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找書網找車網
FindBook
排序:
 
 有 1 項符合

弗雷德里克•方熱 Frédéric Fanget

的圖書
最新圖書評論 -  目前有 1 則評論
 很久很久以前,我們還是原始人。...
轉載自博客來  推薦  2017/09/18
很久很久以前,我們還是原始人。在那個年代,生存並不是件容易的事。要活下來,我們有兩種選項。一種,是變得跟大家差不多,不要太「怪」,這樣就可以跟團體成員和平共處,也比較不會被趕出團體。另一種,是變成團體裡的領導者,最優秀的那一個人,利用這種方法來獲得最多資源。 於是,我們的大...
弗雷德
弗雷德夫雷是法國上法蘭西大區諾爾省的一個市鎮,位於該省中部偏東,屬於杜埃區。該市鎮2009年時的人口為1,375人。
  維基百科

圖書介紹 - 資料來源:博客來
圖書名稱:從自我苛求中解放出來:與你內心的聲音對話,擺脫猶豫不決、抑鬱、焦慮不安的分身

內容簡介

你總是對自己做得好的98%視而不見
卻對2%耿耿於懷、痛苦不堪?
你做事總是全力以赴,力求面面俱到
當別人提出一點否定
你就會心虛懷疑是自己仍不夠努力、不夠好?
親愛的,該是時候——從自我苛求中解放出來了

  -------【特殊裝禛設計】----------

  自我苛求如同一道無形的腰帶,將你勒住,讓你無法呼吸。

  本書特採獨創懸空、卡榫式書腰設計,象徵一道可繫上/鬆開的束帶。
  封面並以雙主圖概念呈現──
  繫上書腰時,主圖是雙手受縛,象徵心靈受控,無法動彈。
  拆除書腰之後,便露出封面第二主圖,一雙張開的自由雙手。

  書腰可重複拆裝,讀者每次閱讀,每次揭開書腰,
  都是親手釋放自己的儀式。

  -人生就是一連串的奮鬥,我必須努力再努力……
  -我理當竭盡所能,不能讓爸媽長官煩惱、失望……
  -我相信,人必須不斷修正缺失、超越自己……
  -我必須成功,證明我沒辜負現有職位……
  -成熟的人應該面面俱到,好還要更好……

  你的內心是否總有種種苛求的聲音,不斷地要求和勒索自己。
  這個聲音曾經保護過你的信念,也支援過你的心靈,
  你美麗的生命受益於此,卻也受困於此。

  追求完美的你──
  你總是對已經做得很好的98%視而不見,卻總為2%耿耿於懷、痛苦不堪。
 
  謹慎做事、默默耕耘的你──
  你總是付出全部心力,奮鬥不懈,別人只要透露一點否定,你也開始心虛,怕真的是自己不夠好,開始責怪自己、對自己產生更大的否定。

  心思細膩,為人著想的你──
  你總可以留意到別人沒看見的,你想做好每個環節,不想讓大家失望。

  ●自我苛求的人,往往內心有個播放「負面自我評價」的電臺
  自我要求嚴格的人,內心常有自己的小劇場,這個小劇場會不斷地跟你對話,說話的聲音像是若隱若現、卻又持續不斷的電臺。而這個聲音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工作、私人感情、家庭生活、友情、運動競賽、社交往來……它無所不在。它說:
  「不行,你可以做得更好!」
  「又是你,你怎麼每次做事都拖那麼久!」
  「再加油一點,不然大家會覺得你很糟。」
  「算了吧,是你想太多了?」
  而這個看不見的聲音,就是讓我們猶豫不決、抑鬱遲緩,或焦慮不安的來源。

  ●解放自己——學習與自己的內在自我批判的聲音對話
  現代人生活在競爭更加激烈、對成功要求更高的社會環境,
  許多自我要求很高的人,自我警戒必須更優秀、更完美,
  所以,很容易成為「自我苛求」的犧牲品。
  自我苛求是生命活力的囹圄,我們需要找出這個苛求聲音的源頭。

