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張安邦肯定是我最喜歡的武術大師之一,也是我的江湖知音、武林至交。
我特別喜歡這個人,原因有很多,我先只羅列出兩點:
其一,我認識的武術高人有很多,張先生是其中之一。他為人很好,人品高尚,而且有傳統武術文化精神修養的美德,也是精研現代武學修煉的高手,同時更是一個沉潛、謙厚、耿直、正義、低調的人。他不愛炫耀,只是默默地練功、做事、教武、傳承,而且海納百川,能容能棄。事實證明有很多號稱「大師」的武術家,卻偏偏不能相容同道戰友和各流各派。
其二,他是個真正尊崇、景仰李小龍大師的人,同時也是最接近小龍先生的武功精髓和理想的修煉者。我一直都是李小龍先生的鐵粉,當年李大師逝世之日,我在馬來西亞霹靂州怡保(參加武術比賽)光亞旅舍突聞此噩耗,我馬上離店,哭奔返回美羅山城,召集所有剛擊道成員,聚集於百須園「聽雨樓」同悼共祭。小龍先生逝世之後,我在臺灣《中國時報》寫過長篇悼念李大師和分析截拳道武術的論文,後聽聞主編高上秦先生轉達我知曉,文章還得到了李夫人琳達的認可。張先生的武功及內涵,給我的感覺就是「上善若水」,「水流無形」。雖然他的武藝博大精深,而且早已桃李天下,培養的高手在國內外開館者不可勝數,但他的為人還像是一個空杯,能容能納,能收能放。「始於有作人難見,及至無為眾始知,但見無為為要妙,豈知有作是根基」,這是北宋張伯端的導引功法基礎,同時也是李小龍先生妙化萬端、不離其宗的法則,很多人學得了、打得好,但不一定懂,但安邦懂,而且通。
我也希望並且願意有一天能為他的功夫和理想做點事情,使其發揚光大。
緣法來時清風送,我們名字都有安字,心安則自萬法生,俠道相逢在神州。
溫里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