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書掌握未來三十年全球科技發展大趨勢
[本書特色]
讀史始人明智,這是一本工業革命簡史,更是一本工業革命未來史。從歷史中探尋科技發展規律,理清脈絡,認清趨勢,把握風口,擁抱未來。
科技發展「三駕馬車」:資訊、能源、交通
四次工業革命:機械化、電氣化、資訊化、智慧化
十大前沿科技領域:人工智慧、VR/AR、無人駕駛、共享經濟、大數據、互聯網、工業4.0、金融科技、石墨烯、5G
近百位知名科技自媒體人聯袂推薦
被譽為最接近《人類大歷史》的TMT著作
智慧化將是繼資訊化革命之後
又一次改變世界的新浪潮
作者簡介:
張江健
網路分析師,新銳科技作家,畢業於廣東工業大學經濟系,曾在知名科技企業負責數千萬用戶產品的品牌傳播及數據分析等工作。長期研究網路科技趨勢及產業經濟,研究成果橫跨科技、經濟及媒體三大領域。在十幾家知名網絡媒體開設科技專欄,百度百家500萬點擊量作者,艾瑞網2014年度十佳文章作者、重慶衛視《新經濟時代》財經欄目特約嘉賓。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媒體人鼎力推薦-------------
判斷未來的職業是否受到人工智慧的影響,已經成為大眾關心的熱門話題,智慧化大潮已經波及普通人。本書從歷史的深度、四個層面分析了智慧化浪潮對產業、社會結構的影響,很有啟發性,也是觀察智慧化的一個完整坐標系,不妨讀一下,也許在未來的職業生涯中,可以讓你少走彎路。
——呂本富(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副理事長、中國科學院大學經管學院教授)
《人類大歷史》講述了人類通過認知革命實現了大規模協作,最終躍居生態鏈的最頂端,成為萬物的主宰。本書講述了人類通過數次認知革命不斷推動資訊、能源及交通領域的技術革新,開創了一個又一個偉大時代,最終改寫了歷史進程。這是很接近《人類大歷史》的一本科普著作,值得大家關注。
——姜皓天(北極光創投董事總經理)
工業革命是人類發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本書從歷史中探尋技術進步和社會變革,而重點又放在正在到來的第四次工業革命。作者不僅僅提出智慧化的方向,而且分別討論了大數據、人工智慧、虛擬現實、工業4.0、無人駕駛等在各個領域掀起的革命,透過具體的案例給讀者展現了令人激動的未來。不論是理論性、趣味性、前沿性,該書都是一本難以錯過的讀物。
——董飛(矽谷知名華人工程師、知乎紅人)
本書讓人站在時間的維度上看盡人類千百年來科技發展的進程,從中洞悉科技發展的大趨勢。同時,本書將當前熱門的人工智慧、大數據、工業4.0、無人駕駛、新能源汽車等前沿技術做了全面系統的介紹,對關注創業題材的股市投資者有很大幫助。
——劉銳(國融證券廣東分公司總經理)
名人推薦:-------------媒體人鼎力推薦-------------
判斷未來的職業是否受到人工智慧的影響,已經成為大眾關心的熱門話題,智慧化大潮已經波及普通人。本書從歷史的深度、四個層面分析了智慧化浪潮對產業、社會結構的影響,很有啟發性,也是觀察智慧化的一個完整坐標系,不妨讀一下,也許在未來的職業生涯中,可以讓你少走彎路。
——呂本富(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副理事長、中國科學院大學經管學院教授)
《人類大歷史》講述了人類通過認知革命實現了大規模協作,最終躍居生態鏈的最頂端,成為萬物的主宰。本書講述了人類通過數...
