德蘭修女就是可以看到那個正需要她幫助的人。

第四點或許是德蘭修女最受爭議的一點,反墮胎。她認為生命是上帝所賜予的最佳禮物,怎麼可以隨意扼殺一個尚未出生的生命?也許她嚴厲的言詞無法進入到那些正承受痛苦與異樣眼光的母親心裡,但我們卻可以這樣想:每個人都值得被好好地對待,包括未出生的胎兒還有痛苦中的母親,是否有可能找到兩個生命都能被疼愛的解決之道呢?

最後,同時也是我認為德蘭修女最了不起的地方:她並沒有因為貧窮者的狀況改變自己的態度,同時她也以同樣溫柔而堅定的心神和其他同工們相處。人總會因為事情不如意而感到急躁或不開心,甚至會對那個時常把事情搞砸的夥伴感到光火,但對德蘭修女來說,每個人都是她服事的對象,也都是她的「耶穌」。

當然,從旁觀者的角度也許會對德蘭修女的某些言行感到有所疑問,比如對權威的服從、對於困苦者生活條件的改善(為何不積極建設醫院或療養院來協助其恢復健康等),而書中也略為談到有媒體針對德蘭修女的種種行為提出質疑,並拍攝成紀錄片。

儘管如此,卻都不能抹滅德蘭修女對人類靈魂救贖的貢獻,而我們從中也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比起眾人簇擁的seafood、比起藉由神明生日才來搏版面的投機份子,我們更該可以同意,真正地活出信仰,是發出內心那種無私的愛,且願意無私地分享給有需要的人,甚至不計較著代價,正如德蘭修女給我們的啟示一般。
 天主的慈悲是超乎我們所想像,甚...
轉載自博客來  極力推薦  2019/04/17
天主的慈悲是超乎我們所想像,甚至也能超越生命所面對的罪惡!
   深深覺得自己的慈悲,總是往往如此地渺小,甚至那怕連身體裡細胞都還看不見;但天主明白人的心意,卻是可以深入到我們無法看見,或許在我們還沒看見時,祂卻早就已經完成所有人類的救贖工程計畫了!
   透過本書,似乎讓我看見天主透過德蘭修女所付出的關愛,看見上主的工作如此偉大,同時也執行公義的一面。即使那微不足道的祈禱,天主幾乎都能聽見…修女的工作當然不單只是為了只做她要關懷弱勢者的需要,而是透過行動加上對天主的祈禱,及學習基督宗教史上所有的聖人祈禱榜樣,見證所有人破碎生命都能被重建,不管是幫助者,或被幫助的人….
   其實行善和奇蹟,是很平常的事,也許透過祈禱,也能幫助我們經歷、默想「愛」是什麼?而當我們思想愛時,就會直接想到我們生命的源頭,然後再看見我們周遭世界人們的需要,那破碎的心,就會被治癒!愛超越一切形式、種族、語言,而更深的愛就是經歷天主的慈悲,透過慈悲能落實世上人們真正的需要。
   願全能的天主,都能透過此書感動看過這本書的人,也能將「感動」化為「行動」的力量,能付出真實的生命實踐,雖然自覺力量有限,唯有聖母媽媽也能帶領我們見耶穌,透過耶穌的精神,能發揮更大奇蹟。
 每當看到新聞是關於那些早年來台...
轉載自博客來  極力推薦  2019/04/17
每當看到新聞是關於那些早年來台灣奉獻的傳教士,內心都升起一股覺得不可思議的崇敬感。怎麼會有人願意在年輕時遠離家鄉,聽從指示被派遣到陌生的異地服務?而這異地往往都是遠遠落後於自己國家的地方。奉獻到退休,奉獻到老死,甚至想入籍,希望永遠身為在地人呢?

    讀了這本心靈工坊出版的《德蘭修女:召喚慈悲》,內心多年來的疑惑有種撥雲見日似乎獲得了解答的爽快感。

    雖然德蘭修女廣為人所知,我卻從未認真去認識她,約略知道她的事蹟,她創辦了垂死之家,拿過諾貝爾和平獎,後來封聖,真的是很粗淺的認識。

    透過本書,可以看到德蘭修女雖然認為自己低下卑微,處在黑暗中似乎感受不到光,但對於信仰卻全然相信而持續奉獻。德蘭修女總是有辦法適時拿到所需的資源,見到需要幫助的人一定盡可能的幫,不只幫物質上,更重要是要讓這些不被社會所愛的人感受到愛。儘管再忙,當有人需要她停留,她一定會停下。做別人不做的,成立垂死之家,照顧那些醫院已無法收留的人。多少原本抱著敵意、焦慮或爭執的人,與她談過後便解除敵意或得到平靜。讀了覺得她真是個厲害的領袖與調解專家,是充滿慈悲的社會工作者。

