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依賴於信息技術和媒介工具的發展,各種虛擬社群和影像已經融為了人們日常生活的重要肌體。不管是移動端的虛擬社交,還是影視播放終端所呈現的影像,這些不斷增構的虛擬田野使得傳統社會學田野研究方法的適用性面臨挑戰。
電影中所積累的不同於現實的“經驗”事實,為社會文化研究提供了第二手的經驗材料。在電影這個特殊鏡像呈現的虛擬現實中,人際關係和社會關係、行為準則等也會受到相應的制約。面對建基於特殊語法規則的虛擬田野,採用特定方法對既成的影像客體進行參與觀察,在理解與被理解的互動前提的實現下,最後所形成電影文化的判斷,這一系列的過程探索即依據于“虛擬民族志”的介入。
科學範式的民族志影片與電影的民族志研究方法是兩個不同的範疇。本書運用虛擬民族志的方法來開拓電影研究的途徑時,分別從電影現象的建構、電影文化的推演、邏輯的他者和他者的邏輯等四個部分,結合有關電影中虛擬田野的定位、在線參與觀察的實現等,以實現文化安全為目的,嘗試解析電影的文化模式,實現電影研究方法的拓展。在深入電影內部的文化結構時,虛擬民族志成為研究電影中社會科學經驗的一種方法應用其中。
彭流螢,中國文聯電影藝術中心副研究員,《電影藝術》責任編輯。中國藝術研究院廣播電視藝術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博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