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國界與世代的心靈冒險,一本輕鬆活潑有趣的遊記,紀錄了三代沿途的心路歷程。
◎從葡萄牙波爾圖出發,270公里的朝聖路程,通過行走磨練意志,領悟不同的生活。
◎是給想要走朝聖之路的人們的工具書,也是一本勵志且有助於心靈成長的書
◎其實「世界的盡頭」沒有那麼遠,而且每一步,都是迴向心靈的方向。
年齡只是個數字,折騰的人生才有趣,
祖孫三代走上葡萄牙朝聖之路,
自己的背包自己揹,每多走一步就離終點更近一步。
總是有走錯路的時候,但朝聖路上不孤單,
好心人總是在需要的時候降臨。
走在路上的時候,
你不是媽媽妻子、不是女兒媳婦、也不是任何公司的誰,
社會賦予你的所有標籤在路上都看不到,
人人平等,大家只有一個身分──朝聖者。
專注於腳下的路,感受所處的環境,
無須多言無需思考,只是靜靜地和自己相處,
和大自然融為一體。
其實「世界的盡頭」沒有那麼遠,
這世界每個人也都很美,
哪一條是你的朝聖之路?
別小看自己,只要勇氣大爆發,
我們可以走得更多、更遠。
◎代理經銷:白象文化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http://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6263646650.pdf
作者簡介:
張茜 Xixi
原名張希,台灣新住民,祖籍中國重慶,一名身心療癒師,也是一名正在路上的獨立音樂人。她的座右銘是:人生就是要折騰,要麼有趣,要麼老去。
旅行成為她生命中的一部份,當空服員的幾年如願體驗到周遊世界帶給她的生命感知和成長。年輕時用力闖蕩,成為兩個孩子的母親後開始向內尋找,帶著孩子們一起到處旅行探索生命的意義。這幾年一直在身心靈這條路上學習,擁有催眠師、芳療師、音療師和瑜伽師資等有關身心療癒的證照及獲得心理學方向的MBA學位。
她認為現代大多數人都缺乏一顆能全然靜下來的心,所以不定時舉辦線下公益唱頌音樂會,通過特殊音頻共振的方式來撫慰心靈。成為創作歌手也是她的熱愛之一,通過音樂分享她的靜心和喜悅之道。也通過影片紀錄她自己和孩子們的成長歷程。
章節試閱
01 自己的背包自己背──人生的第一個22km
Matosinhos - Vila de Conde 歷時九小時
背包就像自己的人生,裝多裝少且無論裡面是什麼都得自己背著走,不能把自己的人生交給別人背負。
終於迎來了天亮,我們早早起了床收拾,七點鐘快遞人員就來領取我們今日要寄送的需要兵分兩路的行李。我們只需要一人背一個背包,帶一根登山杖上路。兄妹倆的背包重約三公斤,我和外婆的約五公斤,裡面裝了雨衣雨傘和急救藥品,以及很重要的沿路補給品──食物和水(因為不確定在肚子餓的時候能否找到餐廳和商店)。
我們四個裝扮得像是要去奔赴戰場的勇士,帶好各自的武器即將征上這趟充滿挑戰的旅程。人生第一次,朝聖的第一天,外婆和兄妹倆既興奮又期待又害怕著,今天會發生什麼呢?
不捨地關上我們住了三晚的位於波爾圖市區的民宿房門,在心裡默默許願下次還來。怕吵醒樓下鄰居,我們輕手輕腳走下樓梯,再悄悄關上重重的大鐵門,走出大樓站在街道上。沐浴著清晨溫柔的陽光,我大口貪婪地呼吸著早起的清新空氣。此時街上少有行人,空曠的街道散發著剛甦醒過來的迷人氣息,我的臉上洋溢著滿足又期待的笑容,閉著眼睛深呼吸,我要吸入這來自光的能量和深情擁抱這充滿意義的一日之晨。
「媽,車來了!」哥哥大吼一聲,把陶醉在這空氣中的我拉回了現實。
「啊,上車!」我停止生長自己的抒情細胞,趕緊跳上車。
葡萄牙海岸線朝聖之路的起點是位於波爾圖西北部的馬托西紐什(Matosinhos),從我們住的市中心到那裡可以乘坐捷運(Mercado),但因為弄不太明白波爾圖的公交系統,加上今天路程不短,為了節省時間可以早點到達目的地,去往起點馬托西紐什的這段路就叫了計程車,二十幾分鐘就到了。下了計程車,站在起點,才算真正踏上了朝聖之路。
「媽,快看,這裡有黃色箭頭!」
妹妹興奮地指著一個通往天橋的樓梯的側面,我發現在扶手處果然有一個不太醒目的用油漆畫的黃色小箭頭,安安靜靜躺在那提醒我們──「要上橋囉!」順著指引上了橋之後又接二連三的在低矮的路燈墩上、橋梁上、電線桿上發現了黃色箭頭,幾乎每十米就有一個。不得不感嘆那些為朝聖者服務的工作者們真的很貼心,讓我們第一天踏上旅途的第一刻就感到很窩心。
