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崙·波拿巴,法國軍事家、政治家與法學家,在法國大革命末期和法國大革命戰爭中達到權力巔峰。作為拿破崙一世,他在1804至1815年間在位,稱「法國人的皇帝」,也是歷史上自胖子查理後第二位享有此名號的法國皇帝。他推動司法改革,頒布《拿破崙法典》,而這一法典也對世界範圍內的民法制訂產生重要的影響。拿破崙最為人所知的功績是帶領法國對抗一系列的反法同盟,即所謂的拿破崙戰爭。他在歐洲大陸建立霸權,傳播法國大革命的理念,同時創立法蘭西第一帝國,在一定程度上恢復過去舊制度中的一些體制。拿破崙在他所參加的這些戰爭中屢獲勝利,以少勝多的案例屢見不鮮,由此他也被認為是世界軍事史上最優秀的軍事家之一,他的戰略也為全球的軍事學院所研究和學習。
拿破崙生於科西嘉島的阿雅克肖。他的家庭是義大利的貴族,自16世紀便定居於科西嘉島。科西嘉島割讓,他家族也變成法國國籍,他在法國本土接受炮兵訓練,並在法蘭西第一共和國時期成名,先後領軍挫敗第一次和第二次反法同盟,同時成功入侵義大利半島。
1799年11月9日拿破崙策劃並發動霧月政變,成為法蘭西共和國第一執政。五年後經過1804年法國全民公決,官方公布的數據為99.93%的同意票,他被參議院擁戴,因而稱帝。在1800年代,拿破崙領導的法蘭西第一帝國與歐洲反法同盟對抗,史稱拿破崙戰爭,將所有歐洲列強都捲入其中。在取得一系列的勝利之後,法國在歐洲大陸取得主導地位,拿破崙也通過締結聯盟和安排親友統治附庸來維持法國的勢力範圍。
半島戰爭和1812年對俄國的入侵成為拿破崙運勢的轉折點,他的大軍在與俄羅斯帝國的戰爭中損失慘重,並再也沒能恢復元氣。1813年,第六次反法同盟在萊比錫中擊敗拿破崙,並於次年攻入法國,迫使拿破崙退位並將他流放到地中海的厄爾巴島。此後不滿一年,拿破崙逃離地中海的厄爾巴島後捲土重來,但在1815年6月的滑鐵盧戰役中再次兵敗,被流放到位於西非沿岸的聖赫倫那島,在英國的軟禁之下度過生命的最後六年。屍檢報告表明他死於胃癌,但對他的真正死因存在一些質疑,其中一些學者認為他也許死於砷中毒,被懷疑是當時的英國政府所為。
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