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道模型達人——徐志綱的作品完整記錄★
★指尖重現歷史車站,也重拾遺落的時光;
這不只是模型,而是臺灣人曾經的生活百態★
你還記得,你曾經在哪一站下車?
你是否還記得,那個等你回家的月臺?
在這本書裡,鐵道不只是鐵軌與火車,而是你我心中的記憶地圖。模型創作者徐志綱,用雙手與心,重現臺灣一座座已消失或正在遠去的老車站、平交道與號誌樓。每一個微縮場景,都是對青春、土地與時代的深情回望。
從疫情封鎖中誕生的創作能量,從音響工程轉身為模型記憶職人,徐志綱打造的不只是比例與技術,更是充滿故事與溫度的微縮現場──
那些熟悉的場景、那些離開卻還記得的地方,都在這本書裡,等你回來看看。
˙收錄共17座模型,包括富岡、岡山、菁桐、北港、新北投、臺北機廠、太麻里等鐵道經典場景
˙重現消逝中的臺灣鐵道風景與人情記憶
˙近100張模型精采圖照及特寫
本書特色
1. 重現消失的鐵道風光
本書收錄17組的鐵道模型,每一組都是徐志綱收集各方資料與實地踏查而製成的經典車站,站站精采又經典。
2. 豐富圖文完整呈現模型樣貌
徐志綱在模型各處加入滿滿細節,從各個角度都能發現不一樣的小故事,此書以大量圖照呈現出最完整的模型樣貌。
3. 美學設計X地景敘事
徐志綱透過比例、材質與配色精心設計,展現各車站獨有的視覺美感,更完整表達車站周遭的地景樣貌。
4. 一本收藏絕版風景的歷史書
書中記錄許多已拆除或改建的老車站樣貌,以及80~90年代的臺灣生活原貌,具有歷史教育價值。
作者簡介:
作者/徐志綱
模型創作者、臺灣鐵道模型粉專主持人,也是一位音響工程師,長年服務各式展演、音樂祭、公司活動,負責燈光、音響與DJ演出。疫情期間因工作中斷,開始專注於鐵道模型創作,逐步建立個人風格,以1:80比例打造臺灣各地鐵道風景與車站記憶。
創作特色為「情感導向的場景記錄」與「敘事型模型設計」,從歷史照片考證、現地踏查、場景搭建、光影安排到人物擺放,每一步都注入個人記憶與對土地的情感。
代表展覽與合作包括:
「2023遠百鐵道節」全臺巡迴展、《七堵鐵道時光故事展——穿越百年記憶之旅》特展、富興工廠展出的「軌跡巡迴」鐵道模型展、北港文化中心的「臺灣經典鐵道風情展」、富岡鐵道藝術生活節等。
2021年創立Facebook粉專【臺灣鐵道模型】,致力於推廣臺灣鐵道與微縮文化,深受鐵道迷與在地居民喜愛及共鳴。
採訪撰文/王致凱
世新大學廣電系電影組,寫過劇本、小說,最想做的事是用簡單的文字寫出好看的故事。曾任兒童雜誌編輯十餘年,採訪過許多職業達人,擅長挖掘採訪人物隱藏的情感、發現不平凡的事物。作品有《守護台灣的海空英雄》、《即刻救援的陸上英雄》繪本,《不得了!超有料的體育課──古代人更瘋運動》(以上皆為小木馬出版)榮獲2024好書大家讀年度兒少最佳讀物。
推薦序
推薦序1
巧手奪天工 火車成驚豔 彩藝做模型 鐵道可傳承
交通科學技術博物館 館長 蘇昭旭