  本書在法國最受歡迎的心理治療師的指導下,帶領讀者們直視內心的苛責之源,並與它對話,在循序漸進的對話練習中,讓它放鬆對我們心靈的桎梏,讓我們更懂得欣賞自己。

  本書引導你,與那些環繞在你心坎裡,永不停歇的自我嚴厲批評對話
  ★找出你內心的聲音來源
  ★關掉讓你焦愁的內心聲音的方法
  ★六堂帶你自信說「不」的心理課
  ★對應內心價值拉扯、進退為難的困境技法

  一步步鬆解來自眾人的期望束縛,破除那些在家人、伴侶、朋友同事間,困住自我,最令人進退為難的心結。

【臺灣名人 解‧開‧束‧縛 推薦】(按姓氏筆畫排序)

  周慕姿 心曦心理諮商所所長
  律師娘(林靜如)暢銷作家
  陳鴻彬 諮商心理師
  貴婦奈奈 諮商心理師

  「那個發自你內心的聲音,有可能是你生命中的過客所留下,並非源自於你自己,你得挖掘出更原始、更深處,屬於自我覺醒的,解放你的聲音。讓你跨出每一步時,不是為了更美好的未來,而是更值得的當下。」──律師娘(林靜如)暢銷作家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弗雷德里克‧方熱 Frédéric Fanget


  精神科醫生、心理治療師,任教於法國里昂第一大學,著有《醫治受傷的自信》(Oser. Thérapie de la confiance en soi)(暫譯)等廣受歡迎的暢銷書。弗雷德里克‧方熱是人稱「綜合型」的治療師,實實在在地幫助人們透過行為療法來改變自己,通過認知療法來理解自己,利用存在和冥想療法來追求自己的人生意義。


譯者簡介

周行

南京大學碩士、法國巴黎高等翻譯學院(ESIT)中法英筆譯碩士。
除了《從自我苛求中解放出來》一書之外,更譯有許多人文、心理及文學類等,書籍譯作。
 

目錄

推薦文
引言

第一章 解放自己的方法
不能把自己簡單等同於一種缺陷或疾病
痛苦與美德
硬幣的正反兩面
如何擺脫自己設定的人生準則
馴服內心自我批評的聲音

第二章 內心的聲音:窺探精神世界的一扇窗
內心的聲音,我們的精神電臺
內心自我批評的聲音,令人喘不過氣來

第三章 我理解自己:如何完成認知概念化
成為自己的應援團
過高的要求
認知概念化

第四章 擺脫自己的人生準則
傾聽內心自我批評的聲音,意識到它的負面影響
害怕自己做不到
苛求,生命難以承受之重

第五章 擺脫童年的認知模式
內心自我批評的聲音,源自童年時的認知模式
冒牌貨症候群:我要配得上自己的地位
認知模式的根源:我是一個無能的人

第六章 人人解放自我
針對他人和社會的人生準則
我應該跟別人一樣
無論如何,大家都應該喜歡我、欣賞我
做人必須剛正不阿
說話必須言簡意賅
其他常見的苛求人的人生準則

第七章 教你幾招,掌控內心自我批評的聲音
與其忍受,不如選擇
自我肯定療法的好處
面對內心自我批評的聲音,學會自我肯定
改變看待內心聲音的視角
結論
致謝
 

推薦文

很多時候,是因為你苛求自己做太好
律師娘(林靜如)暢銷作家


  這幾年心理諮商相關的書籍非常的熱門,你會發現,我們的經濟環境改善了,但是心靈卻相對空虛了,急於渴求灌注更多的暖流,來讓自己活得更自在。原來,外在物質條件的優化,並沒有辦法讓我們過得更快樂,甚至你會發現罹患憂鬱症等官能疾病或情緒脫軌的人反而變多了,其實,這跟人的比較心態相當有關係。

  你覺得跟朋友比,你過得沒那麼好;你覺得跟那個名人比,你擁有的好少;即使是你的手足,雖然成長環境跟你相差無幾,但機運就是比你好。

  為什麼發光發熱的不是你?
  為什麼出類拔萃的人好像不用付出太多努力?
  為什麼接受掌聲的還沒輪到你?