章節試閱
第一章 採集狩獵時代—石器化浪潮
石器砸出來的人類時代
人類是地球上一種獨特的生物,人類文明的演進過程實質上是認識自然和改造自然的過程。製作和使用工具是人類改造自然的第一步,而人類最早製造和使用的勞動工具就是石器。人類最初的石器工具屬於打製石器,也就是將石塊打碎,然後挑選形狀合適的碎片當做砍砸工具、刮削器、手斧等。人類製作和使用石器工具標誌著石器時代的來臨。根據不同時期石器工具的變化,通常也把石器時代劃分為舊石器時代與新石器時代兩個階段。石器時代是人類祖先從猿人進化到現代智人的過程,直到青銅器出現,共經歷了二、三百萬年。現今發現的最早的石器工具出土於非洲的肯亞,距今大約有260萬年。
在距今200 多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早期,人類的祖先(也就是猿人)通常使用「以石擊石」的辦法來製作石斧和石刀等工具,並將它們用來挖掘植物、襲擊野獸,這時的石器成為一種萬能的工具。當進入到距今15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此時人類已經從猿人進化到現代智人,他們的石器比較複雜,打製技術有很大提高,加工也比較精細,一些石器工具有了木柄或者骨柄。大約距今1萬年前,人類進入新石器時代,這時的石器已經出現了穿孔和磨光技術,石器的類型也更豐富,不同的石器工具用於不同的用途。新石器時代最具代表性的石器工具是石刀、石斧、石鏟和石鐮等,它們被用於採集植物、狩獵動物以及捕魚等,甚至被用於原始的手工業和農業。
以1萬年前農業革命出現為標誌,人類之前所經歷的時代被稱為採集狩獵時代,這是歷史研究中最早的人類時代。採集狩獵時代人類生產工具最大的特徵就是石器化,透過製作出越來越精良的石器工具來提升改造自然的能力,從而推動了生產力的進步。
語言掀起人類認知革命
人類本質上是動物的一個分支,早期的人類祖先與其他動物沒有太大差別,但是後來人類的歷史卻與其他動物有越來越大的差異,為什麼會是這樣呢?這是一個很根本性而又很複雜的問題,科學家一直在尋找更加令人信服的答案。有科學家認為,人與動物的明顯區別包括:人類能夠製造和使用工具;人類能夠兩足直立行走;人類有獨特的大腦結構,能夠思考,能夠記憶;人類能夠用火並學會人工取火。遺憾的是,隨著對靈長類動物研究的深入,科學家發現黑猩猩也具備人類的很多特徵,比如黑猩猩能夠製作長寬合適的樹枝來吃白蟻,黑猩猩也能夠直立行走,而且黑猩猩還具有跟人類近似的大腦結構,可以進行簡單的思維判斷,具備短暫的記憶能力。儘管人類最早用火的時間目前還難以確定,但是從考古發掘可以推測大約數十萬至100 萬年前的早期猿人已經有使用火的痕跡,而這個時間要比現代人類(即智人)的誕生要早很多。
從目前來看,人類與動物最大的差異是語言的使用,這可能是人類將其他動物遠遠甩在身後的根本原因。儘管許多動物都能透過多種方式與同類交流並傳遞資訊,但是人類是當今世界已知的唯一可以使用語言符號進行交流的生物。語言是人類特有的文化系統,可以承載複雜的資訊內容,是古代人類資訊交流的主要工具。儘管許多動物也會發出聲音,比如狼群可透過叫聲來實現合作,獼猴可透過不同的叫聲來提示各類風險,但是動物的叫聲包含的資訊非常有限,更無法承載經驗知識,因而動物的叫聲嚴格來說無法稱之為語言。同時,有些動物能在人類訓練下發出人類一樣的聲音,但是也不是嚴格的語言,因為動物無法理解其中的真實含義,也無法自我擴展語言能力,只能做簡單的條件反射,比如經過訓練的鸚鵡。
