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找書網找車網
FindBook
排序:
 
 有 1 項符合

廖瞇

的圖書
最新圖書評論 -  目前有 6 則評論,查看更多評論
 當人們提到寫作,最快聯想到到的...
轉載自博客來  推薦  2024/04/17
當人們提到寫作,最快聯想到到的可能是文學範疇,之乎者也或風花雪月,總之並不是甚麼實用性的文字,會談上一些靈魂啊、寂寞什麼的抽象概念打高空,動用幾次虛華譬喻,猶如遙遠煙花在黑幕中綻放(就跟這句一樣),比起花火軌跡漂亮與否,有些人更在乎稅金可以拿去做爆炸之外的事情。然而,我們在生活中...
圖書介紹 - 資料來源:Readmoo
圖書名稱:滌這個不正常的人

∣ 他是所謂的繭居族、啃老族。
∣ 他十多年來倚賴家人供養,像一尊佛那樣。


「我用『滌』來代稱這個弟弟,我都叫他『ㄉ一ˊ』,不是弟弟的意思,只是一個發音。還有因為他怕髒,他覺得這個世界很髒。」
滌大學畢業後失業在家十餘年。鎮日關在房間裡,只在固定時刻走出。
他的感官異常敏感。只要客廳有人,連去廚房倒杯水,都是艱鉅的工程。
他無法走在人群裡,不坐電梯、不搭大眾交通工具,永遠走路。
他因為敏銳執著而飽受折磨。他是別人口中所謂的繭居族、啃老族,
以及高敏感、強迫症、控制狂、完美主義者……
滌不跟爸媽交談,沒有朋友,姐姐是他唯一說話的對象。
 
∣ 他是我弟弟,父母唯一的兒子。
∣ 書寫,是為了他,更是為了媽媽。

 
一個長年為家庭犧牲忍抑的母親,對兒子的現狀自責,「都是我這個媽媽不好。」
一個性情溫和卻難以言愛的父親,一生拚搏,對兒子有許多不解與不諒解。
一個離家在外的姐姐,回轉過身,敲叩弟弟滌的房門,試圖展開對話。
作者廖瞇如實記錄下與弟弟的互動,同時一點一滴追溯成長過程,直面與父母的關係。這部作品,不僅是對弟弟幽闇如謎心靈的探索,更是對母親、對父親,以及對自己的挖鑿深掘。對話,打開了一個個黑盒子;書寫,將她帶到一個從未想過的地方。
 
∣ 不只是長篇紀實散文,
∣ 更是一部近身拍攝的紙上紀錄片。

 
這是一篇描繪家庭情感的長散文,一份記錄困難關係的報導,一部近身拍攝的紙上紀錄片。
作者書寫時,沒有預設,無從計畫,她不知道會如何發展,更不知道終點在哪裡,只能「且走且看」的記錄下這一切,並盡可能誠實。或許正因為如此,才更顯真實。
不雕鏤文字,卻總是精準切中;不渲染情感,反因為節制而動人;沒有高潮起伏,仍引領讀者一路讀下去。
那些層疊細碎的家庭日常,讓我們無比熟悉;每個家人的現實處境,與我們這般接近。
 
∣ 我們與「不正常」的距離。
∣ 每個人都有可能變成「怪物」。
 

近年,繭居族與啃老族等社會現象愈益引發討論,這部作品,是對相關情狀的第一手觀察記錄。
書中不僅深入探觸被視為「不正常的人」的內在心理,同時剖視其家人遭遇的困境。
作者並透過自學,以及尋求心理學專業人士的建議,持續與家人進行一場場對話,試著慢慢靠近,相互感受,彼此理解,自我療癒。
究竟,每個人是如何走到這一步的?那真的是滌自己的選擇嗎?還是,他面前的選擇太少?
而有沒有可能,自己也會是「不正常」的那個人?有沒有可能,一切會「好」起來?
 
