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市場與賣菜人寫給你的情書,寫給面對菜山菜海忍不住心慌,
和老闆喊價不小心就結巴的你。
還有那些我們以為一直都在,但其實漸漸消逝的美好風景。
從產地到批發,從市場到廚房
看盡市場百態的賣菜郎,帶你認識四時蔬果和市場人情,
一部給在市場新手村門前徘徊猶豫的少婦,順利晉級的買菜指南! 【菜市場冷知識, 你知道多少?】
菜市場好吃驚!玉米筍是嫡長子制度下的產物!
青花筍來自於一段蔬菜界的跨界戀情?!
真的假的!冬瓜也分公母?
小黃瓜長大就是大黃瓜嗎?
你認識人稱南瓜家族中的瘦子嗎?
不可能吧!所有的彩椒都是青椒變的?
青苦瓜比白苦瓜退火嗎?
番茄到底是「蔬菜」還是「水果」?
【三秒圖解,蔬菜挑選小祕技GET】
小黃瓜這樣選=瓜身筆直、屁股帶花、摸起來刺刺的!
茄子這樣選=蒂頭一抹漸層白、表面光滑。蒂頭髮型要服貼不亂翹。
青花椰菜這樣選=花面翠綠緊實、不泛黃、梗底切面不要有中心空洞。
南瓜這樣選=蒂頭乾燥無水分、表面帶有果粉表示成熟了。對,熟男熟女最棒惹!
【最直白的技巧、最實用的建議!教你輕鬆掌握挑菜的訣竅】
一次搞定100種常見蔬菜! 每一種都有簡單易懂的挑選指南。
四季蔬菜大公開! 當季推薦及挑選技巧,讓你每次都買到最划算的好菜。
買回來後怎麼存? 保存方法清楚明白,讓蔬菜保鮮更久。
【關於蔬菜,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白花椰菜要好吃,要選白梗還是綠梗?
蔥和蒜苗傻傻分不清,請問老闆,到底誰是誰?
玉米農藥很多?玉米心不能大口吸汁?
救命啊!絲瓜一下就變黑怎麼辦?
等等,為什麼櫛瓜吃起來會苦?
無需猜測、無需經驗!這本書讓每個人都能快速晉級「買菜達人」,別擔心,買菜!我教你,從此菜市場再也難不倒你!
【本書特色】
教你如何挑選採購當季蔬果
讓你了解蔬果背後的故事及典故
市場達人才知道的料理保存祕訣
一本讓你馬上提起菜籃上菜市場的全方位寶典
作者簡介:
廖炯程
疫情期間送菜到偏鄉社區,網路人稱少婦救星,在新莊公有市場的賣菜郎,致力於消弭少婦們對菜攤上的選擇困難,願意進入菜市場跟老闆們擠眉弄眼的鬥智鬥勇採買。
台文審訂
王桂蘭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助理教授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語文學系博士,研究專長:台語研究與教學、田野調查、語言景觀、檳城福建話研究、地理語言學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台文審訂
王桂蘭│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助理教授
爆買推薦
Yui's料理自學小天地
丹萱│臺北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生命調音師
李廼澔│《餐桌上的臺灣史》作者,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通識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林楷倫│職人作家
馬卡人妻Theresa
曹銘宗│台灣文史作家
番紅花│飲食作家/農業部田媽媽輔導師
趙函穎│晨光健康營養專科諮詢中心院長
劉昭儀│水牛書店x我愛你學田負責人
蘿潔塔│家庭料理研究家
名人推薦:台文審訂
王桂蘭│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助理教授
爆買推薦
Yui's料理自學小天地
丹萱│臺北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生命調音師
李廼澔│《餐桌上的臺灣史》作者,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通識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林楷倫│職人作家
馬卡人妻Theresa
曹銘宗│台灣文史作家
番紅花│飲食作家/農業部田媽媽輔導師
趙函穎│晨光健康營養專科諮詢中心院長
劉昭儀│水牛書店x我愛你學田負責人
蘿潔塔│家庭料理研究家
章節試閱
前言:一名優秀市場採買人的誕生
嗨!各位買菜的英雄好漢們,是否曾經站在攤位前,想買一些青菜卻叫不出名字,好比像出國買東西時才會用到的比手畫腳技能?
或是晚上想炒個青江菜,當老闆問:「要幾斤?」對幾斤幾兩完全沒概念而買過多的菜量呢?
或是曾經站在一堆高麗菜前,眉頭一皺,心想:「這邊一堆頭尖尖的,前一攤比較圓,要挑哪一邊?要挑比較綠的,還是比較白的?」
「為什麼這攤菜比隔壁貴十塊?差在哪裡?」
沒關係,不是只有你有這樣的體驗。
從小我就在菜市場長大,父母賣菜超過四十年,但和很多傳統市場的家庭一樣,他們覺得這行太辛苦,寧願我去念書、找個辦公室的工作,於是我也在金流、資訊業打滾了十多年,一路當到了執行長。直到二○一八年的時候,我選擇回到市場,重新當一個菜販。
結果,一回來就發現──慘了!很多人不會買菜!
