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是誰掌控當代藝術?
是全球企業頂尖人士和皇室成員的超級收藏家,還是檯面下活動的畫廊主與藝術經紀人?是與資本主義保持微妙距離的策展人,還是失去存在感同時試圖反擊的理論家?或許,還是回到面對新世界秩序試圖挑戰的藝術家?
如何理解這些藝術家的作品?
我們可以透過全世界當代藝術的常識──即藝術界規則與現實狀況,來了解當代藝術的表達方式為什麼是這樣。讀者可以運用作者在書中提供的藝術創作三大要素與七個動機的方法途徑,進一步了解當代藝術作品,打敗藝術深奧感的挫折。
商品特色
⊙ 日本頂尖藝術新聞記者對於當代藝術的最完整觀察
⊙ 日本超好評,至今已10刷
⊙ 紀伊國屋書店推薦
⊙ 精闢客觀分析當代藝術的創作動機,並提供方法,幫助讀者理解、思考、品味當代藝術作品。
作者簡介:
小崎哲哉
日本頂尖藝術新聞從業者。藝術策劃製作人。
1955年出生於東京,現居京都。慶應義塾大學經濟系畢業。
曾任2013年愛知三年展表演藝術總監、《03》(全名:TRANS-CULTURE MAGAZINE 03 TOKYO Calling)副總編輯、《ARTiT》、《Realtokyo》總編輯。現任《Realkyoto Forum》總編輯、京都藝術大學大學院教授。企劃編著《百年の愚行》、以及《続・百年の愚行》等,對於21世紀人類愚行威害生存具有相當大的啟發與影響力。著作有《現代アートとは何か》、《現代アートを殺さないために—ソフトな恐怖政治と表現の自由》等。
2019年獲法國藝術和文學勳章。
譯者簡介:
方瑜
藝術行政經理人。譯者。慶應義塾大學藝術管理碩士。
主要譯作:《開花之人:福原有信的資生堂創業物語》(天下)、《寶塚的經營美學:跨越百年的表演藝術生意經》(經濟新潮社)、《閒暇與無聊》(立緒)與《重塑日本風景:頂尖設計師的地方創生筆記》(行人)等。
審譯者介紹
邱馨慧
資深藝術新聞工作者。譯者。現居日本靜岡。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好評推薦★★
在創意文化、美學經濟與全面設計的時代,當代藝術具有甚麼樣的面貌?《當代藝術是甚麼》全面地測繪了形塑當前藝術世界樣態的角色與力量,以及他們為這個時代所帶來的影響。這是所有希望一窺當代藝術堂奧的讀者不可忽略的藝術指南。
王柏偉(數位藝術基金會藝術總監/藝術評論)
小崎氏以通透的筆調,描畫出豐富多趣的藝術整體環境。暢談之餘,加以一道道精巧提問,將偌大的華麗景觀收束成一個難以迴避的重點,為讀者提示新頁,分享方法,相攜投入調換視角與焦距的遊戲之中,使其對於當代藝術的理解不再推諉、怯懦,彷彿在每一篇章的陪伴中意識到自身的座標,已非局外人。
姚立群(牯嶺街小劇場館長/導演/國際藝術節策展人)
作者從當代藝術特定的事件、機構、人物著手,帶領讀者穿越當代藝術既矛盾又現實的身影。雖不時發出懷疑論的聲音,卻提供讀者不同角色周旋各種場景浮世繪般的敍述。最後,他總不忘將我們帶回過往──尤其是杜象那裡──彷彿有更多的藝術課題,正等待今日的藝術家重新操演與探訪。
郭昭蘭(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系副教授/策展人)
名人推薦:★★好評推薦★★
在創意文化、美學經濟與全面設計的時代,當代藝術具有甚麼樣的面貌?《當代藝術是甚麼》全面地測繪了形塑當前藝術世界樣態的角色與力量,以及他們為這個時代所帶來的影響。這是所有希望一窺當代藝術堂奧的讀者不可忽略的藝術指南。
王柏偉(數位藝術基金會藝術總監/藝術評論)
小崎氏以通透的筆調,描畫出豐富多趣的藝術整體環境。暢談之餘,加以一道道精巧提問,將偌大的華麗景觀收束成一個難以迴避的重點,為讀者提示新頁,分享方法,相攜投入調換視角與焦距的遊戲之中,使其對於當代藝術的理解不再推...
