膚淺的提倡「國際化」,是顯露故步自封心態,倒不如坦白承認臺灣還有一段路要走。臺灣要有新的活路,就要「主動迎向世界,而不是等待世界降臨」。這句結語,十分精警。謹引它與讀者共勉!這也是我熱誠的向大家推薦這本書的主因!
——加州大學教授石漢樁
本書作者因多年受邀到歐洲、北美洲、東亞以及東南亞等十餘國各大學擔任客座教授與講學,在客座期間的在地生活、人際來往、教育觀光參訪……等,雖天涯交遊,然仍不忘故里——臺灣。因此以學人眼界,從政治經濟、教育文化、生活習慣、交通飲食等各層面分析異國值得臺灣借鏡的地方,提出改善建議;在不崇外的原則下,也毫不掩飾為臺灣感到驕傲。
全書共25篇,包括
環保綠能篇(丹麥)——波羅的海的異世界——風力發電機
色彩經濟篇(希臘)——窮得有個性——小島經濟學
技職教育篇(奧地利)——多金的手上乾坤——開鎖五千臺幣
電影文創篇(比利時)——布魯日——在布魯日
節慶經濟篇(義大利)——真面具假面具——威尼斯嘉年華
國際人才篇(盧森堡)——一個沒有大學的國家——卻最有錢
族群文化篇(法國)——巴黎症候群——臺灣其實很棒
教育思維篇(歐洲)——全世界都是大學——貴嗎?
……
作者以各種數據資料、實際例證、親身經驗、體會感受,在各種國際交流中,細膩、深度的觀察國際政治、經濟、教育、社會、族群、文化、人才競爭、飲食、節慶等多元領域,而後回看臺灣,予以比對、分析與建言,為臺灣的前途提出用心良苦,語重心長的看法,值得有識之士一賞。
作者簡介:
盧國屏
學歷:成功大學中文系文學學士
政治大學中文所文學博士
經歷:淡江大學中文系教授
奧地利、德國、波蘭、日本、韓國、中國、泰國、
美國、加拿大等地大學之客座教授、客座研究員、講座教授。
著作:《漢語解釋與文化詮釋學》(五南)
《當代文字學概論》(五南)
《聲韻學十六堂課》(五南)
《漢語語言學》(新學林)
《爾雅語言文化學》(學生書局)
譚銀順
學歷:漢陽大學中文系文學學士
政治大學中文所文學碩士
經歷:韓國首爾語言學院漢語與中文教師
著作:《唐寅生平及其詩文研究》
章節試閱
1.【環保綠能篇】→丹麥
波羅的海的異世界—─風力發電機/盧國屏
歐洲的環保綠能觀念與政策領先全球,更是最早設置離岸風電的地區,在1991年丹麥便安裝了第一座離岸風電廠。到2014年總計已有69座離岸風電廠,以發電量而言,英國第一,丹麥第二,其次為比利時、荷蘭、瑞典、芬蘭、愛爾蘭、西班牙、挪威,葡萄牙。到了2018年以全球風力裝置數量而言,英國第一占36.3%、德國第二占28.4%,第三為中國有14.8%(Environmental and Energy Study Institute環境與能源研究所https://www.eesi.org/。World Wind Energy Association世界風能協會https://wwindea.org/)。
2011年3月,我開車離開丹麥哥本哈根(Copenhagen),往瑞典馬摩爾(Malmo)出發,那是一個淒風苦雨的黃昏。
這段路必須駛上總長16公里,橫跨波羅的海與兩端國境著名的奧瑞桑橋(Øresund Bridge),橋高於海面60公尺,宛如凌空巨龍。這日,海上霧氣漫天,伴隨陣陣四方紛來的強風,在陰雨的昏暗中,橋上幾乎沒有別的車輛,眼前盡是我無法言語形容的異次元世界,像哈利.波特或蝙蝠俠裡陰黑的場景。(如圖1-1∼圖1-3)忽然間,一支挺立海面的白色小風扇,怪異的加入陰黑場景之中,而後一排、又一排,最後一整片、一整片的聳立眼前。那是風力發電機,眼前大海上無盡的陰黑與純白對比,是我人生畫面中從未出現的異次元世界。橋很長,天很暗,風扇很白,我的心跳莫名加速,感覺航向未知。淒風苦雨中,腦海裡閃起了故鄉臺灣。臺灣有的是海,都是海,海風時而強勁,除了核電的對立爭吵外,為什麼我們的海上風扇很少。(如圖1-4)
風力發電,在臺灣有正反兩面意見,贊成的說臺灣每年約有半年以上的東北季風期,風力資源相當豐富。新竹湖口、關西臺地的部分山區、中南部海濱及離島,都很適合風力發電。估計臺灣可利用風力發電總潛力在10億瓦以上。臺灣的風力資源豐富,若能積極開發與利用,則不僅可提高電力的供應能力,有助於電力的穩定供應,而且可增加本土性自主能源的比重,減少對外的能源依賴度;同時也有助於落實能源多元化的目標。