語言發明的歷史,幾乎與人類發展的歷史一樣久遠,它至今仍為我們人類所使用。由於語言是以非實物形式存在,科學家至今沒有找到人類最早使用語言的確切證據,但是可以確定的是語言的出現要比圖形符號出現早。科學家在歐洲發現4 萬年前人類最古老的洞穴壁畫,圖形符號的形成顯然要比語言複雜而且可能需要語言來輔助解讀。可以想像,最初可能是某個猿人偶然發現了某種新事物或者新現象,於是用一組特定的聲音和動作來表示這個事物,隨後被越來越多的同伴模仿,最後形成一個群體的通用語言。語言的發明最初滿足了人類生活中資訊溝通及群體合作的需要,後來又成為了經驗知識傳承的主要工具。語言的使用更促進了人類大腦的思考,讓人類變得更有智慧。語言的口耳相傳可以讓人類經驗知識得以累積,這種「群體學習」的累積過程讓人類擁有適應不斷變化的自然環境的能力。可以說,語言的使用讓人類加速從動物種群中分離出來,成為推動猿人進化成現代智人的重要影響因素。人類的經驗知識透過語言被傳承下來,人類出現第一次認知革命,因而語言也被稱為人類最偉大的發明。
語言是人類一切科學文明的基礎,它在人類發展歷史中至關重要,但是語言並不是人類天生具備的能力,而是後天學習的結果。比如,出生不久的嬰兒不會說也不會聽,主要用肢體及哭聲、笑聲與父母交流,但是慢慢就要學習開口講話,學會用簡單的語言與父母交流,最後才是學習讀書認字。因此,語言也是人類學習的第一要務,是所有學習的基礎,只有學會了基礎語言才能快速學習其他知識,認知能力才能快速提高。通常每一個民族、每一個國家都有自己獨特的語言文化,很多時候是否懂得使用同一種語言成為一個群體身份的象徵。比如中國貴州省侗族人的「侗族大歌」,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漢人有書記古典,侗家無文靠口傳」。 侗族人歷史上沒有文字,其歷史人文、倫理道德、風俗民情、寨規古訓、農事勞作等都被先人們編成故事來講,數千年來編成歌謠來世代傳唱。
在語言出現之前,人類的祖先也跟其他所有動物一樣,獲取食物的經驗可能只在很小的群體範圍內傳播,並且幾乎沒有知識的累積與提高,這個時期人類社會進步是非常緩慢的,經歷了數百萬年之久。語言出現之後,人類的很多經驗知識可以透過部落長老口述而代代相傳,知識可以累積,後人可以向前人學習從而快速提升自己的認知能力。不過,由於人類的生理局限決定了經驗知識僅依靠大腦記憶很容易遺忘。因而採集狩獵時代人類的文化傳播依然很慢,知識經驗傳承效率很低,人類認知能力提高也非常慢,生產力發展也快不起來,以致這個時期也至少經歷了數十萬年,直到農耕時代文字的出現。
相對於複雜的大千世界及神秘的宇宙,目前人類的認知是非常有限的。在14世紀歐洲文藝復興之前人類十幾萬年的歷史長河中,很多超出人類認知能力而無法解釋的事情都幾乎會被歸到上帝創造的行列裡,比如從最早的採集狩獵時代的圖騰崇拜,到農耕時期的各類宗教體系。即使到了21世紀,人類認知能力經歷了數次大的飛躍,但是今天人類對整個世界的瞭解依然還處在非常初級的階段,很多領域人類依然知之甚少。不過,隨著科技進步,人類認知能力正加速提升,很多未知的領域正被人類揭開神秘的面紗。
人類開發了最早的能源
從智人誕生的十幾萬年來,人類認識世界需要不斷提升認知能力,人類改造世界則離不開對生產工具及能源的依賴,而人類最早接觸的能源是火。火本來是大自然中的一種常見自然現象,如火山爆發會引起大火,雷電能使森林樹木產生天然火,外星隕石墜落到森林、草原也可能會引發大火,這些自然火遠在人類誕生以前就存在於地球上了。人類的祖先對火的利用帶有很大的偶然因素,正是這些偶然的因素讓原始人意識到火的價值,然後再加以利用。據科學家推測,原始人最早接觸到的可能是天然火,就像大多數動物一樣,原始人早期對這種天然的「怪獸」也是恐懼的。但當在一次自然大火過後,原始人偶然嘗到經大火燒熟的動物屍體與一些其他食物時,覺得比起生吃的味道更好,而且更易咀嚼和消化,於是開始改變對火的恐懼心態,甚至有意識地去接近火,比如主動去發生火燒的地方尋找食物。就這樣,人類的祖先開始變生食為熟食,逐步改變「茹毛飲血」的原始習慣。