第一次看到徐志綱的模型創作,就深感這是一件件美妙的藝術。當時我應邀主辦單位去演講,也在那個場合認識了他,幾年過去了,志綱持續創作,而我對他作品的讚賞也仍然相同。
談到鐵道模型的藝術創作,在臺灣,這是一個專業領域。首先以「鐵道」來說,多數專業集中在交通科學。而鐵道迷喜歡攝影、旅行,但投入創作的並不多,因為鐵道模型,涉及到數學、電學的運用,上色涉及到藝術的精工,可以說是一個極端冷門的領域。
其次以「藝術創作」來說,模型藝術創作,是在立體的物件上畫畫,結合平面與立體藝術,是非常高的難度,畫在物件上比畫在紙上難,除非是這個領域的藝術家,大概沒有人理解這個創作的辛苦。
而徐志綱的鐵道模型創作,結合上面兩個冷門領域,帶大家穿越時空,還原臺灣鐵道不同時空背景的場景。我曾多次造訪在日本的大宮鐵道博物館,英國的約克博物館,裡面的作品都沒有他的作品細膩。所以我用標題這首詩來形容他的成就,就是「巧手奪天工,火車成驚艷,彩藝做模型,鐵道可傳承」。
期盼許久,徐志綱的作品,終於要出書了,我真心希望,透過這本書,大家可以認識這位國寶級的人物,以及他作品中的獨特風貌。
推薦序2
小舞臺、大劇場
中華民國鐵道文化協會監事 許乃懿
模型可以看作是個劇場,舞臺不大,可是演出可以劇力萬鈞。劇中有許多人物(包括動物、物品),只是不會動,也不講話,定格在一個空間中。布景也不單純只是道具、背景,它們也是主角,敘說著某個故事。賦予這個舞臺、劇場生命力的是製作這些人偶、場景的人。
模型既擬真卻也十分虛幻,呈現現實不可能存在的場景,比如關公戰秦瓊,也可以非常的真實,但又存在於不實的時空之中,端看作者的想法。要做到接近真實的呈現(不可能100%跟真的一樣),並不是容易的事,要有足夠的佐證資料,充實的知識背景,以及巧妙的雙手。在我看過的鐵道模型當中,志綱的作品特別能引起我的共鳴,因為他的細節最講究,主角雖是火車,可是要能夠融入場景,而且符合史實,火車與場景相互輝映,再加上人偶的適時帶入,更有畫龍點睛或錦上添花的效果。甚至,像是房屋當中的家具、牆上的海報、月曆等也都不馬虎;人物的表情、動作也都不難看得出他們在做什麼,令人莞爾一笑。
當然,這些模型所做的場景,很多已經滄海桑田,只能在夢中相見了。這也正是模型的價值,讓”Yesterday Once More",我想這是志綱的得意項目。我也期待他精益求精,更上層樓,透過這些小舞臺,展現大劇場,既讓更多人了解臺灣的鐵路,同時也認識臺灣的歷史與臺灣之美。
推薦序1
巧手奪天工 火車成驚豔 彩藝做模型 鐵道可傳承
交通科學技術博物館 館長 蘇昭旭
第一次看到徐志綱的模型創作,就深感這是一件件美妙的藝術。當時我應邀主辦單位去演講,也在那個場合認識了他,幾年過去了,志綱持續創作,而我對他作品的讚賞也仍然相同。
談到鐵道模型的藝術創作,在臺灣,這是一個專業領域。首先以「鐵道」來說,多數專業集中在交通科學。而鐵道迷喜歡攝影、旅行,但投入創作的並不多,因為鐵道模型,涉及到數學、電學的運用,上色涉及到藝術的精工,可以說是一個極端冷門的領域。
其次以「藝術創作」來說,模型藝...
