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銷全球40年,銷量破千萬冊經典之作!
《地球編年史系列》第四部──尋找中美洲馬雅文化的源頭西琴博士比對中南美洲史前遺蹟與編年史文獻,挖掘出它們在數千年前與蘇美、埃及文明的關聯,包括:抵達美洲的最早移民、馬雅文明與曆法的起源、馬丘比丘的古王朝、安地斯山區的蘇美印記、到中美洲尋找新天地的埃及蛇神……
‧新舊大陸之間,有著五千年以上的關聯
當年,西班牙人來到這片新大陸,卻意外發現此處的文明與舊大陸非常相似,而且瞭解得越深入,這些文明看起來就越像是承襲自古代的近東。到底是如何、何時,又是為什麼會有如此偉大的文明出現在新大陸上?西琴博士認為,一切都是因為地球上確實存在「那些從太空來到地球」的阿努納奇。
中南美洲看似孤立的史前文明,其實與這個星球上所有神和人的傳說源於一體。蘇美/西臺文明中的阿達德/特舒蔔,在南美文明中是以印加創造神「維拉科查」的面貌出現;蘇美/埃及文明中的寧吉什西達/圖特,則是中美洲文明中的羽蛇神「魁札爾科亞特爾」。兩者串連起來,則解開了中美洲當地充滿非洲色彩的奧爾梅克文明之謎。
‧墨西哥日月金字塔是埃及吉薩金字塔的翻版?
‧中美洲是流浪者該隱的國度?
‧埃及蛇神是馬雅曆法的傳授者?
‧的的喀喀湖是史前銅錫冶金業的首都?
‧馬丘比丘是傳說中坦普托科王朝的所在地?
‧奧蘭太坦波是阿努納奇的登陸點?
你將在本書找到答案!
作者簡介:
撒迦利亞‧西琴 Zecharia Sitchin
撒迦利亞‧西琴是一位國際上備受尊敬的作家和研究者,從1976年起,陸續出版一系列作品,在全球引起巨大的迴響。這部一套七冊的《地球編年史》至今已被翻譯成二十幾種語言,印刷將近2000萬冊。
在書中,作者結合考古學、古文字學、東方學與《聖經》學的最新科學發現,重新編織並複述了整個人類的歷史──其是史前地球史和人類史。他提供的證據顯示,古代神話並不僅僅是傳說或人們的幻想,而是被我們日漸淡忘的遙遠史實。
這套編年史從45萬年前,太陽系中的第12個天體尼比魯──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1982年發現並命名的第十大神祕行星──上降臨地球的外星高智能生物阿努納奇對地球的統治開始,經歷人類崛起以及大洪水災難,到西元前2023年近東地區蘇美人滅亡為止,重新建構了人類的起源與發展的全部歷程。作者的新穎觀點具有強大的衝擊力,使這系列書造成的影響力持續30年,至今不衰。
身為世界上少數能解讀蘇美楔形文字的學者,撒迦利亞‧西琴同時也精通希伯來語、阿卡德語和歐洲的各種語言。他的研究遍及古巴比倫、古埃及、古印度和馬雅文化等領域,一生致力於人類起源的研究活動。他的研究甚至被歸之為一門獨立的學科「西琴學」。他的研究表明,人類在太陽系中並不孤獨,因為在經過了3600年的一個軌道運行週期後,第12個天體即將返回。
撒迦利亞‧西琴於1922年出生於俄羅斯亞塞拜然首府庫班,童年在烏克蘭度過。成長之後赴倫敦大學攻讀考古學、歷史、語言學、經濟學及神話學等。2010年10月9日病逝於美國紐約。
撒迦利亞‧西琴的網站:http://www.sitchin.com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好評推薦】
《地球編年史》關注的焦點終於轉移到了美洲……而一切依然如此神奇!
──《燈塔》季刊(The Beacon)
以高度的科學知識,完成對美洲史前文明的探索,令人難忘。
──《科學與宗教新聞》雜誌(Science & Religion News)
有幾個因素讓西琴的作品與其他相關主題的作品截然不同。首先就是他的語言能力,他不僅精通幾種現代語言,得以在其他學者的作品原文中進行查閱,還熟知古蘇美語、埃及語、希伯來語和其他古代語言。
在出版之前,他經歷了三十年的學術研究和實際調查,為此作品賦予了非比尋常的透澈觀點,也對過往的理論進行了靈活的修整。作者對最早期文獻和實物的追尋,也讓書中豐富的圖片和素描成為可能,其中包含大量的石版、石碑、壁畫、陶器、紋章等。它們貫穿首尾,提供了重要的可見證據……作者並沒有假裝自己解決了困擾研究者近百年的所有問題,但他提供了許多新的線索。
——羅斯瑪麗.德克爾(Rosemary Decker),歷史學家和研究者
名人推薦: 【好評推薦】
《地球編年史》關注的焦點終於轉移到了美洲……而一切依然如此神奇!