自從偶然的機會發現了火的好處,原始人就開始嘗試用各種方式利用和控制火,比如將自然的火種帶到山洞裡保存,用木柴燒火甚至發展到後來的人工取火。當人類學會保存火種之後,火的用途就大大擴展了,從此火就成為人類改造自然的重要工具,也是人類最早的能源利用方式,是繼人類學會製作和使用石器工具之後最重要的生產力進步。而人工取火更是遠古時代人類的高新科技,這是除人類之外其他動物望塵莫及的技術。製作和使用石器工具是人類的重大技術進步,可有研究表明黑猩猩也會使用簡單的石器工具,但是迄今為止只有人類能夠人工取火,除人類之外幾乎所有的動物都怕火,更別提如何去利用這種天然能源來改造世界。
作為一種人類獨自掌握的高新技術,火給人類帶來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火的使用使人類的生活方式發生了巨變。古代世界各民族人民都有流傳關於火的神話和傳說,比如中國古代神話「燧人鑽木取火」、希臘神話的「聖火」等。透過火燒烹飪的食物營養更好並且易於消化,從而促進了人類大腦的發育,這是提升人類認知能力的生理基礎;燒熟的食物殺死了病菌與寄生蟲,營養更容易被腸胃吸收,讓人類更少生病,也延長了人類壽命;火還給人類帶來了溫暖,使人類不僅生活在溫暖地帶,並且可生活在寒冷地區,從而有利於人類全球遷徙;火還增強了人類的攻守能力,使人類再也不懼怕猛獸的威脅,甚至還能用火來圍獵大型猛獸,從而有助於人類爬上食物鏈的最頂端;人類在長期用火的過程中,發現泥土經過焙燒後變得堅固而不透水,並且還可以依照人們的需要燒製成各種形狀的器皿,這就發明了陶器;再後來人類發現有一些石頭在火的燃燒下可生成堅硬發亮的物質,於是人類學會了冶煉青銅器。總之,火的使用使人類獲得了新的知識、新的力量,改造自然的能力明顯提高,生產力也有極大進步。恩格斯因此指出,火的使用在人類的發展過程中是「新的有決定意義的進步」。
火的使用對人類的進化極其重要,也是伴隨人類文明最長時間的能源,即使今天科技如此發達,但是人類社會依然離不開對火的依賴。現有的考古證據還無法完全確定人類最早用火的確切時期,但是世界很多地方都發掘出了早期人類使用火的遺跡。有的科學家認為380萬年前生活在非洲肯亞的早期猿人已經開始用火,也有科學家發現了170萬年前生活在中國境內的元謀人有用火的證據,還有科學家在距今大約40萬年前的北京周口店舊石器時代遺址發掘出大量人類用火的遺跡。儘管科學家對人類最早用火的時間及地點依然爭論不休,但是從十幾萬年前人猿進化到現代智人的時間節點看,人類最早用火很可能出現在數十萬年前至智人出現的這段時期。原因是火的使用大大加速了人類的進化,生產力有明顯進步,成為猿人進化成現代智人的重要推動因素。比如,在先前數百萬年的時間裡,人類食物來源主要靠採集和獵殺小動物,但是到40萬年前,人類開始獵殺大型動物,然後15萬年前智人出現,人類一舉躍升至食物鏈的最頂端,此後包括大型動物在內的大量物種開始在地球上陸續滅絕。毫無疑問,火是人類第一次對自然力量的充分利用,它大大地改變了遠古人類的生活及演化進程,最終深刻地改變了整個世界。
第一章 採集狩獵時代—石器化浪潮
石器砸出來的人類時代
人類是地球上一種獨特的生物,人類文明的演進過程實質上是認識自然和改造自然的過程。製作和使用工具是人類改造自然的第一步,而人類最早製造和使用的勞動工具就是石器。人類最初的石器工具屬於打製石器,也就是將石塊打碎,然後挑選形狀合適的碎片當做砍砸工具、刮削器、手斧等。人類製作和使用石器工具標誌著石器時代的來臨。根據不同時期石器工具的變化,通常也把石器時代劃分為舊石器時代與新石器時代兩個階段。石器時代是人類祖先從猿人進化到現代智人的過程,直到青銅器出...