不是不會拿菜放進袋子,而是根本不知道怎麼挑,連我的老婆大人也是如此。
好多次,她站在菜攤前看著一堆蔬菜,一臉困惑地問我:「這個菜叫什麼?」
我心想:「啊!這不是基本常識嗎?」但仔細一想,這些東西根本沒有人教啊!
我們上學,學校有教數學,有教英文,甚至連三角函數都學了,但沒有人告訴你怎麼挑一顆甜的番茄,怎麼分辨好吃的高麗菜,為什麼青椒有時候三瓣,有時候四瓣,這些生活知識完全被忽略了。
所以我開始在臉書上分享給老婆的「挑菜筆記」,結果沒想到吸引來了一大票親朋好友、以前的同事,甚至連一些廚師都跑來看。這才讓我驚覺:原來大家都想學,但根本沒有人教!這本書,就是這樣誕生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挑菜是門技術活,買得好是屬於你的勝利!很多人覺得買菜靠運氣,今天買得好就賺到,買不好就認了。但其實,挑菜這件事是可以學的!
大部分的煮婦,都是花錢買經驗學來的。菜市場不是賭場,不是靠運氣好買到好貨,而是有方法的。
舉例來說,你知道挑白蘿蔔,要挑拿起來比看起來重的嗎?太輕的可能內部纖維化了,吃起來口感差。你知道台灣產的洋蔥,如果要甜一點,要選扁長形的,要辣一些的,就挑圓的嗎?還有絲瓜、蒲瓜蒂頭的梗越粗,內部長得越飽滿嗎?
這些知識,都是市場裡的老攤商們用幾十年經驗累積下來的,但沒有人好好整理出來給一般人學。這本書,就是為了彌補這個缺口,讓你下次去市場時,不用再靠運氣來買菜,而是靠自己的眼睛、手感,甚至是鼻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這本書到底能幹麼?
這本書不是要給你上植物學的課,不會拿著菜單跟你說:「這是十字花科,這是豆科,這是什麼亞種變種」,因為你買菜的時候根本不會管這些!
這本書是最接地氣的買菜工具書,教你如何實戰挑選一百種蔬菜,還告訴你:
這本書是最接地氣的買菜工具書,教你如何實戰挑選一百種蔬菜,還告訴你:
• 哪些蔬菜一定要買當季的,不然又貴又不好吃?
• 蔬菜的產地差在哪裡?是進口的好,還是本土的品質更優?
• 買回去後怎麼保存?是放冰箱,還是陰涼處?
• 這菜你不愛吃?沒關係,本書也會告訴你它的身世與由來,讓你用不同角度重新認識它!
你可以把這本書當成買菜的攻略本,不管你是家庭主婦、廚師,還是習慣外食、對菜市場充滿未知領域的朋友,這本書都能幫助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讀完這本書後,你會得到什麼?
希望你讀完這本書後,每次去市場買菜時,可以更有自信!
不再是連蔬菜名字都喊不太出來的初心者;不再是站在蔬菜前不知道挑哪個的探索者;不再是被問要幾斤幾兩就被考倒的試煉者。
當你學會這些挑選技巧,你會發現,買菜這件事,變得有趣了!你會開始享受這個過程,挑到一顆最甜的高麗菜、買到最脆的小黃瓜,甚至可以跟老闆聊上一句:「這顆我看應該是早上剛到貨的吧?」
然後老闆瞪大眼睛,對你豎起大拇指:「你內行喔!」
這就是這本書最想帶給你的體驗──讓買菜變成一種樂趣,一種能讓家人吃得更好的技能。準備好了嗎?翻開這本書,讓我們一起逛市場,買菜去!
前言:一名優秀市場採買人的誕生
嗨!各位買菜的英雄好漢們,是否曾經站在攤位前,想買一些青菜卻叫不出名字,好比像出國買東西時才會用到的比手畫腳技能?
或是晚上想炒個青江菜,當老闆問:「要幾斤?」對幾斤幾兩完全沒概念而買過多的菜量呢?
或是曾經站在一堆高麗菜前,眉頭一皺,心想:「這邊一堆頭尖尖的,前一攤比較圓,要挑哪一邊?要挑比較綠的,還是比較白的?」
「為什麼這攤菜比隔壁貴十塊?差在哪裡?」
沒關係,不是只有你有這樣的體驗。
從小我就在菜市場長大,父母賣菜超過四十年,但和很多傳統市場的家庭一樣,他...
