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科技創新源自生命演化
科技革新雖然無法徹底改變人類的生活方式,至少能稍稍轉換人們觀看世界的角度。舉例來說,鋼筋混凝土的使用令現代建築更加普及;電視機的發明重整了公眾意見的匯聚方式;網際網路改善了資訊與溝通的傳遞。事實上,多數重大的科技發明,往往能改變整治目標的固有結構,進而開展出嶄新的形構。科技進展除了直接影響大眾熟悉的環境背景,同時也為相關領域帶來不少副作用。當照相術藉著捕捉反射光線,精準地記錄著影像以求再現真實,繪畫與真實之間相似性的意義便蕩然無存了。當三維掃描與列印的科技陸續亮相、廣為使用,類似的問題也開始出現在雕塑創作的領域。科技革新每每觸發連鎖反應,甚至擴及不同的領域與迥異的層級。
於此同時,當科技應用過於獨大,科技的魅力也為其信徒帶來不可抗拒的迷思。二十世紀為數眾多的科技進展,為人類生活帶來前所未有的繁榮盛景。然而,以便民為出發點的科技發明紛紛問世,隨之而來的過度消費與汙染反而有增無減,導致大地流動與能源循環嚴重失衡,臭氧層破裂或是全球暖化,便是箇中顯例。追根究柢,一切肇因於人類對科技的誤用,以不當的科技介入自然環境。濫用科技的後果,除了顯而易見的環境破壞之外,還挾帶同樣由科技的成見引發的另一種危害——某種難以捉摸、影響力也不亞於前者——以治標不治本的解決方案,直接、保守地處理司空見慣的缺失。
儘管科技簡單直截的應用方式,確實提供了顯著的便捷以及熟稔的功效,可惜的是,卻有悖於創新的觀念或新奇的感官經驗。以三維列印而言,即是新近推出、一新耳目的科技創意。憑藉三維列印之便,單只備妥一具三維列印機與設計規畫的檔案,產品製作便可遍地開花。三維列印之所以被視為下一波的科技革新,在於它讓原先由專門業者壟斷的生產特權,從業界下放到普羅階層。至此,一般大眾得以運用三維列印機,自給自足地以較便宜的方式,製作客製化的產品,毋須再像過去一樣必須歷經繁複的製作程序。三維列印的發明,大大便利了生產製程,一舉取代了傳統的製造方式,因而締造了生產權力的去中心化,成就非凡。然而,並非所有的三維列印產品都是科技創新的產物。業餘使用者以三維列印製成的馬克杯,由於吻合「三維列印應用的去中心化」這個概念,自是佳例一則。一個性命垂危的幼兒,因本身氣管塌陷而無法正常呼吸,多虧了移植一具三維列印製成的氣管才有幸存活,則是另一個範例:這個案例不僅僅涉及了三維列印科技的應用,甚至進一步地把適用範圍拓展到人體的範疇,同時也對急速發展中的再生醫學,這門在實驗室裡製造身體器官的專業技術, 大有助益。 反觀之,專業者不經意的三維列印應用,或許可以詭譎地令人錯估科技的潛力。舉例來說,建築基地模型的製作需要不斷重複類似的程序,是件費力的苦差事,想當然耳,三維列印即是滿足省時省力此一訴求的最佳方案。最終看來,依循這樣的思考邏輯,該模型所能展現的,不過是一種企求追隨程式化的慣性想望,根本連尋求另類解套的奇想渴望都算不上。正是這種習焉不察的內在推力,驅使人們慣常用消極的心態去理解科技的內涵,導致科技潛藏的無限可能,大幅縮限。如何善用科技魔力的關鍵,不在使用說明手冊,也不在發明家的草稿裡,而在使用者如何去想像未知的無限可能。確切而言,創新者是橫向地伴隨著科技思考,而非刻版地以科技發夢。
每逢正要嶄露頭角的新興科技初問世,整個世界似乎都能因此翻開時代的新頁。媒體倡導該科技所帶來的影響,大眾一股腦地議論其光明的前景,誤把該產品的諭示當神蹟。然而,惟有成功克服來自現實冷峻挑戰的科技,始得倖存。回溯2001年四月,接連宣告破產的網路事業災難性地終結w e b 1 . 0 時代的美好想像,一幅原先被視為是取代實體店面服務的未來榮景,不復存在。追究網際泡沫化的成因無非是——網路科技的預期價值不成比例,遠遠高於當時的實際產值,最終導致法人資金撤回與股市崩盤。換言之,當時對於如何使用網路科技的思維,可能不夠新穎,無法洞悉網路科技的巧妙之處。
再者,新興科技並非無中生有;相反地,它是連續演變的積累成果。新興科技奠基在過去之上,冀求繼往開來。也就是說,一旦未經深入熟習科技源頭的既有紋理,尚未從而了解其中蘊藏的,足以開啟未來的奧義,這種不經反芻而生的科技應用,其成效勢必黯淡無光,更無法為科技革新的疆界拓展新局。駕馭嶄新的科技需要飽含創意的想像力,在想像力連結妥當,暢行無阻之前,仔細比對科技與大有可為的異質領域之間的各種新質地。一個模糊未定的想法,總不比在某個架構下運行的的思維,要來得生氣蓬勃。這個架構不啻是一個由過往經驗、常識與前衛知識所構成的培養皿,用來培育新興科技的發展。值得慶幸的是,此次仿生架構的開展,意在開啟通往科技創新的道路。因此,新興科技的應用方式恰如生命演化一般,紮根於過往的既有紋理、因地制宜地調整自身,與相關生態互動,逐步串連新舊,將今昔交織成一幅錯綜複雜的圖像,再造一個嶄新的科技時代。
何炯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