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格里拉在西藏有另一個名字,香巴拉。由於多年生活在西藏的緣故,我個人更認同這個香巴拉。有一首旋律美極了的民歌:「有一個美麗的地方/人們都把它嚮往/那裡四季常青/那裡鳥語花香/它的名字叫香巴拉/傳說是神仙居住的地方。」香巴拉確乎是藏族心裡的天堂。
羅塞貝莉10歲的時候,第一次從她爸爸那裡知道了香格里拉,開始了她最初的關於這個奇幻之地的想像。18歲時的羅塞貝莉曾經有過一個她自己的香格里拉,是她家鄉一處樹林中屬於她個人的秘地,那裡藏著她的寧靜與玄思,藏著一個少女的天堂之夢。她的香格里拉之旅是從家鄉的樹林中起航的。
第一個真切的香格里拉對年輕的羅塞貝莉來得太快太突然了。那是她第一次到北京,她住進了香格里拉酒店。對她而言,曾經激發出無限想像的東方名字具體為「富麗堂皇的大門,水晶般閃閃發光的枝形吊燈……覆蓋著上好白色亞麻布的活動小桌送來了裝在銀器裡的早餐」。而當時她只有19歲。是她的幸運還是她的悲哀呢?
2000年她22歲。她來到中國雲南一個叫中甸的小城。給她的印象是大地的木材、石塊、泥土搭建的房屋,她想像它們是從大地中生長出來的,想像它們最終回歸大地。她還記住了不和諧的鋼筋水泥建築物和更不和諧的漫天飛舞的白色塑膠袋。中甸的記憶中最有價值的是幾乎不流逝的時間和從容不迫的生活。
當時她沒有想過(絕對想不到),這裡在一年之後將更名為令她魂牽夢縈的香格里拉。
這裡就是香格里拉。
這裡就是香格里拉!
這裡就是香格里拉?
中甸於是成了羅塞貝莉一來再來的地方。她當然喜歡這裡;豈止是喜歡,說迷戀也不為過。但她的香格里拉夢已經開始透光,夢似乎不再是夢。一個具體的夢之地本身就是一個悖論。因虛無而美妙的夢想被具體被定格,就像為混沌開出七竅一樣,想像突然走到了盡頭。「神話消失了,按照自己的觀念來定義香格里拉的那種自由永遠消失了。」
中甸的再命名生出了令人目眩的光環,真如雨後霓虹一般絢麗,也如霓虹一般短命。今天的香格里拉與周莊、曲阜、亞龍灣一般無二,都只是中國旅遊地圖上的一處景點,如此而已。幻覺不再。但是羅塞貝莉還是愛上了美麗的雲南,她把這裡當做青春的駐腳地,她在這裡住下來,往返於德欽、中甸、梅里雪山之間的壯觀。她拍了很多照片,結識了更多的藏族朋友,她逐漸把自己融入到那片偉美的山川之中。
我沒見過羅塞貝莉,我更願意想像她是個美麗的女孩,因為這些充滿靈性的文字,也因為她充滿虔誠的香巴拉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