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大魚大肉也能活到一百三十歲 張士行
我雖然是工程背景出身,但因為家學淵源(四代學中醫),加上一向對養生保健方面充滿研究興趣,早就知道未來必然是以微生物為主的世紀,因此對這方面的知識與發展趨勢總是十分關心。不過促使我全心投入的動機則令人意想不到,連自己都覺得意外。
我很喜歡美食,主張「人生得意須盡歡」,最好大魚大肉以滿足口腹之慾,不必虧待自己。不料幾年前忽然間心肌梗塞,我知道那是肉類吃太多、膽固醇太高所致。但人生苦短,如果連生活上的一點享受、一點口腹之慾都無法滿足,那人生還有什麼樂趣可言?我深信一定有方法可以解決這種衝突,也就是既享受大魚大肉、滿足口腹之慾,又能保持健康長壽,活到一百三十歲的人類夢想。
在尋覓的過程中發現,「酵素」是一種不錯的選擇;因為很多文獻資料都提到,酵素存在於活細胞內,為所有生命現象的動力與催化劑,能夠活血、活化細胞,可以說是啟動細胞活力的泉源;如果缺乏酵素,精卵就無法結合,一切細胞活動都將停擺。因此大病痊癒後,就暫時拋開工程方面的工作,但將相關理論應用在酵素的研究之上。我發現人體機能與工程上的「自動控制」觀念有可以相通之處,影響這個控制系統的要素不外:輸入、干擾與輸出三個參數,也就是說注意到吃了什麼東西、受到何種刺激,產生那些影響或反應,以及該採取何種對策等等。
就人體而言,我覺得要保持健康也有四種方法,即化學、物理、生物與心理。其中效果最快的當然是化學方法,可是副作用和傷害也最大;譬如打進化學藥劑之後,很快就能殺死癌細胞,但好細胞、身體組織的受損更大,整個人都會變得虛弱無力。物理方法包括注重飲食與運動(如跑步),效果雖然比較慢,但對身體沒有危害性,其所產生的效果可以維持比較長的時間。生物的方法很多,利用微生物的發酵特性或製成酵素食品就是最有效的方法,其缺點是速度慢,但最健康、最環保。而所謂心靈的方法,是指保持心情愉快,使腦下垂體、腎上腺自然分泌出激素,以增強活力、提高免疫力之意。
在這四種之中,個人一向堅決主張不使用化學方法,盡量以生物方法保健養生,其中又以「酵素」最有價值。也就是巧妙利用微生物,將有益菌(如雙歧桿菌、嗜酸桿菌、乳酸桿菌、酵母菌、納豆激?菌等),加進食物中,使其產生酵素、為我們所用;或者直接取材天然食物如牛樟芝、桑黃菇…等等,都可以補充養份、讓身體更健康。
人體是一個很精密的化學工廠,據統計大概需要一千五百種化學反應,產生十萬個左右的物質才能供應每天所需。可是不管任何人,只要過了四十歲以後,這一套化學反應的效率就會慢慢變差,人體需要的四十五種營養素大多數必須由體外來補充,才能維持正常運作,包括巨量營養素(或稱為養份):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如澱粉、葡萄糖、纖維素等),以及水、九種胺基酸和十三種維生素、十九種礦物質。這些必需營養素進入體內之後,一定要經過一連串的化學反應,才能轉成需要的能量。
只要讀過國中理化課本就知道,要完成化學反應至少有兩個條件:高溫、高壓。可是人體不可能出現高溫,只能維持三十七度左右的恆溫,太高或太低都會覺得不舒服;更不可能承受高壓,只適合在一個大氣壓之下生活,所以一潛下深海或到了高空就立刻覺得不舒服。在這種情況之下,若要化學反應順利完成,唯一的方法就是加進催化劑。催化劑是化學名詞,在生物學上稱為「?」,例如脂肪?、蛋白?、澱粉?等等,在日常生活上則通稱為「酵素」。
