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訪乙未一八九五》的成書緣於作者張美陵在美國哥倫比大學東亞圖書館的書籍中,看到一張標題為「抗日義軍所用的武器」的照片,令她頗受震驚。這張戲劇性的抗日照片暗示著悲劇性的一段台灣歷史,也質問著台灣人與自己生長的這片土地間的關係。
張美陵意圖以虛構場景的方式來回顧乙未戰事的這段歷史;希望以想像的真實突破時空限制,回到百年前的歷史之中。她利用紙、錫箔、塑膠、保麗龍等材料構山類似戰爭的場景。這些虡擬場景有山有河,有武器有殘骸,有傾城有廢墟,以象徵隱喻再現乙未抗日情境。暗示台灣從北到南各處的戰場,以戰況的火光煙硝和動蕩狼藉;暗示抗日義軍的奮勇精神及靈魂光輝,也暗示抗日義軍的憤怒、掙扎、無助、哀傷的心情。
從日軍登陸澳底到台南淪陷,到日方宣稱「全台已完全平定」將近六個月時間,幾乎全台都有抗日戰事。
作者希望透過照片讓我們省思:乙未遺址可能就你我腳下,而連接你我與遠去的乙未時空,就是這塊你我共同生活的土地。緬懷烈的?牲精神,面對當今台灣社會發展,我們又將留給後人什麼樣的歷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