書中摘句
 
✽在書寫的時候,滌變成一個謎,滌的爸媽變成一個謎,她自己變成一個謎。但不書寫的時候,他們變回一個一個的人。
✽為什麼我一邊說「不正常並非不正確」,但同時又希望他是個正常的人呢?
✽我有時候想,如果我早一點開始跟他說話,那麼他有沒有可能「正常」一點?所以我也只是希望他平平凡凡,正正常常就好了?我根本沒有打算了解他真正在抗拒的是什麼?
✽有次有個朋友問她,你寫是因為你弟嗎?她點頭。但她現在想,好像是為了媽媽。
✽一部分的我跟自己說,這是滌自己的選擇;但另一部分的我想著,這真的是滌自己的選擇嗎?有沒有可能,他面前的選擇太少?
✽「在房間裡是他自己的選擇。」「不要變成怪物就好了。」「不要去傷害別人就好了。」我這樣想著,然後一天度過一天,一年度過一年。
✽我更在意的似乎是,我擔心我沒有注意到他在房間裡發出的訊號。我擔心連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有發出訊號。
✽滌說,如果心理醫生就只是聽他說話,我來聽他說話就好了。
✽只是我社會化了,我有斌跟我一起;只是滌沒有社會化,沒有人跟他一起。
✽我很想說,如果變得稍微正常對你來說也比較好喔,但我說不出來。因為滌變「正常」最大的影響是─對他的家人比較好,說得更實際一點,我們比較輕鬆。
✽忽視他的困難就像對憂鬱症的人說那你就快樂起來啊。
✽羅哲斯說每個人都有積極入世的那一面,但當我與滌相處時,我卻感覺不到,我覺得他想要的就是走一條沒有人的路。
✽聽著媽媽說話,跟媽媽說話的當下,我感覺著這些正發生在我們之間的事──我發現,書寫將我帶到一個從未想過的地方。
✽「我現在看著我的姐姐,覺得她很可愛。沒有人像你這樣跟我講話。」滌看著我說。
 
關於封面設計
 
美術設計朱疋,以全黑底色呈現此書所探觸的心靈困境,以及艱難家庭關係。也譬喻白畫幾乎足不出戶的滌,獨自繭居在他的小房間裡。
手工拼貼感的球形,是作者扔進滌房間、試圖開啟對話的布球;萌發長出的枝枒,呼應全書結尾那段動人的描述。帶點螢光的綠色雨滴/水痕,不唯有洗滌之意,也隱喻療癒的可能,宛如為黑闇小房間帶來生機。
 
作者簡介

廖瞇

大學讀了七年,分別是工業產品設計系與新聞系。
認識「玩詩合作社」後,創作底片詩;認識《衛生紙+》後,持續寫詩。
2015年出版詩集《沒用的東西》。
2019年以《滌這個不正常的人》獲選為台北文學獎年金得主。
認為生命中所有經歷都影響著創作。
現寄居東部,一邊寫作一邊教學。

圖書評論 -   評分:
 當人們提到寫作,最快聯想到到的...
轉載自博客來  推薦  2024/04/17
當人們提到寫作,最快聯想到到的可能是文學範疇,之乎者也或風花雪月,總之並不是甚麼實用性的文字,會談上一些靈魂啊、寂寞什麼的抽象概念打高空,動用幾次虛華譬喻,猶如遙遠煙花在黑幕中綻放(就跟這句一樣),比起花火軌跡漂亮與否,有些人更在乎稅金可以拿去做爆炸之外的事情。然而,我們在生活中很常寫東西、無論是實際上紙筆摩娑或是劃入螢幕,若寫作僅是限於動作描摹,為什麼人們不會稱在便條紙上寫下午餐便當數目的動作是種寫作呢?

  或許是因為我們預設了它的產出是某種模樣,必須是艱澀難懂的、帶有些古典意味甚至是不合時宜的、寫作的意涵似乎逐漸被菁英化,收攏在一個大眾視作頗為雞肋的殿堂,但在廖瞇的《滌這個不正常的人》當中,我們發現書寫並非是門檻過高的貴族工藝,書寫在《滌》篇中更貼近於一種工具性質,揭露實際去打磨與挖鑿的過程,是一種很真實且迷人的粗糙。

  《滌這個不正常的人》是廖瞇的非虛構創作,紀錄和年已37歲的弟弟「滌」多次對話後消化的思考,要如何完整形容「滌」呢?這個脫胎自弟的讀音是因為他認為這個世界很髒,他不能夠忍受樓下騎樓飄上來的菸味、碰觸別人碰過的電梯按鈕、對於突如其來的聲響敏感、沒有穩定工作......乍聽之下顯得異於常人,滌不符合社會對於成年男性的期望,但作者卻不願意用繭居族、尼特族等特定標籤來解釋,因為這只會將他化約成一種現象或談資,而非完整獨立的人格。