──《燈塔》季刊(The Beacon)
以高度的科學知識,完成對美洲史前文明的探索,令人難忘。
──《科學與宗教新聞》雜誌(Science & Religion News)
有幾個因素讓西琴的作品與其他相關主題的作品截然不同。首先就是他的語言能力,他不僅精通幾種現代語言,得以在其他學者的作品原文中進行查閱,還熟知古蘇美語、埃及語、希伯來語和其他古代語言。
在出版之前,他經歷了三十年的學術研究和實際調查,為此作品賦予了非比尋常的透澈觀點,...
章節試閱
1 理想中的黃金國
托雷多(Toledo)是位於馬德里以南約一小時車程的安靜鄉下小鎮,然而任何一個去西班牙的遊客都不會錯過參觀它的機會,它的圍牆裡仍然保存著富含多樣文化和歷史印記的古蹟遺產。
據當地傳說所述,它起源於西元前兩千年,由《聖經》裡講到的挪亞(Noah)後代所建。許多人堅持認為它的名字來自於希伯來語中的Toledoth (意思是世代歷史)。它古老的房屋和壯觀的禮拜堂,見證了西班牙的基督教文化—摩爾人(Moors)的起起伏伏,穆斯林的統治以及對輝煌的猶太遺產的根除。
哥倫布發現新大陸
一四九二年,對於托雷多,對於西班牙以及所有國家都是極為重要的,在那一年,歷史延長了三倍。所有這些事情都在西班牙(一個地理上稱為伊比利亞﹝Iberia﹞)的國家中發生。對「伊比利亞」這個名字的唯一解釋,是那裡最早的定居者可能知道的希伯來詞彙:Ibri。當時伊比利亞的一些重鎮已經被穆斯林占有,而在一四六九年亞拉岡(Aragon)王國的斐迪南(Ferdinand)和卡斯提亞(Castile)王國的伊莎貝拉(Isabella)結婚後,伊比利亞半島上戰火不斷的列國才第一次得到統一。在統一的十年時間裡,他們發動了擊退摩爾人的軍事行動,使得西班牙團結在天主教的旗幟下。在一四九二年一月,摩爾人隨著格林伍德(Granada)的淪陷而被徹底擊敗,西班牙終於成為一個基督教國家。同年三月,國王和王后簽署了驅逐令,到那一年的七月三十一日,所有不願轉信基督教的猶太人都要被驅逐。也在同一年的八月三日,克里斯多福.哥倫布(Christopher Columbus,西班牙文為Cristóbal Colón),以西班牙的名義往西方出發尋找前往印度的路線。
哥倫布在一四九二年十月十二日看到陸地,並在一四九三年一月返回西班牙。為了證明航海成功,他帶回四個「印地安人」。為了下一次更大規模的探險提供有正當理由的論據,他帶來了從當地人以及傳說中的黃金城所獲取的大量黃金飾品。那裡的人們從頭到腳戴著黃金手鐲,並用黃金裝飾脖子、耳朵和鼻子。所有這些黃金,都來自於城市附近儲量豐富的金礦。
在第一批黃金從新大陸被帶到西班牙後,虔誠的、被人稱為「天主教母」(The Catholic)的伊莎貝拉命令要精心保管它們,並將其贈送給托雷多大教堂,那是西班牙天主教統治集團的傳統所在地。時至今日,當遊客被引領參觀大教堂的寶庫—那是一個由深色格紋所保護,充滿了幾個世紀前捐贈給教堂的珍貴物品的空間—我們還可以看到(但不能觸摸)那些由哥倫布帶回來的第一批黃金。
現在廣泛認可的是,當年的航海旅行不只是要尋找前往印度的新路線。有力的證據顯示,哥倫布是一個被迫改變信仰的猶太人;他的贊助人有著與他相同的轉變,應該看到了一個通往自由土地的途徑。斐迪南和伊莎貝拉有著對天堂之河(the rivers of Paradise)的發現和永保青春的幻想。哥倫布也在他的個人日記裡,提過一些神祕的野心。他視自己為有關新時代的遠古預言的履行者,而這個時代始於在地球的盡頭發現新大陸。