作者序
未來已來,並且正在流行
種種跡象表明,當前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浪潮正洶湧來襲,並且勢不可擋,對於每個國家與個人,既是機遇也是挑戰。然而很多人很疑惑,第四次工業革命究竟是什麼?是工業4.0、人工智慧、互聯網+還是能源互聯網?不同人對這個問題往往有不同的見解。實際上,前三次工業革命的影響並不僅僅局限於製造業或者能源領域。比如蒸汽機的發明帶來了火車和輪船的誕生,從而推動了鐵路、港口、鋼鐵等產業的快速增長;內燃機及電力的問世催生出汽車及電器產品,帶動了公路、電網等基礎設施投資;電腦及互聯網的發明和廣泛使用推動了半導體、軟體及電子商務等資訊技術產業的爆發。因此,工業革命應該是對某一時期重大技術革命影響過程的概括,它帶來的將是一場社會大變革,影響生產、生活的各個方面。而正在到來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將是近代人類文明繼機械化、電氣化及資訊化之後的一次大規模的智慧化浪潮,將對人類生產及生活方式產生革命性影響,從而為人類文明揭開全新的一頁。
科技進步是人類文明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人類要想改造世界,讓世界變得更美好,就需要獲取資訊來不斷提升自身的認知能力,因而需要資訊技術。人類改造世界的過程需要能源作為動力,要實現資源的空間轉移就需要交通運輸。因而,資訊、能源及交通就構成了人類科技發展的「三駕馬車」,這是人類科技發展的核心驅動力。縱觀幾千年來人類科技發展史,它既是一部資訊革命史,也是一部能源革命史,更是一部交通革命史。人類為了滿足自身生存發展需要就產生了醫療、教育、住房、零售等各個行業,同時在各行各業中達到中介作用的金融服務也應運而生,後者甚至成為現代經濟發展的血脈。
根據《財富》雜誌發布的2016年世界500強榜單數據,經過統計分析,我們驚訝地發現,世界500強可以劃分到資訊技術、能源技術、交通技術範疇的企業一共有196家,大約占500強企業的39%。其中,500強排名前10的企業裏面有6家能源企業、2家交通企業、1家資訊技術企業,而排名前100位的企業中有44家屬於這三個領域。可見,科技發展「三駕馬車」依然在今天的全球經濟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人類科技發展史首先是一部資訊革命史,人類認知能力的提升是進行科技創新的前提。人類社會至今大概經歷了五次認知革命,分別是:語言革命、文字革命、印刷革命、通訊革命及資訊革命,每一次認知革命都讓人類的認知能力出現飛躍,新的科學理論及科學技術不斷湧現,從而更好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數十萬年前語言革命加速推動人類從動物種群中分離出來,成為獨特的智慧生物,人類的經驗可以被傳承下來,人類出現第一次認知飛躍,人類開始進入狩獵採集時代。5000多年前文字革命使人類的經驗、方法可以被固化下來成為知識,並且方便傳承到下一代,知識也向不同地域擴散,有文字記錄的人類文明由此誕生。15世紀中期活字印刷革命使人類獲取知識的門檻大幅降低,知識開始大範圍傳播,科學與技術快速興起,人類認知能力出現第三次飛躍,工業文明開始萌芽。19世紀末電信革命讓人類遠距離溝通方式從單向的書信郵遞往雙向的電報電話轉變,資訊媒介也從原來的書籍報刊向廣播電視遷移,資訊傳播效率大幅提升,人類進入電子通訊時代。20世紀中後期電腦及互聯網帶來的資訊革命使人類知識實現了數位化及虛擬化,並且開啟了知識共享新時代,出現資訊爆炸。進入21世紀,隨著雲端運算、大數據、物聯網及人工智慧等新興技術的快速發展,人類的認知能力終於有機會突破自身的生理局限,對於更加微觀和宏觀的世界將有更深層次的認識,人類正迎來第六次認知革命,認知能力將再次飛躍,從而最終進入到智慧化時代。
