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以典型案件之弦奏響法治的樂章──《薄熙來案件的罪與罰》
全國關注、舉世矚目的薄熙來案件,隨著2013年10月25日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二審裁定“駁回薄熙來上訴,維持原判”而塵埃落定。在一段時間內,薄熙來案件成為國內外關注的焦點和公共空間熱議的話題。圍繞薄熙來案件的各種聲音和觀點不斷彙集、碰撞、博弈和交鋒,在中國社會各領域引發廣泛迴響。薄熙來案件是繼20世紀80年代初期由最高人民法院特別法庭對“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案”審判以來,最為引人注目、社會影響最大的黨和國家領導人涉嫌犯罪的嚴重刑事案件,必然會在我國司法史和反腐倡廉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我們有理由相信,這場被海外稱之為“世紀審判”的案件,必將載入我國現代法治的史冊,並對我國法治發展乃至政治和社會發展進程產生深遠影響。深入研究薄熙來案件的相關法理、法律問題,探討其對於我國法治當下的意義和對未來的可能影響,總結其帶給我們的啟示和教訓,不僅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而且富有深遠的實踐意義。
作為我國刑事法學研究的專門性學術研究機構,北京師範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一直以來十分關注中國刑事法治建設領域的重大事件、注重研究刑事司法實踐中的典型案件。對這些典型案件的深入研究,不僅豐富了我國刑法學研究的內容,促進了刑法學相關理論的發展,而且對進一步推動我國刑事司法、立法和刑事法治建設的發展也起到了積極作用。為了深入研究薄熙來案件的相關法理、法律乃至社會問題,進一步促進我國刑事法學理論和刑事立法司法的發展,北京師範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組織編輯出版這本《薄熙來案件的罪與罰》。
本書圍繞薄熙來案件及其審判,收錄了70餘篇較有份量的研究論文、短論或者時評,可以說是薄熙來案件研究的集大成者。這些文章的作者,有的是學養深厚的著名學者,有的是思想活躍的青年學人,有的是勇擔道義的新聞記者,還有的是關心中國法治發展的海外友人。他們從不同視角對薄熙來案件及其審判進行了觀察與思考,無論是洋洋萬言的長篇宏論,還是短小精悍的精彩短論,抑或還是發人深省的犀利時評,都不乏真知灼見,為我們提供了一場豐盛的學術盛宴。
全書在內容上共分“主題論壇”、“意義聚焦”、“實體探討”、“程序之維”、“新聞時評”、“域外回聲”和“附錄”七部分。其中,“主題論壇”部分收錄的是本人與彭新林博士合作撰寫的一篇較為全面、系統研究薄熙來案件審判法理問題的專題論文,約六萬餘字,對薄熙來案件的背景情況、法治意義、程序法問題、實體法問題等進行了較為系統的梳理和研析,通過這幾個主題,讀者能快速地瞭解薄熙來案件及其審判涉及到的主要法理、法律問題,這部分也可以說是本書的“重頭戲”。“意義聚焦”部分收錄的主要是探討薄熙來案件及其審判的法治意義、經驗啟示之類的文論,這些文章從反腐倡廉、人人平等、審判公開、司法公正、普法教育、民意表達、法治發展等多個角度展示了薄熙來案件的複雜場域,揭示了該案及其審判對於法治的意義和帶給我們的啟示與教訓,確實引人深思、發人深省。“實體探討”部分收錄了專門研究薄熙來案件定罪量刑問題的論文。這些論文從刑事實體法的角度對薄熙來案件涉及的具體犯罪、量刑輕重、受賄罪及貪污罪構成要件的理解與適用、濫用職權罪的認定等問題進行了有針對性並有一定深度的研究。其中,既有對薄熙來案件之定罪與量刑的肯定,又有對高官貪賄案件之認定與處罰的反思,還有對促進我國刑事法治發展的期許。“程序之維”部分收錄的是側重研究薄熙來案件訴訟程序問題的文論或者訪談。薄熙來案件特別是其審判中的程序問題尤為世人津津樂道,也是該案一審庭審中突出的亮點和看點。本部分收錄的這些文章也都是涉及薄熙來案件及其審判的程序公正、審判公開、非法證據排除、辯護權保障、證人出庭作證、證據採信等程序問題,或是對薄熙來案件審判程序正義的肯定贊許,或是對薄熙來案件有關證據的分析論證,或是對完善我國刑事訴訟法的有益建言,這些都有助於我們更加全面、深刻地體悟到薄熙來案件及其審判所彰顯的正當程序和司法正義。“新聞時評”部分收錄的則是國內新聞媒體對薄熙來案件所作的代表性社論或者時事評論。這些時評思想性、針對性和時效性較強,語言簡潔明快,觀點敏銳清晰,講道理淺顯易懂,弘揚了鞭撻腐敗、激濁揚清和崇尚法治的主旋律。“域外回聲”部分收錄了部分海外媒體和人士對薄熙來案件的評論文章。這些文章為我們瞭解國外境外對薄熙來案件及其審判的態度、立場和看法,提供了一個域外的觀察視角。“附錄”部分所收錄的是薄熙來案件審判的庭審紀實和法律文書,有助於讀者全面、客觀瞭解薄熙來案件及其審判的真實情況。
可以說,本書的整體設計,既考慮了主題的集中性,突出重點,合理安排本書的內容結構,注重對薄熙來案件法理、法律問題的思考,著力解決薄熙來案件涉及的實體法和程序法問題,又考慮了視野的開闊性,不囿於案件本身,而是積極挖掘案件背後的法治元素乃至社會意義,重視從多方位、多角度來思考和探討薄熙來案件所引發的深層問題。相信本書的出版,會有助於法學界乃至全社會更加全面而深入地瞭解薄熙來案件所涉及的實體與程序、立法與司法、法治與政治等問題,會對促進我國刑事法治的發展帶來積極的影響。
法治建設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改革開放30多年來的法治發展,也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立法完善的過程,而且是一個不斷受到司法實踐推動和社會發展影響的逐步完善的過程。正是在這種司法實踐中,我們的法治觀念才得以不斷地變革和進步,進而在更深遠意義上推動我國的法治尤其是刑事法治的發展和完善。作為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標誌性案件,薄熙來案件不失為是我國當代民主法治進程中一塊厲行法治的試金石,其所引發的民眾對正義的激辯、對反腐的態度、對法治的訴求、對改革的期盼,都具有十分深遠的意義。而也正是這樣一個個極富現代法治意義的典型案件,不斷地助力於我國現代法治的發展,也推動著我國刑事法治建設穩步前進。從這個角度看,薄熙來案件確實是一種經典。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道路會越走越寬廣,法治中國的夢想一定能夠早日實現!
最後,衷心感謝出版社對本書出版的鼎力支持,也感謝責任編輯為本書出版所付出的辛勤勞動,正是他們的支持和幫助保證了本書的及時出版。
北京師範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院長
趙秉志教授謹識
甲午年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