但是哥倫布足夠理智地認識到,在他從首次航海帶回的資訊裡,黃金的提及是最受人矚目的。他堅信「上帝會向他展示黃金誕生」的神祕之地,因此成功說服斐迪南和伊莎貝拉為他的第二次航海提供更大規模的艦隊,接著會有第三次。然而,到了那個時候,國王派遣許多大臣以及隨行的人,他們監督並干預哥倫布這個艦長的行動和決定。這種不可避免的衝突,在哥倫布被囚禁著返回西班牙的途中加劇,理由僅僅是他曾虐待一些手下。儘管國王和王后立刻釋放他並提供金錢賠償給他,但他們也承認,哥倫布是一個好艦長,但不是一個好長官,而且很明顯的,他不能逼迫印地安人說出黃金城的真實地點。
哥倫布以更多古代預言和《聖經》引文來與之對抗。他搜集所有的資料並寫成一本書,名為《預言之書》(The Book of Prophecies),呈獻給國王和王后。目的是要讓他們相信,西班牙是注定要統治耶路撒冷的,而哥倫布是被上天挑選出來成為第一個發現黃金誕生之地的人,並以此來實現那個目標。
斐迪南和伊莎貝拉是《聖經》的信徒,他們同意哥倫布再航行一次,尤其是被他聲稱曾經發現天堂四條河裡其中一條河的入海口(現在稱之為奧利諾科河﹝Orinoco﹞)的言論所信服;像《聖經》裡所說,其中一條圍繞著哈腓拉(Havila)全地,「那是黃金誕生的地方」。
但哥倫布在最後一次的航行中碰到了比前三次更大的困難和痛苦。哥倫布於一五○四年十一月七日返回西班牙,關節炎使他變成跛子,而且瘦得皮包骨。還沒到月底,王后伊莎貝拉就去世了;儘管國王斐迪南仍對哥倫布有好感,但他還是決定讓其他人編寫由哥倫布準備的最終備忘錄。哥倫布在備忘錄裡編纂了新大陸裡主要黃金資源存在的證據。
在新大陸尋找黃金
「伊斯帕尼奧拉島(Hispaniola)將為你不可抗拒的權威,提供所有所需的黃金。」哥倫布針對現今由海地和多明尼克共和國分管的那座島,向他忠實的資助者提出保證。西班牙殖民者在那裡把當地印地安人當成奴隸勞工來使用,的確成功挖掘出大量黃金;在不到二十年的時間裡,西班牙的國庫從伊斯帕尼奧拉島運來價值相當於五十萬達克特(ducat,編注:歐洲中世紀後期到二十世紀的流通貨幣)的黃金。
事實證明,西班牙人在伊斯帕尼奧拉島的經歷,將在廣闊的大陸裡一遍又一遍地重複。短短二十年間,本地人逐漸滅絕或逃走,金礦也逐漸枯竭,西班牙人的幸福感轉變成失望和絕望,他們在尋找財富的路上變得更大膽,繼而在更多未知海岸登陸。其中一個早期的目的地就是猶加敦(Yucatan)半島。一五一一年,到那裡的第一批西班牙人是遇難船隻的倖存者;而到了一五一七年,三艘船在弗朗西斯科.埃爾南德斯.德.科爾多瓦(Francisco Hernandez de Cordoba,以下稱埃爾南德斯)護航下,從古巴駛達猶加敦,目的是取得奴隸勞工。令他們驚奇的是,他們竟然看到了石頭建築、神廟以及上帝的神像;而對當地居民(西班牙人把他們稱為「馬雅」)來說,不幸的是,這些西班牙人也「發現了一些當地居民拿走的黃金製品」。
西班牙人到來的紀錄以及對猶加敦的征服,主要基於修士狄亞哥.德.蘭達(Diego de Landa)在一五六六年寫的名為《關於猶加敦》(Relacion de las cosas de Yucatan)的報告。蘭達說道,埃爾南德斯和他的手下曾冒險探索巨大的階梯金字塔、動物的神像和雕塑,以及龐大的內陸城市。然而,他們想要抓住印地安人時遭遇猛烈的戰鬥,甚至動用了船上的加農炮。他們傷亡慘重,埃爾南德斯身負重傷,只能被迫撤退。但是當他剛回到古巴,就建議進行進一步的探險,「為了那片富饒的土地,更為了黃金」。