    本書內容自然離不開信仰,但若只有信徒翻閱,實在太可惜了!因為撇開信仰部分不多著墨,其實讀到的更多是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待人處事的方式,乃至身而為人的反思與面對遭遇的一切坦然接受。
 《德蘭修女:召喚慈悲》閱讀心得...
轉載自博客來  極力推薦  2019/04/17
《德蘭修女:召喚慈悲》閱讀心得
 
 讀這本書的同時,我在忙著清理舊物,不斷捨棄雜物的過程讓我的心越來越清爽、自由,某些過去十分執著在乎的事物對現在的我來說,一點都不重要。德蘭修女的一生是更徹底的斷捨離,她捨棄家庭、財物、健康、名譽,毫無保留地將自己奉獻給窮人和天主,因為一無所有,所以也沒有顧忌。書名叫《召喚慈悲》,她召喚人們發掘自己的慈悲,用愛去為更多人服務。
一、聖人的家教:
德蘭修女服務的對象除了貧困的瀕死者,還包括:麻瘋病患、吸毒者、愛滋病患、受虐者及受刑人等世人畏懼、遺棄的人們。我曾疑惑:修女為何能夠不怕髒、不畏苦為這些人服務?書中提到:德蘭修女深愛耶穌,對她而言,這些受苦者全都是耶穌受苦的化身,所以她始終恭敬、尊重地照顧他們,愛他們就像愛耶穌一樣。我有一條月光石項鍊,它的名字叫作「你也能愛著我的另一面嗎?」,它的存在常提醒我:要培養更寬廣、堅強的愛,才能接受人的不同面相。
為受苦者服務的志向也和德蘭修女的家教有關。她出生在虔誠的天主教家庭裡,父親早逝,母親獨立撫養三個孩子。孩子們從小就跟著媽媽照顧街頭窮苦的人。她的媽媽從不允許小孩批判別人,不論是家人或訪客,只要說別人的壞話就會被趕出她們家。
德蘭修女一生最大的依靠就是─虔誠的信仰。對天主毫無保留的愛讓她隨遇而安,「隨祂拿什麼就給什麼,祂給什麼就拿什麼」、活在當下「我們只管今天就好,等明天真的來了,我們再看看能做什麼。」、不計成敗毀譽「只要盡力而為,就不要因為事與願違而灰心喪志」。此外,不批判別人的習慣,也讓她專心救助窮人,「她從來不把時間浪費在找人負責、怪罪。反而把時間和精力完全用來解危救難。」。
二、那些老師該知道的事:
1.遇到一個幫一個,一次好好幫一個
「德蘭修女在其修會生活中的前二十五年從事的是教育工作。」近幾年帶班,遇到家庭失和、身心受挫的孩子越來越多,在為孩子努力的同時,我常感到無力,總覺得:自己能力有限,社會問題太多,就算做到筋疲力盡,似乎也解決不了太大的問題。但修女說:「遇到一個幫一個,一次好好幫一個。」所以,我只要做當下能做的事,在能力範圍內專心照顧眼前的孩子就好。
2.總有我們給得起的東西
許多在成長過程中受到同學排擠、霸凌的孩子非常需要別人的關心與幫助,但老師能分給孩子的時間和體力實在有限,德蘭嬤嬤說:「那就給他一點笑容還有安慰的話語。」、「人,我們給他麵包,就解決了他饑餓的問題。但要扶起的是極為孤獨、被排斥、被社會拋棄的人,物質的協助就幫不了他了。因為排除孤獨、去掉心底深處的傷痛,需要的是禱告。需要的是犧牲。需要的是寬仁和愛。這些常常比物質還更難給予。」有些時候我們能給的只有一個微笑、幾分鐘的陪伴或是專心聆聽的態度,但,只要願意,總有給得起的東西。
3.認真備課
雖然同樣的課文已經上過很多次,但是「上課之前一定要好好準備。不要信手拈來就去講課。務必下工夫去真正付出」、「不論妳要上什麼課,不論妳要準備什麼課程,都要全心全意放在[在那]上面。不是妳做了多少,而是妳放了多少愛[在那上面]。」、「妳們沒辦法單用書本去教她們,而要從妳們自己的經驗去教。」有時候花很多時間精心準備教學活動、配合自己的興趣去更新教學的內涵、上些有趣的內容,教學者自己也能獲得很大的快樂。
4.對事不對人
「不要批判他人。身在團體當中,不批判他人,內心就會平和。」遇到做錯事的人,德蘭嬤嬤「痛恨罪惡,但是深愛罪人」。她覺得若是處境不一樣,這些人未必會犯下這些錯誤,所以她對罪人始終心懷悲憫。教書多年,我常提醒自己:要控制脾氣、拋開偏見,盡量弄清楚事實,聽聽孩子怎麼說。如果孩子真的做錯事,不要公開糾正他,要保全他的自尊,私下勸導他。
5.只看良善的那一面
這世界有許多腐敗、醜陋、暴力的一面,但是德蘭嬤嬤和孟子一樣,倡導人性本善,她說:「腐敗的事情我很清楚......可是,我知道他們也有好的!我寧可看好的。」永遠專注在良善的那一面會讓我們對未來充滿希望。
三、討厭鬼退散:
1.沉默是金
不管我們多努力,總有一些人就是和我們不合,怎樣都看不順眼。遇到愛找碴、習慣性用言語攻擊別人的人,該如何化解尷尬和難堪,繼續坦然、自在地走自己的路呢?剛踏入職場那幾年,遇到這種莫名的敵意我都覺得既憤怒又傷心,明明有滿腔的熱血一遇上他們都化成碎冰,真心換絕情的結果會讓我只想逃避,不想再面對無理的攻擊。德蘭嬤嬤將身心全部獻給窮人,她遇到的侮辱和毀謗比我還多,她對治討厭鬼的方法就是「沉默」。。她覺得不作聲不代表害怕或是軟弱。沉默代表我們對兇惡、醜陋舉止的痛恨,也展現了內心的平靜和堅毅。
2.將一切獻給上天
當修女向德蘭嬤嬤抱怨她討人厭的上司時,嬤嬤教她:「『覺得服事一個妳討厭的人很委屈的話,那就像這樣去做。』嬤嬤張開右手手掌擺在我面前,再用左手大拇指去碰右手的小指,說『是為祢做的』,說時用左手大拇指點在右手小指,一個字點一根手指,說到『做』的時候點到右手的大拇指,五根手指頭代表五個字。把妳的事工獻給天主,對自己說:『天主,這件事我不是為這討厭鬼做的,我是為祢做的。』」。
結語:
在我成長的過程中有六年的時間在天主教學校度過,所以邊聽聖歌邊讀修女的故事感覺很親切。這本書對我的影響很大,當我捏著鼻子處理學生不敢碰觸的穢物時、當我忍耐吃完又油又大的飯盒時、當我沉默的注視無禮的學生時,德蘭修女堅忍、低調的身影都會浮現在眼前。修女說:現今社會最大的饑荒不在缺糧食、缺水而在於缺乏愛,心靈的饑荒其實就在你我之間。願德蘭嬤嬤無私的愛能召喚更多的慈悲點亮人間。
 或許有人會覺得德蘭修女這名字聽...
轉載自博客來  推薦  2019/04/16
或許有人會覺得德蘭修女這名字聽起來有點陌生,不過只要將譯名代換為德蕾莎就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不管你是不是天主教徒,信不信教,鮮少有人不知道德蕾莎修女。市面上有不少關於德蘭修女的書籍,也有德蘭修女的電影,有興致的人不妨看看。