反對者則認為臺灣不適合,因為風力發電效率低、成本高、發電機組所需腹地大、臺灣夏季用電量高,發電效率卻最差,而且建廠所需土地成本過高。2013年環保署環評大會第一次否決了位於桃園大園、新屋的國內風力發電機組申設,業者不服氣,認為是馬政府支持核四,才故意刁難綠色能源。
臺灣的風力發電只占全電力1%,在正反意見仍有對立的情況下,我們來看看世界各國發生了什麼事。根據國際能源署IEA(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2011年統計,風力發電占丹麥能源30%、葡萄牙18%、愛爾蘭16%、西班牙15%、德國8%、瑞典5%,歐盟各國平均10.5%,但驚人的是:可再生能源占歐盟所有電力71%。
1.【環保綠能篇】→丹麥
波羅的海的異世界—─風力發電機/盧國屏
歐洲的環保綠能觀念與政策領先全球,更是最早設置離岸風電的地區,在1991年丹麥便安裝了第一座離岸風電廠。到2014年總計已有69座離岸風電廠,以發電量而言,英國第一,丹麥第二,其次為比利時、荷蘭、瑞典、芬蘭、愛爾蘭、西班牙、挪威,葡萄牙。到了2018年以全球風力裝置數量而言,英國第一占36.3%、德國第二占28.4%,第三為中國有14.8%(Environmental and Energy Study Institute環境與能源研究所https://www.eesi.org/。World Wind Energy Association世界風能...
推薦序
推薦序
和國屏銀順夫婦認識,快二十年了。我們第一次見面,是我到淡江大學參加會議。當時國屏是中文系系主任。他的辦事魄力和專業學識,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之後我又多次訪問了淡大,而國屏也兩次回訪了我任教的沙加緬度加州州立大學。我們並聯手合辦了一個漢學國際會議。經過多次的交往,我對國屏的學養和興趣,更增加了認識。尤其是對他大力推行中國文字立體化的計劃,甚感興趣,覺得很有創意和富有商機。它顯示了國屏並不是象牙塔裡的學究,而是腳踏實地的文化工作者。
在2005-2006年,國屏來了加州當訪問學者。他和太太銀順及兒子楚楚成了我的近鄰。我和內子跟他們一家接觸的機會更多了。發現他們的性格都很外向,有豐富的幽默感,更有尖銳的「見人所不見」的觀察力。在加州生活的一年裡,他們對美國的社會文化作了全盤的投入和深刻的思考,也不吝嗇的和我分享了他們的見解和分析。
在美國的一年似乎更增強了他們對在異國生活的興趣。銀順和楚楚移居了加拿大,國屏則回臺灣繼續任教。但一有機會,他們便客座訪問各國的大學。他們的足跡,遍及歐洲、北美洲、東亞以及東南亞。或長達一年,或短至數週。他們不僅僅遊歷了這些國家,觀賞了當地的景點。更難得的是他們也投入了當地的生活方式,了解了當地的文化和習俗。他們在出國外訪前都做了詳細的研究和準備,充分掌握了造訪國的風土人情和相關數據。讓他們避免成為走馬看花的觀光客,或是瘋狂購物的消費者;相反的,他們是開放胸懷,擁抱世界的國際人。
這本書是他們十多年來遊歷各國的見證和結晶。它不是一本遊記。它是對國際文化的一個反思。它表達的是一個「縱觀世界,心繫臺灣」的情懷。它裡面所列的文章,篇篇都是從政治經濟、教育文化、生活習慣、交通飲食等各個層面來分析異國值得臺灣借鏡的地方,從而提出可以改善臺灣社會的建議。每篇的字裡行間,都充分表現作者對臺灣的熱愛和關切。他們既欣賞外國的傲人之處,但他們絕不崇外。與此同時,他們也對臺灣的不善之處提出批評,但他們也毫不掩飾的為臺灣感到驕傲。他們在本書裡為臺灣的前途提出用心良苦,語重心長的看法。
「我們離世界有點遠」是一個讓人尋味的書名。耐心的讀者,卻不難了解作者的用心和感慨。他們指出膚淺的提倡「國際化」,是顯露著故步自封的心態,倒不如坦白的承認臺灣還有一段路要走,才能達到真正的國際化。臺灣要有新的活路,就要「主動迎向世界,而不是等待世界降臨」。這句結語,十分精警。謹引它與讀者共勉!這也是我熱誠的向大家推薦這本書的主因!