酵素的發現歷史並不長,大約是在一九八○年代才由德國及美國學者同時發表,到現在還不到三十年,但目前已知是人體各組織、器官中最重要的物質之一,有助於完成種種化學反應。我常常在演講時強調:酵素是什麼,簡單說就是「正常化」三個字。什麼叫做正常化?首先當然是保持飲食均衡,因為不同食物含有不同的酵素,不同酵素作用在不同地方、促進每個環節的化學反應,人才能保持健康。如果希望一次就獲得大量酵素,那最好採用生食,例如直接食用有機生鮮蔬菜、水果或其萃取物,以攝取到蛋白質與澱粉酵素,或常吃核果類以獲取脂肪酵素,不一定要吃動物食品。缺點是生食易讓病毒、細菌有機可乘,可能隨食物進入人體、造成傷害。
此外,隨著年紀增長,人體自然生成或利用天然酵素的能力會逐漸降低,所以必須從體外直接食用已經過萃取、純化的酵素,以強化其功能。這就好比一台腳踏車的鏈子淋到雨以後生鏽了,雖然仍舊勉強可以騎,但很容易因潤滑不好而時常脫出齒輪外,踩起來很吃力;這時如果加點油,踩起來就輕鬆多了。其實酵素就好比機械系統裡面的潤滑油,或金融貨幣裡面的金融,可以潤滑、畫龍點睛,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坊間有些產品廣告說酵素可以治百病,其實不太正確,酵素只能調理身體、使之正常化,譬如人體本來應該有一千五百種反應,後來因為細胞病變、睡眠不足、空氣汙染或受到重金屬汙染等因素,以致反應變少或運作不正常,這時加進酵素當催化劑就可以恢復到正常的化學反應,人就健康了,但還是不能直接治療疾病。
酵素非但無法治病,有些人吃了以後還會出現頭暈目眩、疲憊、想嘔吐,甚至小便混濁、腹脹、腹瀉等反應,甚至因此而感到害怕。事實上這就是中醫所講的「瞑眩反應」,俗稱「好轉反應」,就像傷口要痊癒之前會發癢,或身體在好轉之前可能發燒、嘔吐的情況一樣,屬於排毒過程中的正常化反應之一,不用擔心,大概經過三、五天就會恢復正常。除非超過十天以上還是很不舒服,才有必要去看醫生。
由於酵素有這麼多奇妙之處,因此近幾年來大受保健食品界歡迎,各式各樣的產品很多,不過多比較偏重於單一酵素,像木瓜酵素、鳳梨酵素等;我從多年研究與推廣經驗中發現,將幾種天然、性質相同且有效的酵素集中起來,成為複合酵素,更能照護人體的多個面向,也更有易於保持健康。尤其生了一場大病之後,我就經常動腦筋,思考如何在喜歡美食、大魚大肉與健康之間取得平衡,後來終於發現關鍵就在「酵素」;滿足了口腹之慾、攝取了較多蛋白質之後,只要再吃點酵素,就可以將蛋白質裂解、分解成有用的物質。因此我常說要寫兩本書來推薦這個「偉大」的理念,一本是《大魚大肉大快朵頤》,另一本就訂名為《挑戰人類一百三十歲》,當然我不鼓勵大家都像我一樣偏愛大魚大肉,對戒不掉口腹之慾的人而言,這兩本書應該會讓他們感覺「深獲我心」。但因為這幾年的工作重心都在中國大陸,經常應邀演講、指導工廠生產酵素,為了「達標(達到標準)」,往往忙得昏天黑地,實在無暇寫作。後來承中廣公司丁美倫小姐盛情,經常邀我上節目接受訪問,再與其他演講內容編整之後,由學生邱垂生及小女張聖欣協助整理成文字稿,終於得以勉強付梓,這是「活酵素:挑戰人類一百三十歲」的初步體現,另外一本只能期待本書暢銷之後再動筆了。
最後我要呼籲關心自己健康的人,一定要多用點心思在自己的飲食和生活態度上,只要做些小小的修正,有時甚至只要改變或添加一點食物,就能換來長壽與健康,其中「活酵素」就是最好的選擇。請記住,「馬上做,永遠不會嫌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