德蘭修女有許多名言,其中「We cannot all do great things, but we can do small things with love. 我們不能都做偉大的事,但可以用偉大的愛做小事。」具體證明了她的人生宗旨,也說明了善行的實踐皆是以愛為根基,所謂愛心是指關懷、愛護人或其他生命的思想感情,於是我們也可以說愛心是一種博愛的表現。

慈悲,形容詞,形容仁慈富有憐憫之心,謂給人快樂,將人從苦難之中拯救出來,泛指慈愛與悲憫。其實,我個人一向覺得能做到慈悲很不容易,序言裡布萊恩神父提及的「以非凡的愛去做尋常的事」,愛是無私的,同時也是自私的,雖說「Hearts to love, Hands to serve」,然而人們之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都未必能全然付諸實行,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做不到舉手之勞的人多的是,甚至你我亦然,遑論散播愛心行動到世界,嘴上說慈悲很容易,然而有幾人是真正親力親為去分心關愛與自己毫無關係的人們?所以我認為實踐慈悲很難,對於這樣的人士,打從心底多了好幾分敬意。

這本書裡收錄了許多德蘭修女的言教(金玉良言)與身教(眾人的見證),從人類基本生存需求談到心靈方面的教誨,共分十四章節來闡述,也由於書中陳列眾多強而有力的實例見證,坐實了德蘭修女的言行一致,為以身作則的最佳典範。篇章由淺述到深論,帶給讀者多元的思考角度,比如〈饑者食之〉,由實質層面之食物飢荒延伸到心靈層面之愛的飢饉。