一年後,另一隻探險隊離開古巴前往猶加敦。他們在科蘇梅爾島(Cozumel)登陸,接著發現了「新西班牙」(編注:一五二一年,西班牙在美洲設立的殖民地總督轄區)的帕奴可(Panuco)和塔巴斯科省(Tabasco)。這次西班牙人不僅使用武器,而且用拿來交易的眾多商品武裝自己,因為他們既碰見有敵意的印地安人,也碰見友好的印地安人。他們看到更多的石造建築物和紀念碑,觸摸了以尖銳的黑曜石為尖端的弓箭和長矛,並仔細觀察了人工打造的物品。許多東西是石製的,普通或不太珍貴;其他像黃金一樣閃亮,但經過仔細檢查證實只是銅製的。與期待相反的是,那塊土地裡的黃金物品很少,而且沒有礦產,沒有金礦,也沒有其他金屬。
那黃金呢?即使很少,究竟在哪裡呢?他們透過交易得到了資訊,馬雅人說,黃金來自於西北方,那裡是阿茲特克的領土,資源充足豐富。
征服阿茲特克王國
在墨西哥心臟地區的丘陵地帶,有關阿茲特克王國的發現和征服,在歷史上與一個名為埃爾南.科爾特斯(Hernando Cortes)的人有關。一五一九年,他率領由十一支船隊組成,包括六百名船員、大量珍貴稀有馬匹的真正艦隊,從古巴出發。他慢慢地在猶加敦海灣海岸前進,停泊、上岸、重新上船。他在馬雅文化影響變弱、阿茲特克開始占有統治地位的區域,建立了基地,並命名為維拉克魯茲(Veracruz,此地至今仍以此命名)。
在那個令西班牙人驚奇萬分的地方,阿茲特克統治者的使者似乎要歡迎他們並贈與精美的禮物。根據目擊者貝爾納爾.迪亞斯.德爾.卡斯蒂略(Bernal Diaz del Castillo)在《新西班牙征服史》(Historia verdadera de la conquista de la Nueva Espana)中的描述,禮物包括「一個像太陽的輪子,像車輪一樣大,上面有很多圖片,由純金打造,讓人歎為觀止,後來有人稱了它的重量,說它值一萬多元」。另一個更大的輪子,「銀製的,模仿月亮,惟妙惟肖。」還有一個帽簷都填滿黃金顆粒的頭盔;由稀有的綠咬鵑(Quetzal)羽毛製作的頭飾(這個收藏品仍珍藏在維也納民族博物館裡)。
使者解釋說,這些禮物是他們的皇帝蒙特蘇馬(Moctezuma)獻給神聖的「綠咬鵑科特爾」(Quetzal Coatl)的,實際上,他就是阿茲特克的「羽蛇神」魁札爾科亞特爾,在很久以前因戰爭之神所迫而離開阿茲特克之地的大恩人。在眾多追隨者的簇擁下,他前往了猶加敦,然後朝東走,發誓要在「一葦」(1 Reed)年他生日那天重返故地。在阿茲特克曆法中,每五十二年一個循環,因此他發誓回歸的那個「一葦」年,每五十二年才會出現一次。在基督教曆法中,一三六三年、一四一五年、一四六七年、一五一九年這幾個年份裡,他將會回歸。而埃爾南.科爾特斯正好於一五一九年在阿茲特克領域東邊門戶的水域裡出現。科爾特斯像羽蛇神一樣滿臉鬍鬚、佩戴頭盔,看上去像要實現那個預言了。
阿茲特克統治者提供的禮物並不是隨意挑選的,而是富含象徵意義的。他提供成堆的黃金顆粒,是因為黃金是屬於神的神聖金屬。代表月亮的銀色圓盤,是因為一些傳說聲稱,羽蛇神在返回天堂後,會把月亮當成住所。羽毛頭飾和裝飾豐富的衣服,是為了神的回歸而準備的。黃金圓盤則是描述五十二年的循環,以及標註回歸之年的神聖不可侵犯的曆法。目前已經發現這種石製的(非純金)打造的曆法(見圖1)。
究竟西班牙人有沒有理解這些象徵意義,我們無處可尋。就算他們理解,也沒有尊重它。對他們來說,這些物品只代表一樣東西:在阿茲特克帝國裡等待他們發掘的大量財富的證據。這些在眾多手工珍寶中舉世無雙的物品,於一五一九年十二月九日從墨西哥運到西班牙塞維亞(Seville),由科爾特斯指揮,把第一艘運寶船送回西班牙。因為西班牙國王斐迪南的孫子查理一世(Charles I)以及其他歐洲國家元首,如古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Charles V),當時正在法蘭德斯(Flanders),所以船隻駛往布魯塞爾。這些黃金物品除了有象徵意義的禮物外,還包括了許多雞、狗、虎、獅、猴的金色小雕像,以及黃金弓箭。但最令他們驚歎的還是「太陽圓盤」,直徑七十九英尺,有四枚金幣那麼厚。