章節試閱
本書如同書名所示,是一本究論與探索「當代藝術是甚麼」的書籍。不熟悉當代藝術者提出諸如「當代藝術始於何時?」「當代藝術與之前的美術差異何在?」「由誰決定作品的價值?」「作品的價格是如何決定的?」「要如何理解當代藝術?」等等的疑問,我也本著盡可能仔細詳述的方式論述與回答。承蒙青睞厚愛,本書在日本廣受好評,在撰寫這篇台灣版序時增印發行已累積到10刷了。
即使是藝術專家也很少有人能夠立刻回答上述所有問題。除了藝術品價格之外,認真思考「當代藝術是甚麼」的人出乎意料地是少數派,這對藝術的未來而言是值得擔憂的。不光是藝術,一旦深思熟考理論的專家日益減少,該領域肯定會衰敗凋零。所以我希望不僅是一般人,藝術界人士也能廣泛閱讀本書。
本書的日文原版《現代アートとは何か》於2018年3月出版。自此以來,藝術界與全世界發生了許多事件。在藝術界,本書中提到的藝術家、策展人、收藏家等離開人世者不在少數。亦有美術館長與組織內部(in house)策展人也有人事更迭。
政界人士中,日本的安倍晉三首相(安倍前首相於2022年7月8日遭到刺殺身亡)、美國的川普(Donald Trump)總統、德國的梅克爾(Angela Merkel)首相下台,臺灣的李登輝前總統辭世。在英國,特蕾莎‧梅(Theresa May)首相在脫歐的混亂狂潮中辭職,由前外交大臣強森(Boris Johnson)繼任首相,又因醜聞頻傳而辭職。後記中提到的沙烏地阿拉伯皇太子穆罕默德•沙爾曼(Mohammed bin Salman)涉嫌主導在沙烏地阿拉伯駐伊斯坦堡總領事館內謀殺了該國異議記者哈紹吉(Jamal Khashoggi)。
.世界流行傳染病與戰爭的影響
始於2019年的COVID-19全球感染者約6億人,並導致約650萬人死亡。目前雖然疫情稍緩,但依舊在各地肆虐。俄羅斯對烏克蘭發動的侵略戰事陷入長期膠著,今後發展前途難料。傳染病與戰爭的影響遍及世界各國,藝術界亦無法倖免。人員與作品停止流動,許多美術館與畫廊暫時關閉,藝術節與博覽會被迫取消或延期。
由法蘭索瓦•皮諾委託安藤忠雄設計在巴黎的美術館,巴黎證券交易所──皮諾當代藝術收藏中心(Bourse de Commerce—Pinault Collection)(譯註:該建築前身為18世紀的巴黎證券交易所)於2021年5月開館。香港的M+開館時程也是不斷推遲,直到2021年11月才公開亮相。展覽受限於此前通過施行的香港國家安全法,勢必遭受廣泛限制。若現行體制持續下去,艾未未在天安門廣場豎中指的作品便會遭到封存。
疫情雖使得藝術市場暫時停滯,但市場迅速復甦,甚至規模擴大,有兩個原因。其一是藝術交易急速轉向線上(online)市場;另一個則是由於各國政府的財政擴張與貨幣寬鬆政策導致市場上有大量剩餘資金流通。幾乎所有的剩餘資金皆流入金融機關、大型企業與富裕階層之手,用於股票等投資。除了IT等部分產業外,整體經濟處於極端不景氣狀態,但各國的股價卻在與實體經濟脫節的情況下持續上漲,其唯一理由無非是剩餘資金流入作為資產管理之用。而藝術品作為投資,是前景光明的商品。