  這層貼心也是貫穿全書的意旨,在這關於家庭的記敘篇章之中,到底什麼是理解?是真的了解對方想要說的話,還是僅止於重複強化自我的刻板想像?他人並不是自我內在的想像投影,唯有先釐清此點,那樣的渴望理解才有意義。自然作者並不是一開始就能有體悟澄澈,她也是在諸多詢問閱讀、往復思量之後,才意識到這樣的對話能夠帶來變化。這個過程是緩慢的自我辯證,不斷在針尖上的詞語定義琢磨:關於什麼是正常、什麼是不正常、什麼是同理心、什麼又是同情心,她害怕自己也弄錯,所以極盡誠懇的,拿起銼刀砂紙一點點一點點梳理好自己對待每一句話語的想法。

  情節雖不繁複,但整體閱讀起來卻像是某種推理小說引人著迷(或許人心本就可譬喻成一場懸疑事故)她挖掘著和父母之間的關係,漸次完整了家庭模樣。雖然我們常以整體稱之,但家庭實際上可以分立成數個獨立存在,彼此之間相互牽連,有數個排列組合的可能,從我與滌開始,她無法避免的擴談到了我與母親、我與父親、滌與父親、滌與母親之間的聯繫,因為個人特質皆有殊異,每條關係紐帶都有著各自的對話頻率和相處型態,這當中有許多精微細節,一不小心就會就會成為彼此心中的滲血芒刺。

  比方說,滌希望媽能夠出資讓他繼續投資股票,但媽不願意,這是兩者之間對於「好」的意義有衝突,到底怎麼樣算好、對誰好,這樣就真的好嗎?他們各自有不容後退的詮釋;又如回憶童年時,滌的那句沒有關係意外撫癒了作者,讓她感覺「沒有被拋出去」,事後求證卻發現滌忘記了,同一句語言被兩者拋擲接收,編碼和解碼時有了溫暖誤會。當然不可能全然都是相異,乍看之下雖不相似,作者也發覺自己有某種傾向是一貫體現在滌身上,他們都想要控制一些事情,或許也希望自己能符合他人的期待。

  作者在書中多處引用了羅哲斯 (Carl Rogers)《成為一個人:一個治療者對心理治療的觀點》的篇章,當中一則提及「無條件接納」,她有著這樣的困惑,「無條件的意思是:我沒有要你變成什麼樣子?我也沒有要求自己要變成什麼樣子?無條件的意思是,我要能接納我自己本來的樣子?這樣我就有能力去接納另一個人本來的樣子?」這是一個弔詭而難解的問題,我們要如何沒有任何前置設定利益關係人情壓力的去面對另外一個人?這當中我們又會有怎麼樣的變化和掙扎?無條件意味著接納是逸於因果關係鏈之外的,它不是因為後的所以,也非預先滿足某個缺口而生的填補,剔除後便只是純粹的我看見你、我聽見你,說起來簡單,之於作者或你我而言,都是還在路上的修行。

  整篇作品當中充斥著疑惑,有作者對於滌心中想法的疑惑,有著其他家人是如何看待滌的疑惑,也有著上述眾多對於語彙思考的疑惑。有時疑惑的目標未必是尋求解答,它僅是要提醒,我們仍對於某件事有想要理解的渴望,對於家人如此、對於父母如此,甚至說對於人皆是如此。每個人的狀況都不同,未必會得到如書中妥善撫平的溫煦結局,但最起碼旁觀了這趟旅程,相信寫作可以是還諸人們相互理解的能力之一。
 書裡的「滌姐」是作者廖瞇本人,...
轉載自博客來  極力推薦  2021/07/28
書裡的「滌姐」是作者廖瞇本人,「滌」是她的親弟,這個字在古代的意思是指養祭牲的房子,現在則多為洗除瑕疵,有改過遷善之意。這個化名不知道廖瞇是從何取得靈感而改,但非常適合滌的狀況。

滌是一名年過三十的繭居族,長期窩在房間,他不工作、不社交、不與家人共餐,以至聽到微小的聲音或嗅到樓下飄來菸味都會刺激到他的感官神經,讓他難以忍受。房間成為了滌的繭,而滌則成為家人之間的敏感地帶。他們一直容忍、默默照顧,甚至為他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但滌始終無動於衷。或者是說,那些旁人眼裡的「不正常」,像是無時無刻思考運作的腦海、敏感的神經體質⋯他無能為力去改變。

滌姐早就搬出去,有點像是逃離這個「不正常家庭」。在廖瞇獲得「台北文學獎台北文學年金」後開始計畫以滌作書寫題材,逐漸觸碰她內心深處的疑惑。每趟從台東鹿野回老家,嘗試以不同方式進入滌的房間再進行對話,她發現滌並不討厭與自己聊天,每次的對話都讓自己更了解滌的想法,有時候反而是自己先抱著戰戰兢兢的心態去敲門。於是廖瞇開始紀錄下他們的對話內容,不單止是與滌之間的相處,還有與父母雙方的溝通。

