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時刻的關鍵人物
認識台灣新總統
撥開媒體過度報導的煙幕,尋找真正的馬英九。
由於馬英九以他的方式得到了勝利,他的方式將成為新的遊戲規則,未來台灣每個政治人物,都將向這個規則靠攏。
因為--台灣人民已透過對馬英九的支持,清楚表達出:他們要什麼樣的社會與政治。
台灣的未來,由馬英九元素決定!
馬英九得到全台灣不論閩南、客家、外省、原住民各族群過半數的支持並當選第十二任中華民國總統。這結果顯示出整個台灣社會已揮別粗糙、民粹的民主初階,即將邁向更成熟、務實的民主先進社會。
這次的選舉正是「馬英九元素」與台灣社會化學變化後,所產生出來的甜美果實!
《馬英九元素》特別藉由馬英九政治生涯中第一個民選的政治工作——台北市長任期內,為人熟知或鮮為人知的施政故事,深刻挖掘馬英九的政治本質,以呼應、檢視坊間多本傳記中那有時幾近完美、沒什麼戲劇性卻不能或缺的英雄角色。希望提供一位政治人物背後,更具有認知意義——馬英九的非政治作風——的觀察與分析。
有政治家的理想與抱負,卻沒有政客的世故權謀與壞習性,這就是「馬英九元素」的基本描述。無論如何,任何人都必須要有心理準備來接受未來台灣政治中的馬英九元素了!成熟地看待他,成熟地看待一位政治人物,便能成熟地看待台灣政治的演化
作者簡介:
施維摩
一九五八年生於台北。台大政治系畢,為資深媒體工作者,文化評論者,曾任雜誌社總編輯,現為文化媒體事業負責人。
陳俐伶
一九六○年生,台北市人。輔仁大學應用心理系畢業後,赴日研修大眾傳播映像創意。專長媒體整合行銷、城市營銷、企畫創意、品牌公關及項目執行,因喜歡創新挑戰,涉獵廣泛,累積豐厚的職場經歷。曾任職國華廣告處長,發表《台灣世紀末鍊金術—1992生活大預言》報告,被廣告界喻為趨勢專家;曾是台北市政府城市行銷濫殤的主推手之一,代表作包括:首度總統府廣場「落地生根飆舞活動」、首屆台北燈節,首創仁愛路燈海隧道、首屆台北電影節等大型活動;曾在中時媒體集團任職,主導品牌行銷並協助集團攻下各類公標大型活動案,後派任中時北京品牌總監,在大陸推廣時報業務,並催生了首屆北京台灣美食節。現任知新文化事業行銷總監。
章節試閱
【一場決定台灣未來的選舉】
二○○八年三月二十二日,中華民國第十二任總統選舉投票日當天,距投票截止時刻幾乎不到兩個半小時,選舉結果就已經出來了!
由於得票數的差距如此之大,其實開票不到一小時,大勢就已底定了!除了最前面的幾分鐘,國民黨總統候選人馬英九的得票數都是一路領先,並和對手謝長廷的得票數始終維持著五十八比四十二或五十九比四十一的優勢比率,最後則以五八‧四五比四一‧五五大勝了十七個百分點。
由於局勢很快的明朗化,所以大部分的選民或電視機前的觀眾注意的已不是誰輸誰贏的問題,而是馬英九出乎預期的壓倒性勝利,將會把票數差距拉開到什麼樣的程度。這個數字最後停留在破紀錄的2,214,065上,馬英九以7,659,014的得票數對謝長廷的5,444,949票,徹徹底底粉碎了綠營「逆轉勝」的希望。
雖然之前各項民意調查數據始終顯示馬英九大幅領先,但是由於未表態的選民一直有三、四成,對手方的攻勢──特別是對一中市場的恐懼牌──又鋪天蓋地而來,加上選前前總統李登輝的表態挺謝,都讓最能反映民間選情判斷的選舉賭盤呈現出差距縮小甚至平盤的行情。因此最後的結果遠超乎藍綠雙方的預期,更擴大了勝者的狂喜與敗者的挫敗情緒,十分戲劇化的終結了長達八年的綠色執政。
馬英九的勝選顯示出:民進黨陣營在選舉期間,甚至選舉之前,對馬英九所做的種種人格謀殺,例如特別費事件、職業學生、綠卡事件、權貴子弟或一中恐懼、賣台恐懼等,是遠遠比不上人民對他的人品的信任、作風的欣賞以及對他的經濟政策的期待。
由於馬英九以一個香港出生的外省子弟代表被「政黨輪替」掉的國民黨參選,卻得到全台灣不論閩南、客家、外省、原住民各族群過半數的支持而大獲全勝,它其實更代表了整個台灣社會已揮別粗糙、民粹的民主初階,揮別省籍矛盾與不快的過往,走向更成熟、務實的民主先進社會。這個意義大過所有的意義而更可喜可賀。
就候選人的個人特質而言,這次的選舉也是所謂「馬英九元素」和台灣社會化學變化後,產生出來的最動人的結果……
【關於馬英九還有什麼新鮮事】
關於馬英九,很多人都想對他作更多的著墨,但始終沒什麼太新鮮的事情可說。
這麼多年來,媒體的緊迫盯人、鉅細靡遺的報導已使他成為一個被過度消費的新聞人物。
但是他的超人氣、重要性與影響力,卻又讓評論家、支持者、政敵和招式已老、早已採訪倦怠的媒體不得不繼續跟隨他。甚至,只好帶了放大鏡和更多的誇張與扭曲來談論、報導他了!