加州大學教授
石漢椿
於美國加州
推薦序
和國屏銀順夫婦認識,快二十年了。我們第一次見面,是我到淡江大學參加會議。當時國屏是中文系系主任。他的辦事魄力和專業學識,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之後我又多次訪問了淡大,而國屏也兩次回訪了我任教的沙加緬度加州州立大學。我們並聯手合辦了一個漢學國際會議。經過多次的交往,我對國屏的學養和興趣,更增加了認識。尤其是對他大力推行中國文字立體化的計劃,甚感興趣,覺得很有創意和富有商機。它顯示了國屏並不是象牙塔裡的學究,而是腳踏實地的文化工作者。
在2005-2006年,國屏來了加州當訪問學者。他和太太...
作者序
前言(代自序)
如果這本書不斷的拿世界與臺灣做比較,
那麼其目的依然是為了自己所居的家鄉。
此書以各種數據資料、實際例證、親身經驗、體會感受,在各種國際交流的機會中,細膩深度的觀察國際政治、經濟、教育、社會、族群、文化、人才競爭、飲食、節慶等多元領域,而後回看臺灣,予以比對、分析與建言。這不是一本旅遊書,而是提供見解觀點與建議的學術書。
我們在2005到2006年旅居美國加州,時任加州大學沙加緬度分校客座教授,結束後因著移民再遷居加拿大溫哥華,又持續與北美漢學界有許多交流。2010到2011年旅居奧地利維也納,受聘維也納大學漢學系客座教授,與歐洲許多漢學單位進行交流,例如斯洛伐克大學,德國科隆、波昂大學,捷克查理大學等,那年造訪了許多歐洲國家。
這書裡多數文章的初稿是2014到2015年旅居東京時所寫,當時受邀於日本早稻田大學文學院擔任客座研究員。非常舒適的學人宿舍、無比愜意的東京日常,於是我們開始提筆記錄因國際移動而深植心中的種種感受與心得,點點滴滴為了臺灣。
那些年把北美、歐洲與日本兜了一大圈,看了許多東西方文明、社會與文化,包括到處都有的乞丐、遊民;各國社會的反差對比;還有那年中東茉莉花革命時,在維也納老城區每日必有的各國示威遊行集會,例如對埃及獨裁總統穆巴拉克的怒吼。於是在東京時,開始書寫存放心中多年的:「臺灣與世界」。或許是早稻田大學給了我們很多啟發,從謹嚴的學術殿堂到黃澄澄的銀杏葉,還有那雪白櫻花鋪滿的神田川,使我們覺得似乎該記錄些什麼才是。
初期的稿子放了一年多,2016年我們又旅居泰國曼谷,時受曼谷大學國際學院之邀,在「Asia Summer Program(亞洲夏季課程)」中擔任客座教授開設課程。當時我倆的母校政大,因為規定至少兩門英語授課課程作為新聘教師的條件,於是「什麼叫國際化」就能把臺灣吵得沸沸揚揚,如同曼谷天氣的火熱。那時我們在曼谷大學回看家鄉,只覺辛酸沉悶與陰暗,我們正因曼谷大學積極的國際化而來為客卿,政大卻在鬧笑話。感慨之餘,把這事也一定要補進書裡,一吐為快。於是文章又多了幾篇。
這本書或介紹或談論各國的經濟與政策、人文與藝術、城市風華、教育與人才,各種從我們工作過程與行旅途中,親身接觸的經歷集結而出。與國會大廈前因金融海嘯撙節計畫而示威的希臘大叔們的對話、在日本釧路陌生變成同桌飲酒的環保科技白領朋友、震撼且感觸良多的多瑙島音樂節;瑞士洛桑管理學院2014「國際人才競爭力報告」《2014 IMD WORLD TALENT REPORT》,令人憂心的臺灣表現,光語言能力一項馬來西亞世界排名15、印尼23、臺灣35,所有項目總排名大馬第5、印尼25、臺灣27,堪慮的臺灣國際人才競爭啊。所有這書中所寫、所論、所評或許不夠專業,但所見所感只因學者必須展現良知,為了自己的鄉土與後代。
2017到2018我們又有幸客居德國波昂,因為Ralph Kauz(廉亞明)主任之邀,擔任了波昂大學漢學系客座教授。再次回到認知與感受本就深厚的歐洲,又重溫了多年來的深刻聞見。當時檢視多次書中的小文,擔心有沒有漏掉了想流露的故鄉關懷,於是又補了幾篇聞見。只是最終還是確認了:我們離世界有點遠,這我們是臺灣。
從2017年德國之後,公事私事之行旅還增加了: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土耳其、愛沙尼亞、拉脫維亞、葡萄牙、馬爾他、波蘭等地,例如與伊斯坦堡大學中文系的交流、在波蘭亞捷隆大學漢學系的客座授課等。許多國家持續地給了我們莫大震撼與教育,像我們很驚豔的保加利亞、愛沙尼亞,尤其波蘭,或許日後有緣再次提筆也未必。
書稿所述內容大致涵蓋過去十數年間事,寫作日期斷斷續續而不一,有些後來的增補會放在注解、或補入正文,像某些數據與資料的更新等,最近的甚至在完稿的這個月。總之內有掛一漏萬、時序偶差處,還祈讀者諒之。
特別感謝加州大學石漢椿教授(Richard Shek)為本書寫了序文,如果我們在爾後的國際化領域還算有建樹的話,那麼石教授就是引領我入門的恩師。也由衷感謝五南出版社副總編輯黃惠娟的優秀團隊,再次給我們支持與協助。
盧國屏 譚銀順
2021/10/15
前言(代自序)
如果這本書不斷的拿世界與臺灣做比較,
那麼其目的依然是為了自己所居的家鄉。
此書以各種數據資料、實際例證、親身經驗、體會感受,在各種國際交流的機會中,細膩深度的觀察國際政治、經濟、教育、社會、族群、文化、人才競爭、飲食、節慶等多元領域,而後回看臺灣,予以比對、分析與建言。這不是一本旅遊書,而是提供見解觀點與建議的學術書。
我們在2005到2006年旅居美國加州,時任加州大學沙加緬度分校客座教授,結束後因著移民再遷居加拿大溫哥華,又持續與北美漢學界有許多交流。2010到2011年...