著名畫家兼藝術家阿爾布雷希特.杜勒(Albrecht Durer)看到這些來自「新黃金大陸」的珍寶時,寫下這段話:「這些物品都非常珍貴,它們價值十萬荷蘭盾。我有生以來從沒見過讓我感到如此雀躍的東西。當我看到這些令人驚歎的藝術品時,不由得為遙遠國度的那些能工巧匠感到不可思議。事實上,對於我面前的這些東西,再怎麼形容都是不足夠的。」
但無論「這些東西」擁有獨一無二的藝術、宗教、文化或歷史價值,對國王而言,它們只代表第一桶和最後一桶金。他可以用這些黃金,幫助他鎮壓內部暴動和外部戰爭。查理國王命令,把這些由珍貴金屬打造的物品,在到港時就融化掉,重新製作成金條或銀條。
在墨西哥,科爾特斯及其手下態度一致。他們緩慢向前推進,透過先進武器,以及外交或背叛手段,掃除所遇到的一切阻撓。這些西班牙人,最終於一五一九年十一月成功抵達阿茲特克首府:特諾奇提特蘭(Tenochtitlan),也就是現在的墨西哥城。這座城位於湖中央,易守難攻,只能經由堤道才能進入。然而,由於蒙特蘇馬仍然畏懼神回歸的預言,他和所有貴族都出來迎接科爾特斯及其隨從。除了蒙特蘇馬穿著涼鞋之外,其他人都打著赤腳,在所謂的「白種人上帝」面前顯得格外卑微。國王在金碧輝煌的宮殿裡歡迎這些西班牙人的到來;那裡遍布黃金,甚至連餐具都是金製的。他們還參觀了一個裝滿黃金製品的儲藏室。
西班牙人略施小計,將蒙特蘇馬抓住,囚禁在他們的駐地;並要求對方以黃金為贖金,來做為釋放的條件。於是貴族們派人在全國收集贖金。他們上交的黃金物品足以裝滿整個船艙,船員們滿心歡喜地返航西班牙(這艘船在半路被法國人攔截,於是引發了戰爭)。
科爾特斯在阿茲特克內部挑撥離間,獲得了大量黃金,準備釋放蒙特蘇馬,讓他繼續掌握傀儡政權。但他的副指揮官沒有耐性,主導了一場對阿茲特克貴族及高官的大屠殺。在這場騷亂中,蒙特蘇馬亦被殺害,西班牙人最終獲得勝利。由於本身的傷亡也很慘重,科爾特斯從城中撤出;在古巴休養並添加充足的補給後,又經歷了許多漫長的戰爭,最終他在一五二一年八月重返阿茲特克。那個時候,西班牙人已經在分崩離析的阿茲特克強行推廣了西班牙法例,重約六十萬披索(pesos)的黃金被挖掘、搶奪,被融化成塊。
當時被占領的墨西哥也是一個黃金新大陸;但是當地製作及累積這些黃金工藝品的歷史已經長達幾個世紀,甚至上千年。很明顯的,墨西哥不是《聖經》中的哈腓拉之地,特諾奇提特蘭也不是傳說中的黃金城。因此,從不放棄尋找黃金的冒險家和國王們,開始把目光轉向新大陸的其他地方。
黃金國的傳說
西班牙人在美洲大陸太平洋海岸的巴拿馬建造了一個基地,從那裡派遣探險隊和代理商前往中南美洲。在那裡,他們還聽說了黃金國—埃爾多拉多(El Dorado)的短篇傳說,故事是關於一個鍍金人,他是盛產黃金之國的國王,每天早晨會用撒滿金粉的樹膠或油彩塗滿全身。為了重複第二天的儀式,每到晚上,他就跳進湖水裡洗掉那些黃金和油彩。他所統治的城市位於黃金大陸一座湖的中央。
