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雜病論類編》,原名為《金匱玉函經類編》,初由內藤希哲執筆,撰成太陽病三卷、陽明病一卷、壞病篇二卷,共計六卷。希哲去世后,門人小島伯玉繼承其業,耗時近三十年完成全書十二卷,于明和二年(1765)脫稿,京都大學藏其寫本。后又經館林藩醫大島仲和與其侄小島伯象重加修定,編為十三卷,于文政二年(1819)刊行。本書將《傷寒雜病論》條文分類重編,並加註解,卷一為序論、脈法、辨證、治法篇,卷二至卷五為太陽篇,卷六至卷七為陽明篇,卷八至卷十為少陽、太陰、少陰、厥陰篇,卷十一至卷十三為辨壞病脈證並治,末附《傷寒雜病論類編》附言、平脈法貶偽及後序。如果把內藤希哲所撰《醫經解惑論》看作是希哲學術思想體系的總論,那麼後人為希哲整理的《傷寒雜病論類編》則可以看作是研究各論,二書互為根本與補充,構成了內藤希哲醫著的完整框架。若將二書相互參照研究,對於我們系統、全面研究內藤希哲的傷寒學術思想體系將大有裨益。
張耕銘,98年生人。山東中醫藥大學16級中醫五年制專業本科生,中醫鵲華班(全科方向)學生,中醫八年制傳統中醫扁鵲班首位本科助教。曾經用半年時間系統學習過意識領域界Einstein,超個人心理學大師Ken Wilber的AQAL整合生命實踐,對於其中醫的學習與探索起到了關鍵的引導作用。學術上尊法仲景,喜用、活用經方,遍覽群書,曾系統學習過胡希恕六經方證辨證、藏密瑜伽上師陳建民黃道中脈相法、李可溫病伏邪、黃煌“方-病-人”辨證體系、楊麥青中西醫匯通以及日本漢方醫學等醫學學術思想,從而形成了自己獨特特色的中醫體系。臨床尤其擅於靈活運用傷寒六經辨證以及內經反治法治療多種慢性疑難疾病。針灸上受“石氏中風醒腦開竅手法”的影響與啟發,將其拓展到諸多慢性病的輔助治療中。從大一下半學期開始利用課餘時間免費功德義診,至今惠及病號已近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