目錄
目錄
推薦序/石漢椿
前言(代自序)/盧國屏、譚銀順
1.【環保綠能篇】
波羅的海的異世界—風力發電機(丹麥)/盧國屏
2.【色彩經濟篇】
窮得有個性—小島經濟學(希臘)/盧國屏
3.【城市交通篇】
城市藝術與風華—路面電車(奧地利)/譚銀順
4.【城市經濟篇】
丹頂鶴國際會議—寒雪中的競爭力(日本)/盧國屏
5.【技職教育篇】
多金的手上乾坤—開鎖五千臺幣(奧地利)/盧國屏
6.【經濟策略篇】
臺灣牛肉麵國際化理論與實務(日本)/譚銀順
7.【電影文創篇】
布魯日—在布魯日(比利時)/盧國屏
8.【人才經濟篇】
萬卷書不如一句話—魏院長的均富論(奧地利)/盧國屏
9.【文化啤酒篇】
法律啤酒四季—歷史文化味道(德國)/譚銀順
10.【節慶經濟篇】
真面具假面具—威尼斯嘉年華(義大利)/譚銀順
11.【節慶經濟篇】
賺人賺錢賺國際—這才是音樂節(奧地利)/譚銀順
12.【公共政策篇】
沒有配樂與旁白的公共意識(奧地利)/盧國屏
13.【國際人才篇】
文化遺產與人才競爭力—檳城(馬來西亞)/盧國屏
14.【文化城市篇】
文化才是城市的溫暖—臺北與波昂(德國)/譚銀順
15.【觀光思維篇】
就是涼亭茅草屋—也是小島經濟學(印尼)/譚銀順
16.【國際人才篇】
一個沒有大學的國家—卻最有錢(盧森堡)/盧國屏
17.【特殊經濟篇】
隱形巨人—幾乎看不見的國度(列支敦斯登)/盧國屏
18.【政經社會篇】
荷蘭很色—驚世駭俗的特色(荷蘭)/譚銀順
19.【族群文化篇】
巴黎症候群—臺灣其實很棒(法國)/盧國屏
20.【國際高教篇】
我們在曼谷大學的ASP(泰國)/盧國屏
21.【產學合作篇】
首爾地鐵2號線—漢陽大學站(韓國)/譚銀順
22.【政治社會篇】
不獨立也特立獨行的巴塞隆納(西班牙)/譚銀順
23.【教育思維篇】
全世界都可以是大學—貴嗎?(歐洲)/盧國屏
24.【霸權政經篇】
小心美國就在你身邊(美國)/盧國屏
25.【區域政經篇】
團結至少力量大—歐洲聯盟(歐盟)/ 盧國屏
後記 / 盧國屏、譚銀順
目錄
推薦序/石漢椿
前言(代自序)/盧國屏、譚銀順
1.【環保綠能篇】
波羅的海的異世界—風力發電機(丹麥)/盧國屏
2.【色彩經濟篇】
窮得有個性—小島經濟學(希臘)/盧國屏
3.【城市交通篇】
城市藝術與風華—路面電車(奧地利)/譚銀順
4.【城市經濟篇】
丹頂鶴國際會議—寒雪中的競爭力(日本)/盧國屏
5.【技職教育篇】
多金的手上乾坤—開鎖五千臺幣(奧地利)/盧國屏
6.【經濟策略篇】
臺灣牛肉麵國際化理論與實務(日本)/譚銀順
7.【電影文創篇】
布魯日—在布魯日(比利時)/盧國屏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