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
家庭之所以被稱為港灣,在於家人之間的關懷照顧、體恤支持。猶如鳥要歸巢,船會返航,港灣意味着寧靜與安適,是每個人心中不可或缺的一處安全角落。雖然風浪有時,但在港灣休憩完畢,又是嶄新的日子。如此港灣,是誰在打理?是家庭照顧者。
家庭照顧者這一名稱,近來越發耳熟能詳,它是一個不可忽略的家庭角色,亦是一群正在為自己發聲的社會參與者。「男主外,女主內」作為傳統的社會觀念,默認了女性便是家庭中主要擔當照顧工作的人。她們被賦予了孕育下一代的重要職責,由於性別分工,她們又多承擔起照顧老幼等工作,然而這種照顧工作卻往往被視作理所當然的家庭責任。
家庭照顧,這其中有勞動成份,如打理家中繁瑣事務、照顧家人日常起居飲食;亦有情感支持成份,如理解、接納與支持家人,從愛出發,以心對待。若這是一份「差事」,應相當不簡單。照顧工作是體力與情緒的付出。對於無酬家庭照顧者來説,沒有確實上下班時間或職責範圍,自己的情緒需求更鮮被關注。歸屬感是人最基本的需求之一。家庭照顧者們對家庭所做出的努力,讓她們成為了這歸屬感本身的一部份。然而她們的歸屬感又由誰來建設呢?
照顧者,似乎理應強大且有力。家庭照顧者在照顧工作中往往需要呈現正面的情緒或態度,伹她們也會面臨情緒壓力及需要關顧和支持。而多年的家庭照顧工作,更可能逐漸限制了無酬照顧者在社會中的發展與機會。種種壓力與現實條件無疑讓家庭照顧者陷入了困境。當她們的權益和需求長期被忽略,家庭照顧者們是否還可維持正常的照顧工作?而未來是否還有女性願意繼續作出這樣「犧牲」?
也許是時候正視這份「差事」,思考和爭取家庭照顧者們應得到的權益和保障。當照顧工作的必要性和需求被關注和承認,當照顧工作的經濟價值和社會貢獻被真正探討,家庭照顧者的權益和身心狀況才有機會被關顧和改善。照顧者們的努力是讓被照顧者擁有有質素的生活,而保證照顧者們的權益是建立一個良好循環的開端,使彼此的生活質素因更合理的社會分工而提升。
十分感謝平等機會婦女聯會對此做出的努力。本書嘗試從不同角度呈現家庭照顧工作的現狀和社會環境對照顧者的影響,亦討論了如何透過推動照顧工作的社會化逐漸改善家庭照顧者的權益和發展機會,希望藉此能引發進一步的關注和討論,推動實質性的改變。
希望當「鐘聲響起歸家的信號」後,這個港灣也可帶給家庭照顧者們一份心中的平安。
陳凱欣博士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