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序
首度修正版中,我寫道,「將發展觀念轉化為教育架構的書冊,長久以來,多數人認為都只適用於較年長的孩童。而以嬰幼兒發展為主軸的教育參考書籍,卻是長期等待與尋找。現在,則不需再等囉!」再度修正版中,也很高興本書仍保留著最初的嬰幼兒課程概念,同時,注意避免使用專業術語,也避免讓父母或主要照顧者,忽略或危及年幼孩童的需求。本書持續以具發展特色的教科書自居,大致上,能夠幫助及訓練教保人員,設計出照顧、教育與環境結合的活動,使教育與保育合一,而且,不脫離孩童所在之環境與文化。教保(educare)這個名詞,先進在25年前即努力推廣,如今,藉由本書大量使用教保,引領不少有創造力的作者亦隨之續用。許多學者已能習慣且輕快說出教保,而非像似前衛網站發出某個引人注意的網路片語。
在不少文獻(詳見Caldwell, 1991)與不同國籍學前教育團體難以計數之對話,我已開始建議使用這類詞彙。不是我特別喜歡自創新詞,而是因為舊詞難以擺脫其中負面的意涵,而且會阻礙後續的發展。各界普遍認為,這新詞應較合宜於「照顧」方面(不就是代人臨時看顧小孩,不是嗎?)但是,在「教育」方面則顯得比較不足(噢!拜託!學校毀了我們的大孩子,可別把我們的小孩子也給毀了)。就是上述這些固執且負面的觀點,使得某些發展與兒童教養相關的社會政策,特別是需要足夠資金與廣泛支持,才能整合教育和照顧的高品質課程,總有許多窒礙難行的困難。
所以,新概念使用新詞彙相形重要;在教育和照顧中,後者其實比較重要。現在,甚至守著舊詞彙的人,也能廣泛接受新概念:就是我們所看到、所使用或所提供的服務,絕非可獨立切割為純然的單一照顧或教育,兩者永遠都是混雜難分的。當我們在面對比較小的幼童時,無法不同時提供照顧就直接教育,純粹的宣稱、教導或是告知,純粹只會導致誤解並可能危及孩童。
教保不只符合語言學之說明,同時,也勾勒出這個領域的優勢圖像:為了能擁抱新世紀的嬰幼兒資訊,所有接收到的教保服務訊息,其助益效能遠高於先前舊式的內容。也就是,期待提供教保整合的創新服務保證,這種服務不只是有別於先前的純教育,更勝過先前。
在這第二修正版中,本書仍會繼續充當教保人員的好幫手。雖然,許多人無法接受小小嬰幼兒就安排課程。但在撰寫嬰幼兒課程活動時,仍使用「課程」這個名詞。主要的理由,是因為這樣比較符合社會大眾的邏輯,也比較有說服力。課程的角色乃在建立知識、社會和情感關係,以及遊戲發展的基礎,爰此,課程必須是彈性靈活且架構清晰穩固,同時,建構在實際觀測孩童發展的研究基礎上。讀者若是想要跳過某些研究細節,閱讀實務取向的課程設計,當然可以;若想要引用資料以為後續研究,當然也可以。專業的學術論著,多數會穿插許多作者名字與資料來源,極可能會打斷閱讀思緒。因此,本書將教保課程與學術研究分開,應可提高閱讀專業論述之順暢感。
本書作者群認為,建立嬰幼兒課程(或是給任何年齡層孩童的課程)與環境設計有莫大的關連。對於不同建築、不同年齡層、不同價值觀和資源的家庭,書中會介紹許多真實案例,如何善用個人及公共資源與建設,以營造出合宜的教保環境。我們會對環境營造過程提供建議,也會根據不同的服務模式給予意見。公眾論述與支援並非總是有用,因此,教保人員必須懂得面對不同的情況,給予幼兒及家庭最合適的回應。也因此,本書提供建議而非規定,才能有彈性的依個別情境與需求而調整。
Bergen、Reid、Torelli,將以新觀念、新詞彙、新視野引領我們走過21世紀;同時,也將使教保領域持續受益,數不清使用教保服務的孩童也持續受惠!
Bettye Caldwe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