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在西方的衝擊以來,日本採取脫亞入歐的富國強兵政策,追求資本主義式的經濟發展,迅速成為世界強國之一。這些現代化的過程,對日本社會產生正負兩面的影響,現代化帶來充裕的物質生活,但同時引起危害健康的「公害病」。在日本最著名的公害病是,在1950年代開始受到社會矚目的「水俁病」、「新瀉水俁病」、「痛痛病(イタイイタイ病)」和「四日市公害」的所謂「四大公害病」。由於起初這些疾病的原因不明,症狀詭異,所以被視為「奇病」,除了身體上的痛苦之外,病患者時常受到歧視,遭受極大的精神壓力。本書《拒絕水俁》介紹的就是四大公害病中最受社會矚目的水俁病與其司法鬥爭的紀錄。
水俁病的存在被正式確認的是1956年,但至今病患卻尚未完全得到救助,在極大的痛苦中生活著,可見公害病的影響多大。石牟禮道子的《苦海淨土》記錄水俁病患者的情況,透過其生動的文筆與詳細的口述,我們間接地感受得到水俁病的痛苦。
水俁病不該被遺忘,不僅是因為其病患者還存在,也是因為水俁病的問題就是現代社會的結構引起的問題,在其他的社會問題上必定會出現類似的爭議。水俁病患者開始出現的時候,窒素公司與日本政府堅持不承認自身有引起水俁病的責任,因此病患於1969年被迫提出訴訟,向窒素公司要求損害賠償,開始展開司法鬥爭的路線。但採取司法途徑並非一件簡單的事,原告必須證明被告的不法行為以及被告的責任與損害結果的因果關係。正如現在常見的食安問題,飲食與疾病之間的因果關係很難證明,到現在還有一種情況是,尚未得到救助的病患被要求提出過去時常攝取受到水俁污染的海鮮類之證明。這種事到底該如何證明?司法講究證據,在這類問題上進行司法鬥爭的難處就在此。水俁病患者已有將近50年的司法鬥爭經驗,相信本書介紹的紀錄,對其他類似的社會問題也有參考價值。
本書原先在日本出版英日雙語版,茲能夠在台灣出版中日雙語版,是許多相關人士努力的結果。原先是日本熊本大學教育學系名譽教授鳥飼香代子老師赴台灣南榮科技大學任教之際,受「拒絕水俁(No more Minamata)國賠等訴訟辯護團」的委託,尋求在台灣出版本書的途徑。由鳥飼老師、董怡汝研究員和青山大介老師翻譯後,本人協助審訂與安排出版事宜。非常感謝鳥飼老師、董老師和青山老師的翻譯,也感謝鄧芳宜同學細心協助校稿,沒有這些艱苦的工作,本書是無法在台灣出版的。五南圖書出版公司副總編輯劉靜芬小姐接受出版本書,與公司爭取同意出版,特此感謝。另外,特別感謝中正大學政治學系的李翠萍教授為本書撰寫推薦序,李老師是在台灣研究過水俁病相關議題的少數專家,李老師非常關心水俁病,從推薦序中可見李老師的用心,令人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