我記得滌說他拒絕社交、拒絕與父母說話的原因是因為覺得他們沒有用腦袋。讀到此時,連自己都不禁認同。有時候與其他人交流,總覺得他們提出很多問題時都沒有認真用腦,比如身邊的同事總是問一些隨便在網絡搜尋就有的資料,那時候就很想像滌一樣反個白眼。不過我是被「社會化」的一員,而滌則沒有,所以我得接受與容忍這些「正常」。而誰可以分辨出何為「正常」和「不正常」呢?從滌姐與滌之間的對話中,完全不覺得滌是有嚴重問題的人,只是想法(精神上)與我們不一樣而已。他不能接受像個白痴般每天重複工作,在專注想事情時不能被打擾,而他說得沒錯啊,我們大多數人也不想,只是被迫著踏進「社會化」而已。

當然這些不接受最大苦者會是滌的父母,他們也不太願意讓旁人知道滌的狀況,當知道廖瞇要把這些家事寫成文字出版時,都嘗試阻止,卻萬萬沒想到是滌一口答應,還鼓勵滌姐寫得很好。雖然我覺得廖瞇在書寫的過程中有作出讓步及修改,為了保護家人並沒有把所有事情全部寫出來,但某程度上,他們一家人透過對話和文字,慢慢將各人的想法解開。即使沒有可能改變滌的現況,但起碼他們會聊天,說出自己的感受,這也是一種改變的力量。
 《滌這個不正常的人》 作者/...
轉載自博客來  極力推薦  2021/05/29
《滌這個不正常的人》
作者/廖瞇
遠流出版
2020/8/30

知道廖瞇,不是因為這本書,而是因為她教作文,她紀錄自己與學生上課互動的經過,不那麼商業,是站在孩子的心去寫的,例如:「真的寫不出來,就不要寫。」某個程度而言,我也是走在同條路上的作文老師。

受不了學生寫那種,我看了就覺得做作的文字,把作文視為一份國語作業,是我想改變卻又力不從心的事。

因為某種心境上的相似,注意到廖瞇;後來這本書的書名一下子火了,讀了幾篇介紹,原來,一個有敏感寫作神經的人確實是受到原生家庭的牽動,我那時只能理解廖瞇有個不正常的弟弟。

在網路書店下單後,被生活瑣事困住,沒有機會讀這本書。今日在火車上慢讀,兩個半小時的時間裡讀完了。

廖瞇用真實的生活紀錄寫下她與家庭成員滌爸、滌媽和滌的互動、對話,提到滌媽和滌對於這本書出版的看法,沒有提到滌爸的,可能是下意識漏掉了,或是不這麼重要而跳過。透過書名,會以為滌有多麼不正常,會想像他可能纏身的任何病症,確實滌是有某些條件符合特殊生的情況,例如:記得所有事情的細節、討厭髒、容易被聲音打擾……。從小就有點特殊的弟弟,讓沒學過怎麼應對的姊姊苦惱,在國高中時期沒什麼互動。

滌升上高職後成績都是第一,解決許多家裡原本煩惱他個性的問題。當滌23歲時出現轉折了,把自己的生活空間退到房間,不和人說話,也不外出。是窩在家裡足不出戶的高智商份子,是這種的不正常。

書中精彩的部分有幾個:

一、滌姐和滌媽的相似、滌和滌爸的相似。家人註定是一家人,儘管組合成一個家的氣氛並不如各自期待,但卻在無形之中彼此影響。

二、在找尋所謂的「正常人」的定義。

三、在與滌的互動中,思考是滌面前的選擇條件太少,反省自己遇見不正常選擇的是退縮逃避,而不是去影響去支持,在後退的日子中,滌也更後退了。

四、選擇把對滌的想法直接說明,雖然是寫書的最後階段才做這件事,也沒關係,廖瞇選擇的是直接面對家庭的問題,揭開瘡疤,治療瘡疤,或許這存在家人心中共同的傷,都能被同理。

