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序
這是一本為精神醫療、心理衛生社會工作、學生所寫的書,由二位資深精神醫療社工師及精神科專科醫師共同完成,有感於我們多年臨床經驗,必須要對年輕人傳承,因此我們一起完成這本書。
本書共分成四大部分,第一篇是「精神醫療與心理衛生」,針對心理衛生的過去、現況、政策與福利架構、以及精神醫療相關法規,從精神醫療的過去,更廣泛地認識台灣精神醫療與心理衛生發展。
第二篇是「精神疾病與治療」,由楊添圍醫師介紹精神疾病的病理學、診斷等,包括有精神病(嚴重精神疾病)、精神官能症、人格疾患、酒藥癮等常見精神疾病的診斷原則,本書以最新的DSM-5概念說明疾病的定義。
第三篇是「社會工作實務理論與方法」,介紹精神醫療體系的社會工作之實務狀況,從精神醫療社會工作的歷史發展、實務理論等,以及在精神醫療專業團隊中社工師主要的服務對象──家庭,認識家庭和與家庭工作的方法。接著介紹精神醫療的處遇模式,包括心理治療、團體心理治療、心理劇、衛教等。個案管理和資源整合是社工師在社區心理衛生最常運用的助人方法。
第四篇「心理衛生方案與未來」,由張玲如老師介紹各類社區復健方案以及評鑑,並探討精神醫療社會工作與醫務社會工作的發展。本篇還介紹醫療院所的精神醫療模式,最後介紹精神醫療社會工作的發展、疾病復健與康復。
心理衛生的議題已經成為全球跨文化跨國的重要議題,經過百年的發展,精神醫療領域社會工作從慈善出發,漸漸走出醫院、進入社區,也將服務擴大到疾病和藥物濫用、家庭暴力與性侵害等議題的處遇治療,精神醫療的訓練成為社區處遇重要的基礎。希望本書可以協助初學者瞭解台灣心理衛生的過去和現狀,實務方法與技術可以提供有興趣的學習者參考。
感謝洪葉文化對於本書的持續關注,由於個人能力有限,本書經歷數年才完成,期間DSM也進入第5版了。希望本書可以拋磚引玉,讓有心從事心理衛生的年輕人,特別是社工師,可以有所參考。
台大醫院兒童心理衛生中心
張如杏社工師
2015.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