  這樣的感知讓我們不安、困惑,甚至夜不成眠,像我自己碰過很多婚姻不幸福的女性,她們無法放下的原因,其實不是在於還愛著對方,而是不想成為一個乍看過得不幸的人,她們擔心,身邊的人會想像,妳一定是哪裡做不好,才會走入這樣的困境。其實,很多時候,是因為她們苛求自己做太好。

  就像你在生活中,同事升官了你沒有,朋友結婚了你單身,親人買房了你租屋,你就會懷疑,我真的比人家差嗎?

  而從小,身旁的人都告訴我們,要努力上進、要追求更美好的生活,於是我們看到臉書上那些打卡曬恩愛、出國搞散心的人,你按讚時,心裡難免嘀咕著炫耀無誤。你知道嗎?這往往不是因為嫉妒,不是你見不得別人過得比你好,而是你在要求自己,怎麼就是做不到,但很有可能,當你做到時,其實你並沒那麼快樂,因為永遠會有人擁有你沒擁有的,永遠有人達到你無法觸及的世界,如果你沒有學會怎麼跟自己的境遇和平共處,你永遠都走在跟自己過不去的道路上。

  環境總是告訴我們,成功的人找方法、失敗的人找理由,於是好像得不到,都是自己的錯,所謂的欲求不滿,常常是外在的關係,影響了我們內在的需求,你的每個追趕的腳步,其實很多時候不是為了你自己,而是為了討好別人。

  念法律系一定要當律師、學鋼琴一定要開音樂會、不當歌手何必要練歌喉,我們的每個行動似乎都得帶著目的,否則對不起我們的每一分努力。

  適度的自我批判,讓我們有動力去追求,過度的自我苛求,有時反而導致我們人生的毀滅,因為在目的達到之前,你的付出好像什麼也不是。

  然而,作者告訴我們,那個發自你內心的聲音,有可能是你生命中的過客所留下,並非源自於你自己,你得挖掘出更原始、更深處,屬於自我覺醒的,解放你的聲音。

  讓你跨出每一步時,不是為了更美好的未來,而是更值得的當下。

  本書的作者,提出的橫向分析法,教你如何從接納中面對自己的弱點,相信對目前困在自我苛求泥沼中的人,會是跳脫困境時最有力的一雙臂膀。

引言

  生活中的境遇無法總是讓人滿意,經常讓我們痛苦不安。我們傾向於相信,自己的不幸源自於工作、伴侶關係,和家庭中遇到的問題。當然,我們的遭遇以及我們和他人的關係是相關因素,卻不是唯一的決定因素。另外,還有一個因素影響著我們看待自身情境的方式,即是我們對它的感知。

  其實,我們的種種苦惱,或者說苦惱的其中一部分,往往和我們如何看待/理解自己所經歷的狀況有關。這些理解常常是錯誤的,來自我們內心某種微弱的聲音,這個聲音不斷地評論著我們的一舉一動,也就是我們內心自我批評的聲音。這個祕密電臺時時刻刻鉗制著我們的行為:
 
  「要討好別人、要讓別人欣賞你。」
  「想要成功,你應該表現得有趣,值得被關注、清晰流暢地表達自己,有問必答!」
  「在男人面前,妳要展現妳的女性魅力和智慧,像個無所不能的女超人!」
  「你要在女人面前展現你的男人本色,風趣幽默,懂得逗她開心。」

  實際上,諸如此類「必須達到」的要求,對應著我們給自己設定的種種法則,我們屈從於這些法則,卻從來都沒想過,它們是否適用於我們正在經歷的情況,而這正是我們生活中很大一部分苦惱的根源。

  在認知療法當中,這些被我們強加於自己的嚴苛要求,稱為:人生準則。人要往前走,這些準則當然有其用處,促使我們進步,自我反省,發揮潛能。然而,當這些人生準則變得過於刻板、甚至粗暴,制定的目標不可企及,或者無法實現的時候,我們會痛苦不堪,覺得自己總是有所不足,達不到對自己的要求。這些準則在不知不覺中指導著我們的人生。而缺乏靈活性的個人準則,最終可能導致我們活得很失敗。

  此書的目的就是幫助你從這個惡性循環中解放出來,從這個你無意識走入的死胡同裡逃脫出來。那麼,我們應該怎麼做,才能解放自己呢?