根據名為《神奇的印地安人》(Elejias de Varones Ilustres de Indias)的編年史,第一篇有關埃爾多拉多的詳盡報吿,是在巴拿馬的法蘭西斯克.皮薩羅(Francisco Pizarro)聽他的一位船員說的,版本如下:根據一個從哥倫比亞來的印地安人所言,「那是一個充滿綠寶石和黃金的國度。那裡所發生的事情令人匪夷所思:他們的國王脫掉衣服,乘坐木筏到湖中央向眾神獻祭。他高貴的外表布滿了芬芳的油彩,披著一件包裹全身的金粉外套;他非常華麗尊貴,就像閃閃發光的太陽。」為了觀看儀式,許多朝聖者前往當地並製作了「大量黃金飾品和珍稀綠寶石,還有其他各式各樣的裝飾品」,把它們扔進聖湖裡。
另一個版本是,據稱那座聖湖在哥倫比亞北部的某個地方,全身鍍金的國王帶著「大量黃金和綠寶石」前往湖中央。身為民眾使者的人站在湖周圍大聲呼喊、演奏樂器,國王把那些寶物丟進湖裡以獻給神。還有一個版本把那座黃金城稱為「馬諾阿」(Manoa),並說它位於祕魯(Biru,西班牙文為Peru)。
有關埃爾多拉多的消息,在新大陸的歐洲人之間不脛而走,而且迅速傳回歐洲大陸。口述的消息迅速付諸於文字:描述那片神祕的土地、神祕的湖泊、神祕的國度,以及無人見過的國王,甚至每天早上國王鍍金儀式的小冊子和書籍,也開始在歐洲流傳(見圖2)。
有些人像科爾特斯一樣去了加利福尼亞(California),其他人則前往委內瑞拉(Venezuela),展開了他們自選線路的尋寶之旅。法蘭西斯克.皮薩羅及其副官則完全依靠印地安人的報告。有些人到哥倫比亞搜索瓜達維達湖(Guatavita)的水域;這個搜尋活動斷斷續續進行了四個世紀,找到了許多黃金奉獻物,讓隨後的幾代尋寶人相信,如果能夠排乾湖水,那些黃金財寶就會從湖底出現。
1 理想中的黃金國
托雷多(Toledo)是位於馬德里以南約一小時車程的安靜鄉下小鎮,然而任何一個去西班牙的遊客都不會錯過參觀它的機會,它的圍牆裡仍然保存著富含多樣文化和歷史印記的古蹟遺產。
據當地傳說所述,它起源於西元前兩千年,由《聖經》裡講到的挪亞(Noah)後代所建。許多人堅持認為它的名字來自於希伯來語中的Toledoth (意思是世代歷史)。它古老的房屋和壯觀的禮拜堂,見證了西班牙的基督教文化—摩爾人(Moors)的起起伏伏,穆斯林的統治以及對輝煌的猶太遺產的根除。
哥倫布發現新大陸
一四九二年,對於托雷多,對於...
作者序
【再版序】
《地球編年史》系列叢書的第四部—《失落的國度》,已經成為去「新大陸」探訪前哥倫比亞文明的旅行者必備書。它之所以有如此際遇,不僅是因為它極其詳盡地描述了那裡的主要考古學遺址,更由於書中還創造性地發現並介紹了這些遺蹟與「舊大陸」千絲萬縷的聯繫,以及—這一點非常重要—這些看似孤立的史前文明其實與這個星球上所有神和人的傳說源於一體。
就像本系列叢書的其他幾部所遭遇的情形一樣,自從本書首次出版以來,新的探索發現和科學進步一直有力地支撐和增強本書的基本觀點和最終結論。關於史前時期的移民潮,人們曾經斷言,面對這麼多的不利條件,最早的移民不可能在冰河時期從北方橫跨大陸到達美洲,而只可能從南方乘船穿過太平洋到達美洲。但本書卻在一開始就把這條被人們認為不可能的移民路線視為真實事件,並指出它其源有自,是基於中美洲及南美洲古老的傳說或神話之上的。後來,那些新的科學發現更加堅定了作者這個長時間以來信奉的人類史前傳說。但這些看法或理論對其他一些學者來說,則是把它當成想像出來的神話,沒有納入學術考量,而它們實際上是真正發生過的史事,是遠古知識在今天的殘留記憶。
