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從練氣做起
「氣」存在於每一個人的身上,健康的人有足夠的正氣、衛氣,不健康的人氣血不足,簡易養生之道,就是從練氣做起,把這個本來就存在於每一個人身上的「氣」操練養足,以為自身健康所用。
說到練氣,就不能不從太極拳說起,相信許多人提起太極拳,都有相同的答案。
知道太極拳嗎?知道。知道練太極拳對身體好嗎?知道。
想不想學太極拳?想,但是怕記不起來。或是學過,但是忘記了。
為什麼會忘記?因為不常打。為什麼會不常打?因為沒有時間、沒有適合的同伴、沒有適合的場地。
一般大眾對太極拳的印象,總帶著高深莫測的想像,以為學打太極拳,是屬於少數具有天分的人才學得來。或是學了傳統太極拳之後,不打不練,沒有時間、缺少同伴、場地難覓等,固然是藉口,但也是現代人的日常寫照。另外,拳法複雜、記不起來也是實情;打起來沒有感覺、久而久之自然就失去興趣。
事實上,練太極時,如果學習得法,即使時間短暫,還是可以感受到身體內的真氣,一路滋潤全身各部位,真的是一件舒暢的事!如果礙於外在因素,讓有心練功或是曾經接觸過的人,入寶山空手而回,確實是相當可惜的事情。這也是筆者動念寫這本書的最大原因,如何教會大家用簡單的太極功法,達到養生健康之效。
太極拳是運動、武術,也是安全可靠的氣功
談練氣養生,我自己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三歲時得過小兒麻痺,脊椎受損,雖然小命揀回來了,但是體弱多病,連寫字都有氣無力。所以總想藉著運動或練功夫,來幫忙調一調身體,促進健康。還記得大學剛畢業,當完兵開始上班時,我甚至每天上班前到公園學打太極拳,但是花了五年時間,不但沒學成,反而把學習的意志消磨得差不多了,因為始終見不到成效,也就越來越沒有動力。
一直到後來,出國工作,在美國波士頓巧遇楊式太極的第六代傳人 譚輝老師。從頭開始學習,進一步接觸太極氣功療法,身體才慢慢獲得調養改善。不過,就像前面所說的,練功法需要時間和耐心,否則很容易半途而廢,或是見不到成效。我也經歷過這樣的困擾,一九九二年,當時我還在紐約華爾街任職,每天工作加上通勤時間平均長達十四小時,可說是疲於奔命。雖然知道練功對身體有益,但是分身乏術,太多的藉口,讓我無法好好習拳、練拳。
這也是為什麼我一直在思考,如何省略重複、繁雜及艱難的招式,縮短學習和練功的時間,但是仍然保有太極拳養生的效果。唯有這樣,才能造福幾乎沒有時間運動的廣大上班族。
不過在這裡也必須強調一點,本書介紹的太極拳功法不是用來治病,也不是用來對戰的功夫。它是一套簡單、易學、隨處可練的養氣法寶,不需要立刻進入複雜的拳法,而是藉由取自太極拳法的簡單動作,加上鬆、柔的意念和功法練氣,就能把某種症狀改善一點、讓某些部位舒服一點,紓解體內的一些壓力,而對身體有所幫助。
從身體檢查到健康養生
每天花一分鐘或兩分鐘,只要開始練習,身體就有不同的感受。一生受用不盡,何樂而不為!
一旦發現自己身體某一部分不舒服,就等於這個毛病已經好了一半。此話怎講?因為你已經做到了兩件事:
.設定了停損點,不讓病情繼續演進、惡化。
.可立刻採取行動,尋求有效治療,或延緩病情的發展。預防勝於治療,在尚無症狀時盡早發現病因,及時接受治療,不但治癒的機會高,費用也低。
在本書中,我提供給各位讀者的是一套非常獨特,且簡單易行的DIY健康檢查法。大家都知道,走路是一種全身運動,也就是會動到全身的各個部位。如果平常「走路」時,能多加注意觀察每一部位的動態,等於是在為自己做全身性健康檢查,若能藉此及早發現身體不舒服的部位,在未病之前做好預防措施,不但能省下醫療費,也能讓生活品質維持在一定水準。
當走路自我檢查發現到身體某部位有緊繃感或不太能動的早期疾病徵兆時,請立即應用本書介紹的二十個功法,試著改善這一部位的靈活度,以達到防微杜漸的目的。如果情況不見改善,則應尋求專業協助,切勿耽誤治療。在這裡舉一個較具體的例子,方便大家了解。比如說上班族,如果自我檢查發現肩頸部特別緊,有僵硬感,就嘗試做肩頸養氣法裡面的三種運動功法,再以走路自我檢查肩頸部僵硬的情況,比較運動前的感覺就能知道是否有所改善了。
換言之,從自我檢查,到自我調理,本書是一整套DIY的完整養生法。
前言
氣通了,人就健康
中醫理論說「氣不通則痛」,反過來說,就是氣通了,人就健康了。氣血暢通,整個人感覺暢快,什麼病都會好一點。問題是,很多人不了解什麼是「氣」?理由是:「感覺不到它」,所以就否認它的存在。事實上,氣一直在我們的身上運行著,沒有氣,人就走了。