五、宋先生的角色,凸顯了自學的重要,提醒我們遇到人生的問題要自尋解答。

在同一個家庭下,如果有作風不同,特立獨行的家人,其餘的大家該怎麼看待他?難道他就不是家人了嗎?電影「大河戀」兩兄弟性情不同,導致人生際遇不同,家人選擇包容接納,但如今看來,我覺得其中隱含著的漠視,才是一種深刻的傷。讀完這本書之後,想到這部電影,竟顛覆了自己以前對這家人的印象,現在看來,不吭聲,好殘忍。
 讀書時期我對於精神科病房實習的...
轉載自博客來  極力推薦  2021/05/15
讀書時期我對於精神科病房實習的心得是,那些人是因為抗壓性太低才造成的,直到有一陣子我出現傷人及自傷的想法,我有點害怕那樣的自己,「我不要變成那種人」,我抗拒尋求醫療幫助,我允許自己生氣、痛哭,閱讀書籍、看電影、跟比較親近的朋友聊,像我這麼努力生活,這麼勇敢面對傷痛的人為什麼還會這樣,我不想變成我以前抗拒的人。

閱讀這本書的過程,我有時候是滌,有時候是瞇,那些心境、感受都被寫出來。

其實我很感謝那段日子,它讓我變得更理解那些狀態,更了解自己的情緒。吳宗憲曾說過憂鬱症是不知足,我爸媽也這樣認為,我不會否認他們的愛或就此恨他們,有些人一輩子都不會走到或走不到那個地方,我不知道哪一種比較幸福,或是「正常」。

這是一本很不一樣的書,我也沒看過多少本這種類型的書,它很平常的描述一些事情跟感受,你就靜靜的跟著一起走下去,就像遇到懂你的人跟你講話。
 2020最愛的書沒有之一,推薦...
轉載自博客來  極力推薦  2020/12/06
2020最愛的書沒有之一,推薦給好多人看了。
廖瞇真的是個細膩又溫柔的作者,透過文字將自己家庭中各個角色的關係交代清楚,也很仔細的逐步去釐清每一個人的立場、思考與關係,充滿溫度,論述與思辨相當精彩的一本書
 在閱讀的過程中可以感受到瞇(作...
轉載自博客來  推薦  2020/05/22
在閱讀的過程中可以感受到瞇(作者)的各種掙扎、自我提問,寫這本書在試圖挖掘周遭人跟自己的心理,家人、滌、瞇都已經成年,即使是這樣的他們也會有著歇斯底里跟不成熟的一面。

你可以把他當作一本精彩的小說閱讀,我的感想跟滌很像------就像是在看一場精彩的連續劇。

裡面提到的「評價性了解」讓人重新思考「同理心」

無論是不是家裡有繭居族,想更理解與人溝通這回事也推薦去閱讀這本書。
贊助商廣告
 
TAAZE 讀冊生活 - 今日66折
沒有門檻的幸福
作者:楊士毅
出版社:大塊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02-23
66折: $ 382 
金石堂 - 今日66折
與土地共舞:發掘臺南人文與環境的古今事
66折: $ 383 
 
博客來 - 暢銷排行榜
達克比辦案15:孤島時光機:島嶼生態學與臺灣島的形成
出版日期:2024-11-28
$ 300 
博客來 - 暢銷排行榜
張忠謀自傳:下冊 一九六四 ── 二〇一八
出版日期:2024-11-29
$ 592 
Taaze 讀冊生活 - 暢銷排行榜
《貓卡龍》2025年三角桌曆【臺北市流浪貓保護協會】
作者:臺北市流浪貓保護協會/黃宇璇/劉智豪/陳婕瑀/李懿芳
出版社:最新期數:最新一期出版日期:出刊頻率:出刊類型:紙製用品>時效日/月/掛/桌曆選擇訂閱期數:完成付款後,新訂戶將由目前最新一期寄發,續訂戶若已取得最新一期,則會從下一期繼續寄發。×Previous
$ 280 
金石堂 - 暢銷排行榜
超圖解數位行銷(2版)
作者:戴國良
出版社: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07-28
$ 379 
 
金石堂 - 新書排行榜
全知讀者視角(1)漫畫
作者:Sleepy-C
出版社:台灣角川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12-19
$ 300 
金石堂 - 新書排行榜
孔雀王 愛藏版 01
作者:荻野真
出版社:東立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12-31
$ 221 
博客來 - 新書排行榜
勇敢與真實:Liv創辦人杜綉珍的顛覆與創造
出版日期:2024-12-20
$ 434 
Taaze 讀冊生活 - 新書排行榜
寫作的靈現:AI時代寫手的修煉與想像力
作者:楊憲宏
出版社: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12-17
$ 252 
 

©2024 FindBook.com.tw -  購物比價  找書網  找車網  服務條款  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