目錄
目錄
【前言】一名優秀市場採買人的誕生
Part1葉菜類
地瓜葉(產季一年四季)
空心菜(全年,盛產季4至9月)
菠菜(產季11至5月)
莧菜(盛產季6至10月)
龍鬚菜(產季4至10月)
A菜(產季一年四季)
福山萵苣(產季一年四季)
美生菜(產季11至2月)
茼蒿(產季11至4月)
山茼蒿(產季10至2月)
紅鳳菜(盛產季1至6月)
茴香菜(產季10至6月)
小白菜(產季一年四季)
蚵白菜(產季一年四季)
青江菜(產季一年四季)
油菜(產季一年四季)
芥蘭菜(盛產季8至4月)
大白菜(產季11至5月)
娃娃菜(產季10至3月)
高麗菜(產季一年四季)
【菜市場人生】
一箱來自產地的空氣價格──你知道你的高麗菜價格裡包含了什麼嗎?
Part2瓜果類
冬瓜(產季4至6月)
大黃瓜(產季3至11月)
小黃瓜(產季3至11月)
櫛瓜(產季9至4月)
南瓜(產季3至10月)
蒲瓜(產季5至10月)
絲瓜(產季5至8月)
南瓜(產季3至10月)
佛手瓜(產季3至4月)
青木瓜(產季6至10月)
苦瓜(產季10至5月)
青苦瓜(產季10至5月)
玉米(產季9至5月)
玉米筍(產季一年四季)
青花菜(產季10至4月)
青花筍(產季11至3月)
青椒(產季6至9月)
甜椒(產季12至5月)
番茄(產季11至4月)
茄子(產季5至11月)
秋葵(產季3至10月)
【菜市場人生】
你看不見的凌晨奮鬥──菜市場人的一天
Part3根莖類
白蘿蔔(產季12月至4月)
紅蘿蔔(產季12月至4月)
地瓜(產季9月至1月)
芋頭(產季10月至4月)
馬鈴薯(產季12月至4月)
洋蔥(產季2月至4月)
牛蒡(產季2月至4月)
山藥(產季9月至2月)
豆薯(產季12月至3月)
烏殼綠竹筍(產季3月至10月)
麻竹筍(產季4月至10月)
綠竹筍(產季6月至9月)
茭白筍(產季4月至10月)
蘆筍(產季4月至10月)
荸薺(產季12月至3月)
菱角(產季9月至12月)
蓮藕(產季6月至2月)
水蓮(產季一年四季)
大頭菜(產季11月至3月)
A菜心(產季11月至4月)
大心菜心(產季12月至1月)
抱子芥菜(產季12月至3月)
【菜市場人生】
當熟悉的喧囂逐漸沉寂──傳統菜市場的困境
Part4豆類
毛豆(產季一年四季)
豆芽菜(產季一年四季)
四季豆(產季一年四季)
醜豆(產季4月至9月)
菜豆(產季4月至9月)
皇帝豆(產季11月至5月)
豌豆(產季12月至3月)
荷蘭豆(產季12月至3月)
甜豆(產季12月至4月)
【菜市場人生】
過節前來菜市場走走吧!──菜市場的節慶
Part5辛香類
青蔥(產季一年四季)
青蒜(產季11至2月)
蒜頭(產季3至4月)
韭菜(產季一年四季)
韭菜花(產季一年四季)
韭菜黃(產季一年四季)
芹菜(產季10至4月)
芹菜管(產季10至4月)
西洋芹(產季12至5月)
香菜(產季10至4月)
九層塔(產季5至10月)
辣椒(產季12月至6月)
青龍辣椒(產季一年四季)
薑(產季一年四季)
巴西里(產季4至10月)
【菜市場人生】
過節前,來菜市場走走吧!──菜市場的節慶
Part6菇類
生香菇(產季一年四季)
乾香菇(產季一年四季)
杏鮑菇(產季一年四季)
洋菇(產季11月至5月)
草菇(產季6月至8月)
秀珍菇(產季一年四季)
鴻喜菇(產季一年四季)
雪白菇(產季一年四季)
金針菇(產季一年四季)
金滑菇(產季一年四季)
黑木耳(產季一年四季)
白木耳(產季5至10月)
目錄
【前言】一名優秀市場採買人的誕生
Part1葉菜類
地瓜葉(產季一年四季)
空心菜(全年,盛產季4至9月)
菠菜(產季11至5月)
莧菜(盛產季6至10月)
龍鬚菜(產季4至10月)
A菜(產季一年四季)
福山萵苣(產季一年四季)
美生菜(產季11至2月)
茼蒿(產季11至4月)
山茼蒿(產季10至2月)
紅鳳菜(盛產季1至6月)
茴香菜(產季10至6月)
小白菜(產季一年四季)
蚵白菜(產季一年四季)
青江菜(產季一年四季)
油菜(產季一年四季)
芥蘭菜(盛產季8至4月)
大白菜(產季11至5月)
娃娃菜(產季10至3月)
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