如何感覺氣的存在?我常跟求診的病人或練功的學員說:「試著想像一下,當我們在高速公路上開車時,如果路況順暢,高速公路就是一條運輸路線,讓我們可以快速順利地抵達目的地。但是碰到有收費站的時候,就得一邊減速一邊掏錢,不然就過不了。」或是「遇到大車禍、大塞車,速度不得不慢下來,想動卻動不了的感覺,肯定是不太舒服。」同樣的道理,體內氣的運行,如果遇上狀況、路堵住了,速度被迫變慢,或是困在原地動不了,積累鬱結的感覺實在是不舒服,慢性病就是這樣來的;好不容易等到通過障礙物,感覺咻地一下往前衝,身體又爽快了,這就是氣來,通了的感覺,身體也就跟著健康起來。
氣≠血液循環
有些人誤以為,氣的運行就是體內的血液循環。其實不然,氣跟血液循環不一樣。血液流動的速度快得多了,因為心臟推動的壓力非常大,血液幾乎是衝竄到全身各部位。假如人體血管內有神經系統的話,隨時可以感覺血液的流動,那麼我們大概會隨時忙著感覺血液的動態,而無暇做其他事了。
氣≠磁場
氣和磁場也不同,完全是兩回事。很多人常把氣場當成磁場,事實上氣場更像是手掌下感受到的,有密度、有強度、有溫度,同時是具有能量的,具有多重的特性。操練太極拳功法,可以讓氣在身上累積,累積到一定強度之後,手掌施力就會和一般人不一樣。氣是柔的、也是硬的,氣是一種物質,它不只是一種力道,還有鑽進去穿透的感覺。氣也是一種現象,是一種精神的狀態,只不過很多人都忽略這種感覺罷了。
啟動氣血的功法
對於一般人來說,或許還是茫茫不知其所以然,但是目前已經有些專家可以測量出氣迴路的運行路線了。什麼是「氣迴路」呢?簡單說,體內的氣迴路就像是汽車啟動系統的電子迴路。氣、血是人體的能量,等於是汽車的動力;大腦=電池,是人體能量的總源頭;五臟六腑,皮膚,骨頭等,好比是電燈泡,是執行功能的器官;脊髓好比是電線,負責輸送能量;身上的紅腫、酸、麻、脹、重、痛,好比是車上的警示燈。
練氣的原理,就在於「啟動氣血」,建立暢通的氣迴路,不要讓氣浪費掉了。
筆者師承 譚輝老師父獨特的「太極氣功療法」,是從太極拳演練而來,配合氣功及傳統中醫經絡理論,所悟創出來的練氣功法。書中二十式動作,針對現代人常見的病痛不適而設計,目的在於幫助大家啟動氣血,並進一步將氣積蓄體內,暢通氣血以利健康。
開源節流的功法
健康的人體內都有氣,但是為什麼氣存不起來呢?因為都浪費掉了,沒有多餘的能量能夠回饋在身體上,自然感覺不到,更不用說如何想辦法累積了。打個有趣的比喻,體內的氣就像是銀行帳戶,如果存款一進來就花掉,自然帳戶老是沒錢;如果懂得開源節流,進來多一點、出去少一點,就能存下一點錢。
氣也是一樣,練氣的目的是「開源節流」。一旦氣在身體裡循環,送到最需要改善的地方,身體就能維持健康的狀態。所以只要有耐心,按照書中的功法操練,每做一次,身體就會更好一點。有些人因為長期生病吃藥,整個感覺系統變得遲鈍,多練幾次之後,自然可以慢慢改善,感覺變靈敏之後,身體也會開始正常健康。
練功四大關鍵:鬆、柔、順、意念
太極拳法有四個重要的法門,即是鬆、柔、順、意念。同樣的,練氣時,只要掌握這四大原則,就能如魚得水、事半功倍。
一般來說言,先能鬆後能柔。何謂「鬆」?除了將身體放鬆之外,也是練拳養氣,將氣回饋身體的成果。鬆是比較肢體性的,實質性的,只要按照「鬆肩」、「下腰五度」、「太極步」等要領,一步一步做,身體的關節、筋骨和肌肉就會逐漸鬆弛下來。如果還有些身體部位的感覺是緊緊的,只要輕拍幾下那些緊的部位,就可以幫助更放鬆一些。一般說來,氣越練越充足,身體能量充足,肌肉就會自然放鬆,放鬆的肌肉充滿能量,身體就顯得強壯。反之,勞累的身體缺乏能量,肌肉會不自覺地緊繃,緊繃的肌肉無法使力,身體自然會有倦怠感。
何謂「柔」?指的是緩慢、均衡的速度,練功時一邊體會行雲流水般流暢的氣感,一邊還可以養氣。換句話說,柔是一種以氣為主,而以肢體為輔的一種運動方式。在充分放鬆的情況下,以有形的肢體,隨著無形的氣動起來,動作會特別柔。這樣的運動方式,其運動速度與氣運行的速度相當,養氣的效果特別好。
至於「順」又是何意?一旦練熟了,每一招、每一動作之間的停頓,都能掌握到最小的時候,氣也會更順暢。事實上,鬆、柔、順都是十分近似的概念,很難完全區隔開來。所以,精準一點的說法,應該是鬆中有柔,柔中有順。
最後一個是大家比較容易忽略的,就是「意念」,卻是巧妙之處。因為意念,心神所想到的位置,就是氣到的地方,這就是意到氣到的意思。如果再輔以眼神的關注,那能量的聚集,也就會更迅速、強大些。有了意念的幫助,勁道和功力會更快速的增強,也就更能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