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内斯特魯克
自2012年以來一直就職于北京語言大學英語系。之前,他一直在北京幾所私立學校和國際學校任教。在前往中國之前,他在歐洲是一位研究院和大學講師,曾任教于曼徹斯特大學(之前也任教於諾丁漢、萊斯特、曼徹斯特城市大學以及法國梅斯,也在羅馬和維也納從事研究工作)。彼得獲得了英語語言文學一級學位,並在諾丁漢大學獲得批評理論碩士和博士學位,研究主題是文學與現實之間的複雜關係,也是其他研究者仍在研究的課題。
彼得的研究領域包括了中國文化的各個方面,特別是傳統和現代藝術、攝影(重點是黑白攝影)、建築以及傳統園林、文學理論和歷史,戲劇和表演理論等等,關注的領域從其出版物中即有所反映。
出版的專著包括:《模仿論》(Hypsosis Press: 2008年);《工業美學:798與設計師廣場(Hypsosis Press: 2009年版),於鳳革攝影,2014年由亞馬遜再度發行;《藝術中的時間修辭:視覺文化中的熵、永恆與烏托邦》(Lambert Academic Press: 2011年),本書是藝術史、攝影史和建築史文集;《北京陽光景致:視覺人類學》(Project Grin: 2012年版);《模仿/反模仿》(Grin Verlag: 2013年),是2008年《模仿倫》的修訂版;《北京人:關於無聊厭倦的12個反思及編後記》(Grin Verlag, 2014年版);《威廉?福克納:僭越的美學》(Amazon, 201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