作者序
出版序
讓我們一起記得
大景文創出版社總編輯 陳怡璇
在第一次看到志綱的模型作品時,我們幾乎是屏住呼吸地望著那些小小場景。熟悉的站牌、斑駁的屋瓦、轉角的紅磚牆,一一從記憶深處浮現——彷彿有人 在耳邊說:「妳還記得這裡嗎?」
這不是一場懷舊的浪潮,而是一次真誠的回望。
徐志綱不是職業藝術家,也不是受過正規模型訓練的職人。他是一位曾在音響現場打拼的創作者,從疫情開始,以雙手與情感一寸寸重現臺灣鐵道風景。他的作品不炫技、不鋪張,卻每每讓人駐足、低頭、凝視良久。
在這個變動劇烈的年代,我們相信這樣一本書的出版有其必要: 它不是在記錄模型,而是在保存「我們的曾經」。那些正在消失的老車站、號誌樓、月台邊的人情味,都被志綱收進了比例尺裡,成了可以握在手裡的時光。
大景文創出版這本書,是希望能讓更多人看見這樣的微光。不只是鐵道迷或模型玩家,而是每一位曾經走過、停過、懷念過這塊土地的人。
願你在這些場景中,找到自己的起點與終點,也找到願意記得的勇氣。
作者序
獻給記憶裡有鐵道的你
徐志綱
我是徐志綱,一位音響工程師,也是一位對臺灣鐵道文化著迷的模型創作者。在發生疫情之後,那段幾乎讓人迷失方向的空白裡,我重新拾起模型創作,用雙手將記憶與土地的風景,一點一滴地拼回來。
火車與鐵道,對我而言是一種能量。它穿越城市與鄉村的風景,乘載別離與重逢。當許多老車站被拆除、舊鐵路改道,我選擇用模型保存它們。每一座車站、每一段鐵軌,每一個看似不起眼的細節,都記錄著時代與人的故事。當模型能勾起觀眾的回憶,它就不再只是冷冰冰的物件,而是有體溫、有靈魂的場景。
這些作品曾在雲林北港文化中心、富岡鐵道藝術生活節等地展出。2021年,我開設了粉專【臺灣鐵道模型】,原本只是分享創作紀錄,沒想到吸引了無數鐵道迷、在地居民留言回應。
有人說:「這就是我爸當年工作的地方。」
也有人說:「我阿公就是在這站走進人生的最後一段。」
這些留言讓我知道,我做的事情,是有意義的。
這本書是我創作旅程中的一座車站。它不單單是模型攝影集,而是一份獻給每個記憶裡有鐵道的人。那些風景與人情,曾出現在臺灣的土地。如果你也曾在月臺邊等過誰、或從車窗邊望過遠方,我希望你能在這些微縮時空裡,找到曾經屬於自己的那一站。
出版序
讓我們一起記得
大景文創出版社總編輯 陳怡璇
在第一次看到志綱的模型作品時,我們幾乎是屏住呼吸地望著那些小小場景。熟悉的站牌、斑駁的屋瓦、轉角的紅磚牆,一一從記憶深處浮現——彷彿有人 在耳邊說:「妳還記得這裡嗎?」
這不是一場懷舊的浪潮,而是一次真誠的回望。
徐志綱不是職業藝術家,也不是受過正規模型訓練的職人。他是一位曾在音響現場打拼的創作者,從疫情開始,以雙手與情感一寸寸重現臺灣鐵道風景。他的作品不炫技、不鋪張,卻每每讓人駐足、低頭、凝視良久。
在這個變動劇烈的年代,我們相信這樣一本書的出版有...
目錄
目次
推薦序/巧手奪天工 火車成驚豔 彩藝做模型 鐵道可傳承 蘇昭旭
推薦序/小舞臺、大劇場 許乃懿
出版序/讓我們一起記得 陳怡璇
作者序/獻給記憶裡有鐵道的你 徐志綱
第一月臺,模型主線──一探徐志綱製作心路歷程
岡山車站
菁桐車站
屏東糖鐵
北港車站
新北投車站
富貴車站
高雄港站號誌樓
富岡車站
臺北機廠
基隆站場
太麻里平交道
第二月臺,模型支線──徐志綱作品中不可或缺的關鍵元素
新竹車站
臺中車站與市區鐵道
七堵車站
北投車站
臺中吊腳樓
目次
推薦序/巧手奪天工 火車成驚豔 彩藝做模型 鐵道可傳承 蘇昭旭
推薦序/小舞臺、大劇場 許乃懿
出版序/讓我們一起記得 陳怡璇
作者序/獻給記憶裡有鐵道的你 徐志綱
第一月臺,模型主線──一探徐志綱製作心路歷程
岡山車站
菁桐車站
屏東糖鐵
北港車站
新北投車站
富貴車站
高雄港站號誌樓
富岡車站
臺北機廠
基隆站場
太麻里平交道
第二月臺,模型支線──徐志綱作品中不可或缺的關鍵元素
新竹車站
臺中車站與市區鐵道
七堵車站
北投車站
臺中吊腳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