  首先,這本書會幫助你意識到內心自我批評聲音的存在,這個聲音像是若隱若現、卻又持續不斷地電臺,你是如此習慣於聽到這個聲音,以至於讓它成為下意識的存在。然而,如果我們停下來仔細傾聽內心的聲音,這個雜訊就會愈來愈清晰。傾聽這個聲音,好好地理解它,意識到這個苛求的聲音對你造成的壓迫感,這是將自己解放出來的第一步。

  接下來,我們必須意識到,這個聲音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工作、私人生活、家庭生活、友情、運動、社交,無所不在。它說:「來吧,超越你自己!不行,你很清楚你做不到,算了吧,沒有必要。」這樣我們才能認識到,這種來自內心深處的自我批評,就是讓我們猶豫不決、抑鬱遲緩,或焦慮不安的源頭。

  為了徹底擺脫這種聲音,本人的決心是不可缺少的。這種聲音是在什麼情況下出現的呢?它往往出現得很早,在童年就已經顯露,而且其來有因。比如:阿德里亞娜,她出生於一個貧困的東歐家庭,小時候家裡沒有條件供她讀書,所以她給自己定了一個必須拚命奮鬥的目標。安娜不懂得拒絕,害怕拒絕會因此傷害別人,也總是想討好別人。而卡特琳娜則是想變得跟所有女生都一樣,因為從小她就覺得自己跟別人不同,像一個異類。另外,塞巴斯蒂安不惜一切代價,想要表現得自己「配得上」一切,其實他內心深深地懷疑自己。

  以上這些都是真實的個案,為了保護他們的隱私,我在此隱去了他們真實的身分。他們代表了生活中幾種常見的自我苛求類型。他們的故事將幫助你理解你自己,同時也會告訴你,改變是可能的。

  當你能夠分辨出自己內心的自我批評(這個內心深處最為私密的聲音),並且意識到這個聲音帶給生活的損害,當你在人生經歷中找到這個聲音的源頭,你就有辦法好好地面對,回應它、並且擺脫它,然後才能享受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切美好。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9501866
  • 叢書系列: 心視野
  • 規格:平裝 / 256頁 / 25k正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圖書評論 -   評分:
 很久很久以前,我們還是原始人。...
轉載自博客來  推薦  2017/09/18
很久很久以前,我們還是原始人。在那個年代,生存並不是件容易的事。要活下來,我們有兩種選項。一種,是變得跟大家差不多,不要太「怪」,這樣就可以跟團體成員和平共處,也比較不會被趕出團體。另一種,是變成團體裡的領導者,最優秀的那一個人,利用這種方法來獲得最多資源。

於是,我們的大腦就這樣被設定了。在裡面內建了「比較」的APP。比較讓我們知道,自己是不是和別人差不多,也讓我們知道,自己是不是比別人厲害、有力氣、跑得更快。

時間來到2017年,雖然我們已經不是原始人了,但其實大腦很多APP還是停留在原古時代的版本,來不及更新。雖然已經沒有暴龍和迅猛龍了,但我們仍然持續使用「比較」這個App在生活。只是比較過去,近代生活裡可以比較的東西,以前多更多了,比工作、比小孩表現、比薪水、比誰住得、比衣服、比電腦、比業績、比成就...。

比較不全然是壞事,比較帶來進步。不過,過度「僵化的比較」卻帶來生活裡看不見的牢籠。特別是對這個太容易比較的世代來說,手機一滑就有太多東西可以比了,臉書朋友的動態、網拍上面更美的衣服、誰又去日本玩了等等……研究發現,比較是許多心理困擾的底層機制,特別是憂鬱、焦慮、完美主義,或強迫性人格違常等。

