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紫陽是和胡耀邦齊名的中共改革派領導人,因拒絕作鎮壓學生運動的總書記,被中共保守勢力廢黜,軟禁長達十幾年,也因大徹大悟,同一黨專權體制的意識形態告別,走上了認同憲政民主的道路。
文集收錄了蔡文彬、鮑彤、嚴家祺、馮崇義、丁東、陳子明、吳國光、辛子陵、張顯楊和我共10位作者的文章。正文之前有本書主編張博樹寫的一篇長長的導言。
這部文集的作者都是八十年代的過來人。其中,有趙紫陽的部下、故交,也有研究中國轉型問題的學者,有體制內的老共產黨人,也有海內外的民間反對派人士。當初,他們大都曾以這種或那種方式深度地參與了當年的改革。在這部文集里,這些不同身份的作者,分別從不同的角度,對趙紫陽的經歷與思想進行了深入細致的分析,並引申或發揮出不少精闢的觀點。
此外,有幾位作者和趙紫陽有著多年的工作關系或朋友關系,對有關趙紫陽的一些有爭議的事情相當了解,給讀者提供了令人信服的澄清或說明。
本書作者對趙紫陽的經歷、對“趙紫陽的道路”的觀察與研究,證明了一個事實,共產革命雖然是趙紫陽及胡耀邦他們那一代、乃至更老一代共產黨人的真誠信仰,然而,即便是最真誠的共產黨人的最頑強的努力,也無法在傳統政治結構和意識形態框架內為自己、也為這個黨找到出路。
本書的重要性在於指向這樣一個結論,包括“專政”邏輯在內的共產革命邏輯的謬誤,必須通過曾經真誠地追求這個革命的一代人的自我毀滅和浴火重生,才能夠從“內部”得到證明。趙紫陽的道路,無可爭議地昭示了這一點。
本書為紀念“六四”22周年和趙紫陽誕辰92周年而出版。
作者序
主編的話
軟禁中的趙紫陽並沒有停止對中國政治轉型問題的思索,正好相反,這種思索隨著時間的推移、趙本人關於未來中國走向的根本認知的日益明晰化,而變得越來越廣泛和深刻,紫陽對轉型本身的認知和轉型道路的思考,也變成了越來越自覺的行為。
趙紫陽關於開放黨禁、乃至“培植”反對黨觀點的提出,標誌著他對中國轉型問題的理解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一方面,這反映了一位軟禁中的政治家對國家前途的深深憂慮和思索,他不希望當政者囿於一黨私利拒不改革,最終導致天下大亂;另一方面,這也說明趙對轉型力量的思考兼顧到了兩個方面,官方的和民間的,只有兩者的互動,才能成就轉型的大業。
總之,在轉型意義上,“趙紫陽的道路”意味著體制內外相互結合的漸進式改革道路,但,它的目標是明確的,不再是體制內的修修補補,而是體制性的根本變革;它的路徑也是清楚的,那就是體制內外聯手,共同去創造民主政治的明天。
主編的話
軟禁中的趙紫陽並沒有停止對中國政治轉型問題的思索,正好相反,這種思索隨著時間的推移、趙本人關於未來中國走向的根本認知的日益明晰化,而變得越來越廣泛和深刻,紫陽對轉型本身的認知和轉型道路的思考,也變成了越來越自覺的行為。
趙紫陽關於開放黨禁、乃至“培植”反對黨觀點的提出,標誌著他對中國轉型問題的理解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一方面,這反映了一位軟禁中的政治家對國家前途的深深憂慮和思索,他不希望當政者囿於一黨私利拒不改革,最終導致天下大亂;另一方面,這也說明趙對轉型力量的思考兼顧到了兩個方面,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