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探討第二聖殿期(公元前515年)至坦拿時期(公元220年),橫跨共七百多年猶太人的教育史,是猶太教育(高等、中等、初等)的形成、發展與演變的重要時期。
當時由巴比倫重返耶路撒冷的猶太人,是個十分弱小的民族,能保護他們存活下去的不是什麼武器、城堡,而是他們的精神生活、傳統習俗和律法,教育成為猶太民族的救贖。猶太教育的重點並非如現代的體制般放在追求知識上,其本質是人格教育,關注於對妥拉(律法)的學習與遵守——孩童需要學習天文學,為的是理解猶太曆法;學習植物學、動物學、生理學、衛生與醫藥相關的知識,以配合猶太人的飲食禁忌。他們將跨領域的世俗知識整合進妥拉教育中,並確實地在生活中實踐出來。
普及化教育,鍛鍊孩童記憶與分析力、循序漸進的學習與實踐、重視學生個別差異因材施教、終身學習、成為家中的優良成員、行使公民權等等——現代教育所重視的價值,早於兩千年前已為猶太教育所觸及,並發展出一套精細的學習體系與制度,且熬過了世代的苦難代代相傳至今,反映出古代猶太先賢深睿的智慧與經驗。
教育是百年大計,它攸關數個世代人民的福祉。這本書幫助讀者進一步延伸探討與現代生活相關的主題,猶太教育引發我們反省自身經歷的學習經驗與教育方法,更深思考改革教育以及提升教育品質的可能性,為後代子孫創造更多美善的生活空間。或許猶太教育給我們現代讀者最重要的啟發是,以妥拉為核心的猶太教育幫助我們認識生命的寶貴意義。——曾宗盛
內容重點
探討第二聖殿期至坦拿時期,橫跨共七百多年猶太人的教育史,深入淺出地揭開千年前猶太民族的學校制度與教育課綱。
在斯巴達和早期雅典,教育的主要目標是要造就良好公民;希臘哲學提供的是博雅教育;猶太教育的重點則是讓生活符合道德。
妥拉(律法)包含所有世俗知識,而將知識普及化更一直是猶太人的烏托邦。教育是終身之事,它等同人生,給予其方向和意義,更支撐猶太人渡過世代的苦難。
這套兩千年前猶太人的理想教育觀,不因時代與文化差異而與現代教育有所隔閡,值得今天我們仍以分數、排名導向的金字塔教育制度所借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