縱觀近代工業革命200多年來人類科技發展歷史,過去人類無意識地經歷了三次產業革命,而正在到來的第四次工業革命最大特點是人類有意識地採取相應措施推動、引導和加速新產業革命的到來。近十年來,世界主要工業化國家都非常密集地推出各種產業政策,提升本國在一些新興戰略產業領域的全球競爭力,以爭取未來技術主導權。與過去三次產業革命類似,第四次工業革命產生技術突破性創新的領域也主要集中在新一代資訊技術、新能源及新交通技術領域,同時還在衍生的新材料、生物醫療等多個方面有所體現,具體表現為人工智慧、VR/AR、5G通訊、工業4.0、新能源汽車、無人駕駛、可再生能源、石墨烯材料、基因測序等細分技術領域。
科技無國界,這裡沒有戰爭史、政治史,只有全球科技發展史。人類數千年文明世界,多少宮殿廟宇灰飛煙滅,多少帝皇領袖更替,但是唯有科技文明、思想文化得以世代傳承,最終造福千秋萬代。當每個人都處在歷史的洪流中就很難看清趨勢,不妨跳出來,站在岸上換一個角度去觀察、去思考。也許這樣更容易看清時代大趨勢,看到歷史從何而來,將往何處而去,從而真正把握時代的機遇。
人類將往何處去的問題,往往會在人類從何處而來中得到啟發,科技發展的未來走向也不例外。通過回顧歷史,審視當下,有助於我們每個人更好洞察未來。未來已來,並且正在流行,它就是正在掀起的智慧化浪潮。
致謝
本書在寫作過程中得到了很多專家學者及科技自媒體朋友的關注與支持,在這裡特別感謝中國科學院大學呂本富教授、東南大學呂乃基教授、廣東工業大學劉明珍教授、北極光創投姜皓天、人工智慧專家顧嘉唯、矽谷華人工程師董飛、國融證券劉銳為本書初稿提出了許多寶貴意見及建議。感謝馬繼華、朱翊兩位資深科技自媒體人為本書傾情作序,感謝楊子超、徐曦、丁道師、朱翊、楊靜、丁海驁、劉鋒、莊帥、慕容散、韓永旭、羅超等數十位知名科技自媒體人為本書寫推薦評論,感謝百度百家平台為科技自媒體作者提供內容展示及作者交流機會。
同時,非常感謝我的家人、朋友對本書提供的幫助與支持,他們包括雷國東、余栩斌、劉思綺、徐星、葉佳萍、彭文靜等。也十分感謝本書責任編輯耍利娜以及化學工業出版社的各位同仁,他們為本書出版提供了專業的指導與幫助。最後,衷心感謝本書參考文獻相關的作者,正是他們的創作貢獻才讓本書內容更加充實完整,感謝為本書做出努力的所有人。
張江健
未來已來,並且正在流行
種種跡象表明,當前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浪潮正洶湧來襲,並且勢不可擋,對於每個國家與個人,既是機遇也是挑戰。然而很多人很疑惑,第四次工業革命究竟是什麼?是工業4.0、人工智慧、互聯網+還是能源互聯網?不同人對這個問題往往有不同的見解。實際上,前三次工業革命的影響並不僅僅局限於製造業或者能源領域。比如蒸汽機的發明帶來了火車和輪船的誕生,從而推動了鐵路、港口、鋼鐵等產業的快速增長;內燃機及電力的問世催生出汽車及電器產品,帶動了公路、電網等基礎設施投資;電腦及互聯網的發明和廣...
目錄
第一篇 工業革命前傳
人類從猿人向智人的進化過程,本質上也是生產工具石器化的過程。人類社會繼石器時代後,先進入青銅時代,然後進入鐵器時代,又經歷了一個生產工具從石器化到金屬化的過程。
第一章 採集狩獵時代——石器化浪潮
石器砸出來的人類時代
語言掀起人類認知革命
人類開發了最早的能源
人類發明了最早的交通工具
人類最早的手工產業
第二章 農耕時代——金屬化浪潮
文字出現掀起知識革命
中國古代四大發明
燒出來的陶器及冶金工業
立下「汗馬功勞」的動物
第二篇 工業革命簡史
縱觀近代以來人類科技發展史,它既是一部資訊革命史,也是一部能源革命史,更是一部交通革命史,資訊、能源、交通構成了人類科技發展的「三駕馬車」,成為人類科技發展的核心驅動力。
第三章 第一次工業革命——機械化浪潮
文藝復興埋下工業革命種子
印刷革命吹響工業革命前奏
蒸汽機開啟化石能源時代
火車輪船掀起交通革命
工業革命為什麽發生在英國
第四章 第二次工業革命——電氣化浪潮
科學革命讓人類重新認識世界
機器印刷加速新時代的到來
電力開啟新能源時代
電報電話掀起通訊革命
內燃機引發交通革命
為什麽是德國和美國主導第二次工業革命
