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部環加勒比海的地區史。
全書講述了從哥倫布航海發現到2000年遭遇卡特里娜颶風大約五百年間加勒比海地區的歷史。全書以颶風為切入點,關注風暴與政治事件、宗教信仰、福利和慈善救濟組織等之間的相互作用。本書關注的重點並非颶風本身,而是颶風如何塑造人們的社會和政治生活,以及大加勒比海地區的社會和政治模式又如何影響了風暴造成的後果。本書揭示了對慈善機構、社區和政府職能的態度轉變如何改變國家和民眾應對自然災害的方式,也揭示了政治和思想變革如何塑造了人們對自然現象的看法:人類逐漸認識到,人類對於環境本應負有一定責任,而自然現象正是構成環境的一部分。
斯圖爾特·B.施瓦茨,美國耶魯大學歷史系George Burton Adams講席教授;耶魯大學拉美和伊比利亞研究委員會主席;巴西和歐洲殖民史研究專家。
左曉園,外交學院拉丁美洲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中國拉丁美洲學會、中國拉丁美洲史研究會、中國外交史學會理事,出版學術譯著三部(80萬字)、著作四部(合著),在《歷史教學》《拉丁美洲研究》《中國新聞周刊》《今日中國》《中國社會科學報》《世界近現代史研究》等報刊發表論文、時評、譯文約20篇,參與多項省部級課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