對於史前美洲這個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時代而言,一些新發現肯定了它真的存在過,並為新大陸帶來了文明的曙光。同時,這些新發現也進一步支持了本書關於新大陸與舊大陸之間有著千年以上的聯繫的結論。而且,對於眾神體系身分的重新識別,也確認了兩個世界文明的交集—蘇美/西臺文明中的阿達德/特舒蔔(Adad/Teshub),在南美文明中是以印加創造神維拉科查(Viracocha)的面貌出現;而蘇美/埃及文明中的大神寧吉什西達/圖特(Ningishzidda/Thoth),則是中美洲文明中的「羽蛇神」魁札爾科亞特爾(Quetzalcoatl)。
兩個似乎毫無關聯的事件,最終闡明了我們關於非洲-奧爾梅克(Olmec)之謎的結論的正確性。這使我得以在本書中指出:他們與圖特一起在西元前三一一三年來到中美洲。
在二○○○年,又出現了最新的證據—美國太空人高登.庫珀(“Gordo” Cooper)在他的《信仰之躍》(Leap of Faith)中,回憶了他是如何被派遣到墨西哥,以及他的團隊怎樣誤入了奧爾梅克的廢墟遺址。官方的歷史學家因此被召集。「關於廢墟的年代,」庫珀寫道,「可以肯定是西元前三○○○年。」他曾給我一段他們探訪廢墟的影片,在其中,奧爾梅克文明的年代被再次確認為西元前三○○○年。
蓄鬍人(Bearded Ones)—明顯是近東的人—的奧祕依舊難解,但他們出現在馬雅時代的結論已經被推翻。也許正是他們將亞特蘭提斯(Atlantis)的傳說帶回地中海地區。如果真是這樣,亞特蘭提斯的傳說將是人類記憶的反映,而本書也正是如此。
撒迦利亞.西琴
二○○六年十月於紐約
******
【前言】
在歐洲編年史上,新大陸的發現有著埃爾多拉多(El Dorado,黃金國)的深深印記,也就是對於黃金的瘋狂找尋。但征服者幾乎沒有意識到的是,他們不過是在對地球上這片「新」的土地重新進行搜索而已,因為同樣的工作在很多個世紀前早就發生過了!
然而,當新的進入者發現財寶在自己到來之前就已經被觸及,則不免沉浸於那些關於貪婪、掠奪和肆意破壞的紀錄和傳說之中。當代編年史也記錄了歐洲人在遇到與舊大陸非常相似的文明時,有多麼困惑:王國和皇宮,城市和聖域,藝術和詩歌,與天空一樣高的神廟,祭司,以及類似於十字架的象徵物和對創造神的全部信仰。最後,還有關於那些蓄鬍的白種神傳說:雖然他們已經離去,但承諾一定會回來。
困擾著西班牙征服者的馬雅人(Mayan)、阿茲特克人(Aztecs)、印加人(Inca)的神祕及其先祖之謎,在五百年後的今天,也依然使學者以及像我們這樣的門外漢感到困惑。
如何、何時且為什麼會有如此偉大的文明出現在新大陸上?難道這只是巧合:我們對於它們瞭解得越多,它們看起來就越像是承襲自古代近東的文明?
答案只能在那些可以被接受的事實中找尋,而不是那些所謂的神話。我們的論點是,地球上確實存在「那些從太空來到地球」的阿努納奇人(Anunnaki)。
而本書再次對此提供了證據。
【再版序】
《地球編年史》系列叢書的第四部—《失落的國度》,已經成為去「新大陸」探訪前哥倫比亞文明的旅行者必備書。它之所以有如此際遇,不僅是因為它極其詳盡地描述了那裡的主要考古學遺址,更由於書中還創造性地發現並介紹了這些遺蹟與「舊大陸」千絲萬縷的聯繫,以及—這一點非常重要—這些看似孤立的史前文明其實與這個星球上所有神和人的傳說源於一體。
就像本系列叢書的其他幾部所遭遇的情形一樣,自從本書首次出版以來,新的探索發現和科學進步一直有力地支撐和增強本書的基本觀點和最終結論。關於史前時期的移民潮,人們曾...
目錄
再版序
前言
第1章 理想中的黃金國
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在新大陸尋找黃金/征服阿茲特克王國/
黃金國的傳說/祕魯印加帝國的黃金/托爾特克人與黃金的源頭/
黃金寶物與實際礦產的落差
第2章 該隱的失落國度?
