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 | 找書網 | 找車網 |
FindBook |
|
有 1 項符合
康白華的圖書 |
$ 50 二手書 | 判斷力批判 上卷
作者:康白華/譯 / 譯者:康白華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出版日期:2000-06-01 語言:簡體書 TAAZE 讀冊生活 - 二手中文書 - 來源網頁   看圖書介紹 |
|
本書為康得的三大批判之一。中譯本分上下卷出版,上卷包括導論和審美判斷力的批判,表述美學思想;下卷是目的論判斷力的批判,把審美和道德聯繫起來進行論述。
作者簡介:
伊曼努爾·康得 Immanuel Kant
1724 - 1804
啟蒙運動時期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德國古典哲學創始人。 康得哲學理論的基本是——認為,將經驗轉化為知識的理性(即“範疇”)是人與生俱來的,沒有先天的範疇我們就無法理解世界。他的這個理論結合了英國經驗主義與大陸的理性主義。康得的 倫理學 理論也十分有影響,此外他還曾針對 太陽系 的形成提出第一個現代的理論解釋,即康得-拉普拉斯假設(Kant-Laplace hypothesis)。
生平
1724年 4月22曰 康得出生于東普魯士首府 哥尼斯堡 (Königsberg,今天的 俄羅斯 加里寧格勒 )的一個馬鞍匠家庭,家人都是虔誠的新教徒; 1740年 進入哥尼斯堡大學攻讀哲學, 1745年 畢業;從 1746年 起康得去一個鄉... (展開全部) 伊曼努爾·康得 Immanuel Kant
1724 - 1804
啟蒙運動時期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德國古典哲學創始人。 康得哲學理論的基本是——認為,將經驗轉化為知識的理性(即“範疇”)是人與生俱來的,沒有先天的範疇我們就無法理解世界。他的這個理論結合了英國經驗主義與大陸的理性主義。康得的 倫理學 理論也十分有影響,此外他還曾針對 太陽系 的形成提出第一個現代的理論解釋,即康得-拉普拉斯假設(Kant-Laplace hypothesis)。
生平
1724年 4月22曰 康得出生于東普魯士首府 哥尼斯堡 (Königsberg,今天的 俄羅斯 加里寧格勒 )的一個馬鞍匠家庭,家人都是虔誠的新教徒; 1740年 進入哥尼斯堡大學攻讀哲學, 1745年 畢業;從 1746年 起康得去一個鄉間貴族家庭擔任家庭教師四年; 1755年 康得重返哥尼斯堡大學,完成大學學業,取得編外講師資格,任講師15年; 1770年 康得被任命為邏輯和形而上學教授;
1786年 升任哥尼斯堡大學校長; 1797年 辭去大學教職; 1804年 2月12曰 病逝。康得在哥尼斯堡大學任教期間先後當選為柏林科學院、彼得堡科學院、科恩科學院和義大利托斯卡那科學院院士。康得終生沒有離開過哥尼斯堡。
康得的生活十分有規律,以至於當地的居民在他每天下午3點半散步經過時來對表。或許正是因為這種有規律的生活方式,康得很少受到疾病的折磨。不過康得是一個非常好交際的人,十分健談,經常邀請客人與他共進晚餐。
康得的一生可以以 1770年 為標誌分為前期和後期兩個階段,前期主要研究 自然科學 ,後期則主要研究 哲學 。前期的主要成果有 1755年 發表的《自然通史和天體論》,其中提出了太陽系起源的星雲假說。在後期從1781年開始的9年裡,康得出版了一系列涉及領域廣闊、有獨創性的偉大著作,給當時的哲學思想帶來了一場革命,它們包括《純粹理性批判》( 1781年 )、《實踐理性批判》( 1788年 )和《判斷力批判》( 1790年 )。“三大批判”的出版標誌著康得哲學體系的完成。
政治上,康得是一名自由主義者,他支持 法國大革命 以及共和政體,在 1795年 他還出版過《論永久和平》一書,提出議制=與世界聯邦的構想。康得晚年已經以一名出色的哲學家聞名於世,他去世後,人們為他舉行了隆重的葬禮。
哲學思想綜述
雖然康得使用的是批判哲學,他本人卻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哲學理論。他本人自稱發動了一場哲學領域內的 哥白尼 革命。在康得所處的時代, 歐洲 哲學思想主要有兩種重要理論:由 洛克 、休謨等人發展出來的經驗主義,以及 笛卡兒 等人的理性主義。經驗主義者認為人類對世界的認識與知識來源於人的經驗,而理性主義者則認為人類的知識來自於人自身的理性。
而康得則在一定程度上接合了兩者的觀點。康得認為知識是人類同時透過感官與理性得到的。經驗對知識的產生是必要的,但不是唯一的要素。把經驗轉換為知識,就需要理性(康得與 亞里斯多德 一樣,將這種理性稱為“範疇”),而理性則是天賦的。人類通過範疇的框架來獲得外界的經驗,沒有範疇就無法感知世界。因此範疇與經驗一樣,是獲得知識的必要條件。但人類的範疇中也有一些可以改變人類對世界的觀念的因素,他意識到,事物本身與人所看到的事物是不同的,人永遠無法確知事物的真正面貌。
而時間和空間 在康得看來是兩個先天特殊的概念。在《純粹理性批判》一書中康得指出,沒有人可以相象一個存在於沒有時間與空間的世界中的物體,因此他強調沒有時間與空間,經驗就是不可能的,這兩者先於一切經驗。
此外康得也認為經驗必需來自于心靈以外。也就是說,一個人可以感知、理解他周圍的世界,但永遠無法感知、理解自己本身,因為知識的產生需要時間、空間與範疇三個要件。
在因果律方面,康得也推翻了休謨的觀點。休謨認為因果律並不存在,人類只是由於習慣才認為兩個現象之間有關聯。也就是說,我們只能感知白球與黑球的運動,但卻無法感知白球導致黑球移動的肇因。正是因為我們無法感知因果律本身,所以休謨認為我們無法證明因果律的存在。但是康得認為因果律是人類理性的結果,康得贊同休謨認為因果律不來自於經驗,但他相信可以證明自然法則,因為自然法則就是人類認知的法則。因果律其實就是人類理性的表現。
在宗教問題上,康得承認無論是經驗還是理性都無法證明 上帝 的存在。但是他認為,為了維護道德的緣故,我們必須假設上帝與靈魂的存在。他把這些信仰稱為“實踐的設准”,即一個無法證明的假設,但為了實踐的緣故該假設必須成立。
倫理學方面,康得否定意志受外因支配的說法,而是認為意志為自己立法,人類辨別是非的能力是與生俱來的,而不是從後天獲得。這套自然法則是無上命令,適用於所有情況,是普遍性的 道德 準則。康得認為真正的道德行為是純粹基於義務而做的行為,而為實現某一個個人功利目的而做事情就不能被認為是道德的行為。因此康得認為,一個行為是否符合道德規範並不取決於行為的後果,而是採取該行為的動機。康得還認為,只有當我們遵守道德法則時,我們才是自由的,因為我們遵守的是我們自己制定的道德準則,而如果只是因為自己想做而做,則沒有自由可言,因為你就成為各種事物的奴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