第五章 第三次工業革命——資訊化浪潮
電腦開啟資訊化時代
「資訊高速公路」掀起網路浪潮
頁岩氣革命化解石油危機
太陽能發電為何走進死路
高速鐵路掀起陸上交通革命
第三篇 第四次工業革命——智慧化浪潮
正在到來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將是近代人類文明繼機械化、電氣化及資訊化之後的一次大規模的智慧化浪潮,突破性創新將主要集中在新一代資訊技術、新能源及新交通技術三大領域。
第六章 大數據掀起新認知革命
又一次認知革命
一項關於「認知能力」的研究
全民閱讀真的很重要嗎
認清大數據的本質
感受大數據的魅力
避開大數據的陷阱
第七章 人工智慧挑戰人類智慧
何為人工智慧
人工智慧的三起二落
人工智慧的兩條發展路徑
人類大腦計劃
人工智慧會造成大量失業嗎
人工智慧會毀滅人類嗎
第八章 VR/AR將顛覆智慧手機
資訊媒介迎來大變革
VR/AR將成下一代計算平台
虛擬現實的革命性在哪裡
增強現實正迅速崛起
微軟眼鏡引發視覺革命
實體螢幕真的會消失嗎
如何突破VR內容缺乏的瓶頸
可能改變智慧手機的三大技術
第九章 工業4.0引領製造業革命
德國工業4.0
美國工業互聯網
中國製造2025
日本機器人新戰略
3D列印創新製造方式
C2B變革傳統生產模式
第十章 互聯網+變革傳統經濟
互聯網+上升為國家戰略
移動互聯網正處浪潮之巔
PC互聯網正在下沈
互聯網的未來:回歸生活服務
互聯網+深入變革傳統行業
第十一章 5G網路掀起通訊革命
IT產業的本質
5G浪潮席捲而來
各國搶占5G戰略制高點
5G網絡實現「萬物互聯」
第十二章 金融科技掀起普惠金融浪潮
比特幣刮起虛擬貨幣旋風
區塊鏈重建社會信用
數位貨幣來臨,紙幣將消失嗎
諾貝爾獎背後的普惠金融
瘋狂的P2P金融
金融科技變革金融服務
第十三章 共享經濟重構未來商業模式
共享經濟會是下一個風口嗎
共享交通讓出行更便捷
共享房屋讓居住更靈活
共享教育讓知識獲取更公平
共享網路讓上網服務無處不在
第十四章 石墨烯掀起能源革命
石墨烯開啟新材料時代
石墨烯時代將顛覆矽時代
石墨烯掀起新能源革命
矽谷「鋼鐵人」的新能源夢想
無線充電讓電動汽車擺脫束縛
可控核融合打造「人造太陽」
太空太陽能發電站將帶來能源巨變
第十五章 無人駕駛引領交通革命
百年汽車工業迎來大變革
無人駕駛才是汽車的終極未來
科技巨頭分享無人駕駛盛宴
新能源汽車拉開產業變革序幕
無人機帶來交通新變革
超級高鐵開啟交通新時代
共享交通才是旅行的未來
第四篇 科技創新與經濟增長
科技無國界,當前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浪潮正洶湧來襲,並且勢不可擋,對於每個國家與個人,既是機遇也是挑戰。
第十六章 創新維艱:鮮為人知的冒險
最早的風險投資家
吃盡官司的「現代印刷術之父」
「蒸汽機之父」背後的男人
歷史上最成功的產業轉型
瀕臨破產的「矽谷鋼鐵人」
負債千億的世界首富
第十七章 科技創新的前沿視角
新技術革命來臨的先兆
產業政策如何促進科技創新
從世界500強榜單讀懂什麽
21世紀真是生物學的世紀嗎
新技術將如何掀起醫療革命
新材料將如何掀起技術革命
第十八章 科技創新的未來機會
羅馬俱樂部的預言:增長的極限
世界科學中心的轉移:亞洲的機會
21世紀科技新亮點:中國力量
參考文獻
第一篇 工業革命前傳
人類從猿人向智人的進化過程,本質上也是生產工具石器化的過程。人類社會繼石器時代後,先進入青銅時代,然後進入鐵器時代,又經歷了一個生產工具從石器化到金屬化的過程。
第一章 採集狩獵時代——石器化浪潮
石器砸出來的人類時代
語言掀起人類認知革命
人類開發了最早的能源
人類發明了最早的交通工具
人類最早的手工產業
第二章 農耕時代——金屬化浪潮
文字出現掀起知識革命
中國古代四大發明
燒出來的陶器及冶金工業
立下「汗馬功勞」的動物
第二篇 工業革命簡史
縱觀近代以來人類科技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