彷彿為了證明這一點,2022年5月安迪‧沃荷的《槍擊瑪麗蓮—鼠尾草藍色(Shot Sage Blue Marilyn)》在紐約佳士得拍賣會上以1.95億美元的價格落槌售出。以藝術作品而言,這是史上第三高的拍賣價格,僅次於在2017年以4.5億美元售出的李奧納多‧達文西《救世主》,以及2015年以3億美金售出的威廉•德庫寧《交換(Interchange)》。
另一方面,NFT藝術也受到矚目。原來如此,區塊鏈技術有助於保證作品的真實性。然而,NFT與藝術本身的價值毫無關係。這也是瘋狂市場的外在情況所帶來的一時狂歡。
被稱為當代藝術之父的杜象,除了自己的作品以外,有時也會交易熟人的作品,但從不漫天要價。1964年他曾言「藝術家的生活在1915年,並不存在以賺錢為目標」「藝術現在無疑是被金錢給弄髒了」(Marcel Duchamp & Calvin Tomkins, “Marcel Duchamp: The Afternoon Interviews”)。自杜象的發言歷經半個多世紀以來,狀況顯著惡化。
只要世界不改變,藝術界的結構與市場的瘋狂程度將不會有任何改變。因為當代的藝術界與藝術市場,便是你我所生存其中的全球資本主義社會的縮影。在這一層意義上,本書所描繪的藝術結構無論是在疫情大流行前或之後、戰前或戰後,不知是幸或不幸,都仍存在。身為作者,我的心情五味雜陳。
.「大敘事」結束了嗎?
2020年2月,我與妻子為了參觀第七屆亞洲藝術雙年展,而造訪位於台中市的國立臺灣美術館。因為在台北亦有事要處理,我們搭乘了由香港起飛經關西機場抵達台北的國泰航空班機,在滿座的機艙內沒有戴口罩的,只有我們二個人。對於COVID-19疫情,日本人仍抱持著半信半疑的態度,但曾經歷過SARS的香港人與台灣人,必然早已對最壞狀況做好了準備。而世界衛生組織(WHO)認定本次疫情為「全球大流行」(pandemic),是在此一個月後的事情。
展覽會十分有趣。本屆策展人是由許家維與何子彥擔任,主題為「The Strangers from Beyond the Mountain and the Sea(來自山與海的異人)」。「Strangers」既可為異人、異文化、異種生物,也可以是在同一共同體內部反目相仇的他者。進入被稱為人類世的時代,帝國主義與殖民地時代的陰影猶存,這個世界有許多地方出現分裂與對立。參與藝術家在此種狀況下,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刻劃出了各式各樣的「Strangers」。黃漢明(Ming Wong,新加坡)、田村友一郎(日本)、夏爾芭.古普塔(Shilpa Gupta,印度)、希瓦.K(Hiwa K,伊拉克)、朴贊景(Chan-Kyong Park,韓國)與王虹凱(台灣)的作品讓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們在一個充滿矛盾的世界裡生活、圖生存。
這些作品深刻而真切的表現深深打動了我,但我同時也感到疑惑。如同我在本書後記中所提到的,在藝術作品中,政治與社會主題過於突出乃是時代的扭曲。藝術家處於瘋狂的時代,宛如被動員上戰場的平民一樣被迫面對瘋狂。正因如此作品才深刻而真切吧,但這就是藝術本該引以為追求的方向嗎?