阿茲特克人的神聖區域/似曾相識的阿茲特克文明/阿茲特克的移民神話/
納瓦特傳說中的古神/阿茲特克的太陽紀元/新舊大陸間的跨洋往來/
阿茲特克的人類起源傳說/移民美洲的過程/流浪者該隱的去向
第3章 蛇神的王國
日月金字塔的相對位置/日月金字塔是吉薩金字塔的翻版?/
金字塔傾斜角度之謎/金字塔的地下結構/亡靈大道與水務工程/
托央城的建造與荒廢/神祕的石頭雕像/羽蛇神來自埃及
第4章 叢林深處的天空觀察者
探尋馬雅遺蹟/巴拉姆神諭/馬雅文明的起源/金字塔裡的墓室/
提卡爾和科潘的金字塔群/馬雅年曆的週期/
數字「二六○」和「五十二」的祕密/古埃及傳說:斯塔尼的冒險/
埃及蛇神是曆法傳授者
第5章 飄洋過海的陌生人
奇琴伊察的遺蹟與殘酷球賽/尖角星是天體的象徵/
奇琴伊察聖井中的祭品/蓄鬍人的身分之謎/
中美洲最古老的奧爾梅克文明/奧爾梅克巨石頭像/
拉文塔遺址之謎/奧爾梅克人是礦工/被大肆破壞的奧爾梅克遺址
第6章 黃金魔棒的王國
沿海地區的奇穆人帝國/古代信仰文化/的的喀喀湖與創造神的傳說/
南美洲文明的創造傳說/追溯庫斯科古城風華/庫斯科的高工藝切刻巨石/
沙克沙華孟海角的建築布局/精妙切刻的巨石塊與高大石牆
第7章 太陽持續照耀的那一天
印地安人的以色列聖經起源理論/印加王朝之前的庫斯科帝國/
躲在坦普托科山的王朝/祕魯古文明的年代/馬丘比丘就是坦普托科山/
馬丘比丘遺址的巨石建築/古帝國的書寫文化/太陽沒升起的那一天
第8章 天國之路
制定曆法的目的/蘇美的豐富天文知識/天文學與考古學的關聯/
以考古天文學研究建築年代/黃道十二宮與曆法/科里坎查神廟的聖牆圖案
第9章 重見天日的失落城市
印加人與近東的關聯/伊薩帕石碑五號所刻劃的場景/巨人族傳說/
中南美洲的多神信仰/查文德萬塔爾遺址/來自近東的英雄/
造形複雜難解的那些巨石/沙克沙華孟是淘金設施?/
奧蘭太坦波的巨石構造/奧蘭太坦波是登陸點?
第10章 「新大陸的巴勒貝克」
的的喀喀湖的地理位置/蒂亞瓦納科遺址/普瑪彭古的複雜建築結構/
阿卡帕納山丘的地下水道/太陽門的用途/探尋興建卡拉薩薩亞的年代/
蒂亞瓦納科是銅錫礦開採地
第11章 金屬鑄塊的來源地
金屬礦石的開採/蘇美的金屬加工與冶金技術/青銅合金的誕生/
尋找錫礦產地/的的喀喀湖周邊的錫礦/蒂亞瓦納科的地理位置/
古航海圖中的新大陸/手持閃電和金屬棒的神像
第12章 帶著黃金眼淚的眾神
阿努納奇礦工與人類的誕生/大洪水劫難後的新礦源/
阿努造訪蘇美的烏魯克城/普瑪彭古是美洲版烏魯克城/
神像上的鑲金眼淚/南美洲的黃金主礦脈/安地斯山區的蘇美印記/
埃及蛇神到中美洲尋找新天地/那一把黃金魔棒/
奧爾梅克人來自何方?/消逝的年代
再版序
前言
第1章 理想中的黃金國
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在新大陸尋找黃金/征服阿茲特克王國/
黃金國的傳說/祕魯印加帝國的黃金/托爾特克人與黃金的源頭/
黃金寶物與實際礦產的落差
第2章 該隱的失落國度?
阿茲特克人的神聖區域/似曾相識的阿茲特克文明/阿茲特克的移民神話/
納瓦特傳說中的古神/阿茲特克的太陽紀元/新舊大陸間的跨洋往來/
阿茲特克的人類起源傳說/移民美洲的過程/流浪者該隱的去向
第3章 蛇神的王國
日月金字塔的相對位置/日月金字塔是吉薩金字塔的翻版?/
金字塔傾斜角度之謎/金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