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心中的恐懼怪獸
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害怕的事。有人怕黑,有人怕蟲,有人怕高,有人怕上台說話……就算是大人也會害怕,差別只是大人有更多和恐懼交手的經驗,更懂得如何和恐懼共處,才不那麼恐慌。但對孩子來說,哪怕只是小小的畏懼,在心中翻來覆去的想,就容易膨脹成可怕的恐懼巨獸,壓得自己喘不過氣。
怎麼幫助孩子理解恐懼心理呢?在《怕不怕?》書中,作繪者斯克里文首先給了恐懼一個具體的形象──迷你的綠色怪獸「小怕怕」。在故事開頭,這個看似可愛無害的小怪獸,讓主角山姆絲毫沒有戒心,甚至放心的讓他進到房間過夜。這象徵了讓人害怕的事物,並非一開始就那麼嚇人。
但是到了半夜,山姆起床上廁所,發現在手電筒的照射下,小怕怕的影子成了張牙舞爪的怪獸。這「手電筒的光線」就像我們面對害怕的事物,總會加油添醋的想像各種誇張、極端的情境,讓自己越想越害怕,不知該如何是好。在畫中,斯克里文用小怕怕猙獰的影子、使勁吹著小喇叭、跳上床打鼓等動作,生動的呈現恐懼有了想像撐腰,會有多麼囂張猖狂!
除了越想越害怕之外,人面對害怕的事物,也經常選擇逃避。但是,逃避可以解決問題嗎?刻意忽視能讓恐懼消失嗎?故事中,一夜沒睡的山姆,把小怕怕裝進盒子擺到床底下,然而小怕怕卻在這時越長越大,遮蔽了天空!這說明了逃避不但不能解決問題,不斷拖延還會讓問題更嚴重!
那麼,應該怎麼做呢?最終,山姆了解到必須勇敢面對,才能讓恐懼縮小,當他化身英勇的戰士,迎向恐懼怪獸的瞬間,怪獸的巨大身軀立刻消風瓦解,縮回原本的大小。
事實上,我們之所以害怕某件事情,多半是因為我們不太了解它,未知的不安助長了恐懼心理,才會放任我們的想像力越想越誇張、自己嚇自己,但如果我們靜下心來,好好看清楚眼前的困難,或許就會發現事實並不如想像中的可怕,也會更冷靜、更有信心去面對它。
在故事尾聲,山姆並沒有趕走變回原狀的小怕怕,反倒是接納了他。這也在告訴孩子們,害怕是很正常的情緒,每個人都會感到害怕,最重要的是,我們都要學著和恐懼共處,才能保護好自己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