我也十分在意當代藝術作品比以前更加「小格局」的現象。雖說是「小」,但我所討論的不是作品的規模大小。而是包含政治性主題在內,藝術家作品所處理的主題,全都是身邊周遭的事物。雖有親切熟悉感,卻無法令人振奮。
如同本書所述,杜象藉由現成物從根基上改變了藝術的本質。雖然本書並未詳述,但他對世界定律(宇宙形成的法則)的思索,在其代表作《新娘甚至被光棍們扒光了衣服》(通稱《大玻璃》)中投射了自己的宇宙觀。這一點在本書中亦未提及,安迪‧沃荷意識到超越杜象是不可能的,於是透過將同時代美國名人、普通的日常用品與悲慘的社會事件等創作成作品,記錄時代,企圖藉此「成為」世界。我打算在自己的下一本書提到這些事情,此處暫且不論。如同杜象或安迪‧沃荷一般致力挑戰的宏大主題,乃至被稱為浮誇妄想的藝術家,在他們之後便再未現蹤了。所有人都未對哲學家李歐塔所稱「大敘事」的終結提出疑義,而滿足於編織「小敘事」。這讓人有點悲傷、寂寞。
包含台灣與日本在內,世界的劇烈變化今後可能還會繼續。藝術家深刻真切的表達呈現亦將不斷湧現。在向他們的思想與作品致敬的同時,我更願意期待「大格局」作品登場的那一天。但願拙作能對此有所貢獻。並且,我要對所有讓本書台灣版得以實現的相關參與者,與所有拿起本書的讀者致上謝意。
2022年8月 於酷熱的京都
小崎哲哉
本書如同書名所示,是一本究論與探索「當代藝術是甚麼」的書籍。不熟悉當代藝術者提出諸如「當代藝術始於何時?」「當代藝術與之前的美術差異何在?」「由誰決定作品的價值?」「作品的價格是如何決定的?」「要如何理解當代藝術?」等等的疑問,我也本著盡可能仔細詳述的方式論述與回答。承蒙青睞厚愛,本書在日本廣受好評,在撰寫這篇台灣版序時增印發行已累積到10刷了。
即使是藝術專家也很少有人能夠立刻回答上述所有問題。除了藝術品價格之外,認真思考「當代藝術是甚麼」的人出乎意料地是少數派,這對藝術的未來而言是值得擔憂的。...
目錄
中文版序
序 章 威尼斯雙年展──聚集在水都的紳士淑女
第一章 市場──猙獰巨龍的戰場
1 億萬富翁的狩獵本能
2 超級收藏家之間的戰爭
3 公主是第一名買家
4 經紀人-高古軒帝國的光環與黑幕
5 「POWER 100」-映照藝術界鏡子的背面
第二章 美術館──藝術殿堂的內憂外患
1 香港M+館長的閃電辭職
2 西班牙、韓國與日本的「審查」
3 與不可見收藏的戰鬥
4 迷途的MoMA(紐約現代美術館)
5 迷途的泰德現代美術館(TATE MODERN)
第三章 評論者──批評與理論的危機
1 瀕臨絕種的評論家
2 瀕臨絕種的理論家與運動
3 美學何去何從?
4 波里斯•葛羅伊斯(BORIS GROYS)的理論觀點
第四章 策展人──歷史與當代的平衡
1 「大地魔術師」展與第九屆卡塞爾文件展(DOCUMENTA IX)
2 讓•于貝爾•馬爾丹(JEAN-HURBERT MARTIN)-性與死與人類學
3 荷特(JAN HOET)-「閉鎖迴路」的開放
4 「縱向」的荷特與「橫向」的馬爾丹
第五章 藝術家──參照藝術史是否必要?
1 日本的當代藝術與「世界標準」
2 希朵•史戴耶爾(HITO STEYERL)與漢斯•哈克(HANS HAACKE)的鬥爭
3 引用與言及-動搖的「藝術」定義
4 貝克特(SAMUEL BECKETT)與當代藝術
5 杜象「便器」的結果
第六章 觀眾──何謂主動的詮釋者?
第七章 當代藝術的動機
第八章 當代藝術計分法
第九章 繪畫與攝影的危機
終 章 當代藝術的現狀與未來
後記
中文版序
序 章 威尼斯雙年展──聚集在水都的紳士淑女
第一章 市場──猙獰巨龍的戰場
1 億萬富翁的狩獵本能
2 超級收藏家之間的戰爭
3 公主是第一名買家
4 經紀人-高古軒帝國的光環與黑幕
5 「POWER 100」-映照藝術界鏡子的背面
第二章 美術館──藝術殿堂的內憂外患
1 香港M+館長的閃電辭職
2 西班牙、韓國與日本的「審查」
3 與不可見收藏的戰鬥
4 迷途的MoMA(紐約現代美術館)
5 迷途的泰德現代美術館(TATE MODERN)
第三章 評論者──批評與理論的危機
1 瀕臨絕種的評論家
2 瀕臨絕種的理論家與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