在路上,支持我們最重要的是什麼?是信心、勇氣、毅力、希望,還是決心?其實都有,不過最重要的當然是黃色箭頭啦,看到箭頭就好似吃了一顆定心丸。跟著箭頭走就不會找不到方向,完全不需要手機導航,每走一小段路都能看到明確的標誌,越是有分岔口或是路起伏有點大的地方就越醒目,想迷路都難。
可愛親切的箭頭有時候會被畫在地上、電線桿上、牆上、石墩上,甚至在垃圾桶上,當然也有官方製作的正式的路標。如果在某些岔路迷失的時候不要慌,睜大眼睛好好找看看一定會發現它們的影子。有些箭頭可能是因為長時間的風吹日曬掉漆或掉顏色了不太明顯。才踏上第一天的路就看到那麼多小箭頭,兄妹倆好開心,大展尋寶(箭頭)遊戲。
我們從市區漸漸走到海邊,微風、暖陽、舒適的溫度,一直散步下去會很愜意,只是這個散步的距離有點遠,從起點Matosinhos到我們今晚住宿的小鎮有足足22公里,按照成人正常的腳程來說需要走6小時左右,小孩的話估計就要多加兩三小時吧。沒關係,我們就邊歇邊走,只要不太誇張地沿路逗留,天黑之前一定能到達目的地。
漫步在濱海城市的海邊,放眼望去我們的左側是一望無垠的大西洋,前面是一條非常筆直又平坦的木板棧道。天很藍,可以清晰地看到三架飛機交錯在空中,拉出長長的白色尾巴,我沉浸在此刻這幅天然畫卷中,如果躺在旁邊的草地上欣賞天空該多愜意啊……
「媽咪,我想休息一下。」妹妹耷拉著腦袋有氣無力,完全沒有心情去欣賞美景。
「累了嗎?那我們走慢一點吧,來我拉著你。」
妹妹才走了半小時就走不動了,不得不放慢腳步。我們的生活環境鮮少有機會長時間為了走路而走路,除了偶爾約朋友爬山健行才有機會遠距行走,平時要去哪裡也都是坐車。交通越來越便利,人們就越來越懶惰,在藉口說節省時間的同時,也讓我們的雙腿得不到足夠的鍛鍊。出發前我們在台灣沒有特別訓練腿力,但在入境歐洲後在維也納和波爾圖每天的行走逛街幾乎都超出十公里,應該說也達到提前一個禮拜的暖身練習要求了。此時走不動除了身體的疲累,更多的是對接下來的距離的恐懼和擔憂吧。想到走了那麼久才完成兩公里,還剩下二十公里要走好幾個小時,換作大人都很心累吧,意志不夠堅定的話在第一天就很容易崩潰或放棄。
不過還好,我們不趕時間,不急,心態最重要。拉著妹妹的小手閒庭信步在海邊棧道上,帶著淡淡海味的微風吹進了心裡。回想當初做決定前的猶豫,沒想到現在就已經踏在了夢想之路上。不僅感嘆,有多少沒有被我們實現的夢想都去哪兒了?曾經的我們或許幼稚、目光短淺、迷茫,一直在想,一直在等待,直到歲月教會我們「想那麼多不如去做」、「再不做就老了」、「走出去就不怕了」、「誰知道下次是何時」,當明白這些道理,邁出行動的第一步的時候就已經戰勝自己了。怕就怕在,想了一輩子唸了一輩子,終究還是停留在原地。我們在每一個決定中讓自己成長,亦或是在每一個決定中讓自己失望,都在一念之間。
以上內容節錄自《祖孫三代的朝聖之旅》張茜Xixi◎著.白象文化出版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http://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6263646650.pdf
01 自己的背包自己背──人生的第一個22km
Matosinhos - Vila de Conde 歷時九小時
背包就像自己的人生,裝多裝少且無論裡面是什麼都得自己背著走,不能把自己的人生交給別人背負。
終於迎來了天亮,我們早早起了床收拾,七點鐘快遞人員就來領取我們今日要寄送的需要兵分兩路的行李。我們只需要一人背一個背包,帶一根登山杖上路。兄妹倆的背包重約三公斤,我和外婆的約五公斤,裡面裝了雨衣雨傘和急救藥品,以及很重要的沿路補給品──食物和水(因為不確定在肚子餓的時候能否找到餐廳和商店)。
我們四個裝扮得像是要去奔赴戰場的勇士...
作者序
折騰的人生才有趣
對於走路這件事,很多人都認為走路誰還不會啊,從一歲多學會走路開始,幾乎每天都會用到雙腿啊,這有什麼難的?平時散步、逛街、上班、上學、從A點移動到B點……日常生活中需要用到兩條腿的活動幾乎都能接受。但假如要你每天走20多公里,而且要連續走十幾天甚至一個月,你會欣然接受還是搖頭拒絕呢?