其他如第九章〈解人疑惑〉使人了解客觀的重要、第十章〈勸人悔改〉的改正己身讓我開始反省自己、第十一章〈忍耐磨難〉讓我重新思考人生試煉這回事、第十二章〈赦人侮辱〉的〈我們都會犯錯〉、〈我們要是在他們那樣的處境〉,有設身處地,欲同理他人的體貼、第十三章〈安慰憂苦〉的〈就讓他們講、講、講〉,說明了傾聽的重要,這點我雖然也一直在實踐中,然而長期傾聽長輩無限重覆訴說同樣的憂苦並不是件樂事,所以這亦是用非凡的愛來做尋常之事的一種呢!我似乎因此釋懷了一點。(苦笑)

《德蘭修女:召喚慈悲》不僅讓讀者深入認識了這位世界公認的偉大修女,也讓讀者從中學習到寶貴的人生處世態度,如果因此願意或開始懂得檢討反思自己,無非是這本書能帶給人的最巨大最珍貴並且受用一生的收獲了。
 猶記當時也由心靈工坊出版的一本...
轉載自博客來  極力推薦  2019/04/15
猶記當時也由心靈工坊出版的一本書:《德蘭修女:來作我的光》,文字裡頭所描述的無盡黑暗,與德蘭修女的光明形象實則落差極大,但此黑暗裡的光明,反而更加貼近慈悲的樣貌。

有些人總是默默地不太愛說話,但他們的心卻好似明瞭世間一切憂傷與悲苦,他們的眼睛能訴出全人類內心難以言喻的罪與罰,他們承受、理解、接納,這世間的所有,不是只有你我的對立,而是我們共同的業果。

這歷程,儘可能地彌補我們共同的錯,也儘可能地擴展我們共同的愛,他們總帶給人無限的溫暖與接納,我們時常以為他們是幸運受到恩典,而能散發無窮的愛,但其實,少有人看見這光明背後,那曾受到內心信仰遺棄、曾在沙漠渴求雨水的乾枯之無盡黑暗。

德蘭修女,就是這樣無畏佇立於黑暗,讓慈悲綿延不絕以行動實踐出來的人。

這本書更加紮實貼近德蘭修女的慈悲善行。
「我敢說在我們身邊死去的那些人,都在天堂了,他們其實都是聖人,都去到了天主的面前。他們在人世或許是沒有人要,但他們是天主非常鍾愛的孩子。」-德蘭修女。
所有受苦受難,受人遺棄與排擠的人,都在她的無條件接納中,被珍愛著。她平等不棄每個人,她想告訴他們,我愛著您,天主愛著您,無論如何。

我在想...也許最後一刻,生命可能因為身體病痛、窮困潦倒或無家可歸而深感悽慘,但你都將因相信而昇華......世上有這樣的一個人,無論你何等身分,無論在世俗眼光有多卑微,她都深深愛著您,毫無保留的愛著,如世間上的每一個人,一般平等。

若能如此,那麼人生,得以因見證大愛,微笑無憾。
贊助商廣告
 
金石堂 - 今日66折
周姚萍的小作家書房1:是誰惡作劇
66折: $ 165 
TAAZE 讀冊生活 - 今日66折
沒有門檻的幸福
作者:楊士毅
出版社:大塊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02-23
66折: $ 382 
 
Taaze 讀冊生活 - 暢銷排行榜
為了這個家,我殺了我自己:兒少照顧者的重生日記
作者:水谷綠
出版社: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07-26
$ 252 
博客來 - 暢銷排行榜
在紙船中入眠(上)
作者:八田 てき
出版社:尖端
出版日期:2024-12-10
$ 204 
Taaze 讀冊生活 - 暢銷排行榜
張忠謀自傳:下冊 一九六四 ── 二〇一八
作者:張忠謀
出版社: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11-29
$ 592 
Taaze 讀冊生活 - 暢銷排行榜
【中小學生必讀】好好說話超圖解:「換句話說」就能建立好人緣
作者:齋藤孝
出版社:小漫遊文化
出版日期:2024-12-09
$ 332 
 
博客來 - 新書排行榜
情緒,是為了讓你看見自己:靈媒媽媽的心靈解答書6
出版日期:2024-12-24
$ 316 
Taaze 讀冊生活 - 新書排行榜
引路人.卷7(突破四千萬瀏覽人次超人氣本土原創漫畫,影視改編進行中!)
作者:羅寶、桑原
出版社:奇幻基地
出版日期:2024-10-10
$ 299 
Taaze 讀冊生活 - 新書排行榜
【告別娑婆系列套書】(二冊):《告別娑婆3》、《告別娑婆外傳》
作者:葛瑞.雷納
出版社:橡實文化
出版日期:2024-12-11
$ 651 
Taaze 讀冊生活 - 新書排行榜
給自己的10堂管理大師課︰向全球管理思想家學習的奇幻旅程
作者:方素惠
出版社:長河顧問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12-05
$ 350 
 

©2024 FindBook.com.tw -  購物比價  找書網  找車網  服務條款  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