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寧的國家觀繼承並發展了馬克思與恩格斯的國家觀,是馬克思主義國家理論發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對國家問題的思考和研究,貫穿列寧革命的一生。十月革命和新經濟政策的實踐,是列寧國家理論發展三個階段的分割線,使列寧的國家理論實現了兩次飛躍。從遵循馬克思恩格斯的國家理論框架到指導俄國具體的革命和建設實踐,列寧的國家理論逐步豐富發展。本書力圖豐富列寧思想的研究、拓寬馬克思主義國家理論的視野,對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有所助益。
房靜雅,1990年生於山東棗莊,法學博士。現為中國科學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中國列寧思想研究會理事。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馬克思主義發展史研究。主要論文有《列寧晚年國家觀創新及其當代意義》《正確把握列寧國家觀的思想精髓與當代價值——從“列寧主義”定義談起》《形式主義產生的制度根源及治理進路》《列寧主義國家觀創新的三大理論來源》《早期中國共產黨人對巴黎公社的宣傳及其啟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