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序
2017年七月,我再度抵達曾經熟悉的美國加州長堤市。
飛機抵洛杉磯機場時才下午時分。我到停車場,接了我在台灣就訂好的租車,開車前往長堤的路上,忽見右前方有個Fluid Art的標示。
好奇心始然,我下了附近的交流道,尋找這標示的地點。過去,從來沒有聽聞Fluid Art。從來沒有計畫學習,也沒有找人安排(與我2019年到尼泊爾學習唐卡,在台灣事先安排好學校大不同)。
可能我是東方臉,但一口流利的英文,讓接待人員對我特別友善。我表明,只會在美國停留17天,期間還得到德州Dallas一趟。就這樣接觸了流動藝術。
我想,強烈的好奇心與克服困難的決心,是完成夢想的必要條件。回到台灣後,我在美國取得的顏料已經用盡,到美術社買了500克的壓克力顏料12色,每天夢想著自己可以完成許許多多的作品而埋首奮進著。各種材料的用品、棉布、塑膠、木板、鐵製、鋁製、白鐵、陶瓷等等都拿來做實驗。但,一次又一次惡狠狠地痛擊我的是,作品在乾燥之後,整個色彩都是暗沉的。我向許多的專家諮詢,都找不到答案。我懷疑,是否要從美國買顏料嗎?這太耗費了。我停下研究流動藝術的腳步,繼續畫國畫、油畫。一直到2020年的元月,新冠疫情襲擊台灣。巧合的,大海藝術供應廠商找到我,讓我使用他們的產品後,我對流動藝術重燃希望。我可以在酷冷的寒風中、爆曬的豔陽下,騎著摩托車穿梭在街上,搜尋可能可以讓我突破創意機會的媒材商家(多次與呂國正老師雙邊分享找媒材的歷程)。藉著原本就有的實驗室,一遍一遍的演練。線上教學上,各國藝術家的創作,請教、學習、演練。家裡從一張7尺桌增加到3張七尺桌。在自信可以熟悉穩定從事演練及手繪再製技巧後,我開始免費推廣體驗流動藝術的教學示範。我深知,每個人內心深處都有對藝術的感動與渴望,排除那在遙遠天際的手繪技巧之外,還有什麼方式,可以讓自己內肚裡對藝術血脈噴張的熱血,得著成就與安慰?奮起吧!各位畫家或是從來沒有拿筆為自己做創作或設計的藝術家原始人們,流動藝術絕對可以讓您的生命如火花般地讓自己與他人著迷,並獲得燦爛地跳躍。
本書的文字中,有近兩萬字是我個人親身經驗的事件,沒有杜撰,字字真實。
我於屏東竹田鄉出生,5歲移居麟洛鄉就讀國小國中,之後,在屏東女中唸高中,聯考進入台中的中山醫學大學就讀,曾在美國、英國、德國、日本、中國大陸、再返台灣就讀醫科大學研究所。
感謝所有不斷支持、鼓勵、陪伴我的家人與好朋友們,您們的力量一直都在,尤其是我的大姊張靜芬女士,在長久的習畫過程中,無論我畫得好或不好,永遠為我的畫讚嘆與加油。
感謝曾經教導我畫畫的老師(依先後秩序):
先父 張忠先生
麟洛國小 鍾金鶴老師
麟洛國小 張慧美老師(居住美國)
何文杞老師
林授昌老師
王琇璋老師
趙小寶老師
李登勝老師
陳顯章老師
Purna Dong老師(尼泊爾)
劉佳琪老師
呂國正老師
Cherie Ferriss老師(美國)
Veronika Mikalova老師(美國)
張珮玲
於2021年9月21中秋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