不過,慶幸的是,這個「比較」的APP是可以「更新」的,透過練習與學習,換成更「健康」的版本。不管是認知行為治療,或者是近一代的第三波行為治療取向的接納與承諾治療、慈悲焦點治療,對於喜歡自我批判、自我比較或者過度完美主義的朋友來說,都可以提供他們另一種「生活風格」的學習與養成。

「你怎麼想」決定「你有什麼感覺」,只是我們多半沒留意到這兩者的關係,遑論發現「思考」和「情緒」是如何左右我們的「行動」。

在這本聚焦「自我批判」與「完美主義」的書裡,作者分享了大量的故事,並主要透過認知情緒行為的架構來剖析這些故事人物的困擾,同時也分享了一些可以使用的工具與方法。非常適合常常覺得自己不夠好、不夠格(冒牌者症候群),或者常有「自我懷疑」感覺,「不知道怎麼愛自己」的朋友。

要從自我苛求中解放出來,你得先意識到自己「自我苛求的聲音」。意識到之後,透過一些方法與技巧,你要跟這些自我苛求的聲音「對話」,接納它們、挑戰它們、進而改變它們。這些流程,正是認知行為治療的關鍵,也是我們所有人都可以學習的方法。

我們無法坐時光機回到「過去」,改變自我苛求聲音形成的時刻。但我們可以就從這一刻起,學習一些工具與方法,正視「自我苛求」給自己帶來的束縛,練習新的思考方法,慢慢替自己解開這個看不見的牢籠。我想這是本書最能給讀者新啟發的地方,推薦給大家!
贊助商廣告
 
金石堂 - 今日66折
靈界的訊息有聲書第6輯
作者:許添盛
出版社:賽斯文化
出版日期:2014-02-14
66折: $ 581 
金石堂 - 今日66折
心想事成魔法書(12片CD)
作者:許添盛
出版社:賽斯文化
出版日期:2012-05-30
66折: $ 792 
金石堂 - 今日66折
靈魂永生有聲書第2輯﹝2015年新版﹞
作者:許添盛主講
出版社:賽斯文化
出版日期:2015-10-12
66折: $ 660 
 
金石堂 - 暢銷排行榜
α的新娘 共鳴戀情(04)特典版END
作者:岩本薫/幸村佳苗
出版社:青文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5-02-12
$ 142 
博客來 - 暢銷排行榜
躲在超市後門抽菸的兩人 5 (首刷限定版)
出版日期:2025-01-13
$ 187 
博客來 - 暢銷排行榜
笑中帶淚的老後日常套書:《銀髮川柳1~3》(附贈「人生滋味」插畫書籤、「一起變老吧」新春賀年狀)
作者:日本公益社團法人全國自費老人之家協會 (公益社団法人全国有料老人ホーム協会, ポプラ社編集部)
出版社:三采
出版日期:2024-12-27
$ 562 
金石堂 - 暢銷排行榜
療傷遊戲 重新開始 05
作者:日ノ原巡
出版社:東立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5-02-05
$ 119 
 
Taaze 讀冊生活 - 新書排行榜
詭事連篇
作者:朱琨
出版社:今古傳奇(滾石移動)
出版日期:2025-01-17
$ 210 
金石堂 - 新書排行榜
Vanishing Reality ~少女銀星 露米芙妮亞~
作者:左藤空氣
出版社:暮想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5-02-10
$ 260 
博客來 - 新書排行榜
我買下了與她的每週密會~以五千圓為藉口,共度兩人時光~(4)
作者:羽田宇佐
出版社:台灣角川
出版日期:2025-02-06
$ 221 
金石堂 - 新書排行榜
日本藥妝研究家精選╳8大怦然心動的藥美妝選物
作者:鄭世彬
出版社:晶冠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5-01-15
$ 315 
 

©2025 FindBook.com.tw -  購物比價  找書網  找車網  服務條款  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