這條路,不光起點遙遠要經歷三番週轉才能到達目的地,沿途還充滿各種未知的挑戰,也不能確保三餐正常以及夜宿何處。即便艱辛如此,卻有一種莫名的魔力驅使你一定要走到終點,是的,用走的。這條路就是──聖雅各朝聖之路。踏上這條路,不僅僅是走路,更多的是意志的磨練和內心的拷問,是促使自我成長的辛酸且有趣過程。
2019年我跟朋友走過一次西班牙朝聖之路,雖然僅有短短幾天的行走,卻帶給我很深的身心上的觸動,甚至在某方面來說改變了我的思考和生活方式。在行走的過程中,專注於腳下的路,感受所處的環境,無須多言無需思考,只是靜靜地和自己相處,和大自然融為一體。一天最重要的事就只有走路、吃飯和睡覺這三件,能更深刻體會到活在當下的感覺,感受活著的意義,那就是放下、簡化,同時也要朝著前進的方向邁出。當我走到終點後意猶未盡,不捨就這樣結束,不斷問自己這麼辛苦的路為何還樂在其中,怎麼可以如此神奇?經過那段特殊的經歷,回來後便對走路這件事上癮,也對朝聖之路念念不忘。
曾經在路上見過這樣一些朝聖者:體力旺盛的一家五口──推著嬰兒車的爸爸,懷抱嬰兒的媽媽,騎著腳踏車的哥哥和妹妹。兄妹倆也才十歲左右,他們使勁踩著腳踏板爬坡的模樣似乎只是在外出郊遊而已;遇到腳受傷磨出水泡依舊還要忍痛前行十幾公里的阿姨;穿著一雙涼鞋沒有任何專業裝備的西班牙姑娘;一位八十多歲的老人,走完一天的路程回到庇護所還在燈光下寫日記……我們走在同一條路上,時而擦肩而過,時而在目的地再次相見。聽說踏上這條路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不管出於什麼原因和目的,在路上會被人和景色所療癒,走完之後都會感到某種釋懷,這就是來朝聖的人口數量逐年遞增的原因。
當時我就想,這是一條有意義的路,我要帶我的孩子們來體驗。讓他們適度脫離舒適圈,通過行走磨練意志,去領悟不同的生活,擁有不一樣的成長體驗。
2023年春季疫情解封後,我迫不及待想要圓夢,也迫不及待想要「磨練小孩的意志」。秉持著「讀萬卷書不如行千里路」的教育理念,趁著哥哥學校放假,給妹妹請假一個月,就這樣在心中決定了這個圓夢之旅。當我第一次跟兄妹倆說出我的計畫,要帶他們一起去走朝聖之路,離家一個月,走路半個月的時候,他倆就抗議「不可能!」、「不要去!」、「死都不去!」、「要去你自己去!」……Ok,我知道要尊重小孩的意見,但我還算了解我的小孩,雖然他們當下心態很難接受,但只要讓他們脫離現有的環境,他們是可以很快接受事實並適應新環境的。由不得他們爭辯(因為也沒有正當理由),我馬上訂好機票,安排好行程,收拾行囊,出發!
對不起,親愛的的孩子們,很不幸你們擁有一個愛折騰的媽媽,趁你們在還可以被遊說的年紀,得趕快拉著你們一起陪我折騰,不然等你們長大了翅膀硬了就拉不動了。
我寫書的初衷是鼓勵長者,不要懼怕年齡,只要心中有夢隨時都可以去實現;鼓勵媽媽們,不要害怕孩子年齡小不能勝任長途走路這件事,孩子們遠比你想像的更有潛力和塑造力;鼓勵孩子們,勇於離開舒適圈,學會面對和解決困難,世界那麼大,值得去經歷。朝聖之路是一場徒步冒險、一場自我探索、一份生命的體驗之旅。鼓勵各個年齡段的人,帶著自己的夢想,走出去,在玩中學,敢於嘗試並接受挑戰,這份成長體驗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的生命。
這本書是輕鬆活潑有趣的遊記,紀錄了我們沿途的心路歷程,也可以說是給想要走朝聖之路的人們的工具書,同時也是一本勵志有助於心靈成長的書。
此書也獻給我勤勞智慧勇敢的母親,也為了紀念祖孫三代的濃厚親情。
折騰的人生才有趣
對於走路這件事,很多人都認為走路誰還不會啊,從一歲多學會走路開始,幾乎每天都會用到雙腿啊,這有什麼難的?平時散步、逛街、上班、上學、從A點移動到B點……日常生活中需要用到兩條腿的活動幾乎都能接受。但假如要你每天走20多公里,而且要連續走十幾天甚至一個月,你會欣然接受還是搖頭拒絕呢?
這條路,不光起點遙遠要經歷三番週轉才能到達目的地,沿途還充滿各種未知的挑戰,也不能確保三餐正常以及夜宿何處。即便艱辛如此,卻有一種莫名的魔力驅使你一定要走到終點,是的,用走的。這條路就是──聖雅各朝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