觀察敏銳的人甚至會發覺:一向被視為媒體寵兒的他,由於媒體熱切的想從中挖出新觀點、新賣點,以及急於擺出客觀而未受魅惑的姿態,他們對馬英九其實是更為嚴苛的——某種無限上綱地要求完美的「馬英九規格」已被訂定出來——只要是馬英九的言行與作為不符合這個「馬英九規格」,媒體、名嘴或各黨各派各式各樣的評論者就會苛刻的品頭論足或肆意的嘲諷,好像那樣的規格與要求任何人都可以輕易做到一樣。
久而久之,我們發現媒體上呈現的馬英九,總是在瑣碎的攻擊或失焦的議題下,被迫回應的無奈,失去了完整的真實感。最接近我們的印象與觀察的反而是最早先那個:挺拔的身形,一絲不茍的儀表,乾乾淨淨,靦腆害羞,永遠帶著一張童叟無欺的笑容的那個人。
幾乎所有的評論者都有這麼一個印象:「要了解馬英九並不難。」
《誰識馬英九》的作者馬西屏說,「要了解馬英九其實不難,學法律出身的他,凡事依法行事是他的原則,這一點讓他成為台灣政壇上的奇葩。」「跟許許多多台灣的政客不同之處,在於他絕不會為了討好人去做違背正義的事。一件事情,即便從人情上很應該做,少數民眾也期待他做,但如果違反程序正義,他也絕不容自己昧著良心做。對程序正義的尊重可見一般。」《馬英九前傳》作者也說,「馬英九與人最大的不同處,是在他五十五歲的時候,仍保有一顆年少時的真誠和信念,以及幾近於刻板的純潔。」
正因為馬英九的個性太過陽光、太過鮮明而顯得高調了,以致於常招到敵對人士的覬覦與挑剔,人人像通俗劇裡的惡婆婆一樣,嫌東嫌西、指手畫腳,三不五時就得弄出點似是而非的指控,意圖在媒體上累積出「天下烏鴉一般黑,馬並不比我們高明多少」的印象。
首長特支費則是這些攻訐行動之最。這個案子折騰馬英九最深,對他傷害也最大,但是本質上仍是政敵習慣性對他雞蛋裡挑骨頭的產物。在首長特支費事件後,《亞洲週刊》的採訪者這樣形容馬英九,說他在特別費案之後,從金庸筆下「拔劍四顧心茫茫」的張無忌,變成了「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楊過,在悲憤時刻中奮起,衝出了國民黨的理論禁忌,自創招式,走自己的路;在生命的懸崖上扭轉了自己的生命軌跡,纛舉旗幟鮮明,馬氏風格的總統之路。馬英九變了。
或許,在台灣政壇變態的意識形態惡鬥下,馬英九在做為一個政治奇葩和偶像的同時,即便陽光底下也有掙脫不開的政治宿命。做為一個遠觀、近察馬英九很久的筆者來說,在因緣際會下直接、間接地參與、接觸到他後期某些市政建設、隨後的總統競選活動,有機會和一些相關人士對談,甚至第一線領略他實踐生命價值觀的根本面貌,覺得或許可能以在台北市執政後的這段時間做為窗口,來眺看馬英九從政風格的變與不變。這八年不僅標誌了他個人從行政首長走向政治領袖的重要生命軌跡,也在八年的魔考中,讓自己的生命個體和台灣社會發生化學變化,以一種罕見的人格特質改變了台灣政治的遊戲規則。
但是,本書不是要重複再為馬英九作傳,也不單是為他的政績與作為做正面的解讀,而是希望提供一個政治人物讓大家耳熟能詳的事蹟背後,某些更具有認知意義的觀察與分析。藉由馬英九政治生涯中第一個民選的政治工作——台北市長任期內,為人熟知或鮮為人知的施政故事,去發現馬英九的本質,以呼應、檢視坊間多本傳記中那不可思議的幾近完美、沒什麼戲劇性卻不能或缺的英雄角色,或是正相反,虛偽、無能,完全是統派媒體與泛藍群眾感情投射所捏造出來的搪瓷娃娃。
無論如何,任何人都必須要有心理準備來接受未來台灣政治中的馬英九元素了!成熟地看待他,成熟地看待一位政治人物,便能成熟地看待台灣政治的演化。
【一場決定台灣未來的選舉】
二○○八年三月二十二日,中華民國第十二任總統選舉投票日當天,距投票截止時刻幾乎不到兩個半小時,選舉結果就已經出來了!
由於得票數的差距如此之大,其實開票不到一小時,大勢就已底定了!除了最前面的幾分鐘,國民黨總統候選人馬英九的得票數都是一路領先,並和對手謝長廷的得票數始終維持著五十八比四十二或五十九比四十一的優勢比率,最後則以五八‧四五比四一‧五五大勝了十七個百分點。
由於局勢很快的明朗化,所以大部分的選民或電視機前的觀眾注意的已不是誰輸誰贏的問題,而是馬英九出乎預期...
目錄
前言
一場決定台灣未來的選舉
關於馬英九還有什麼新鮮事
了解馬英九的第一個故事
悲憫的胸懷與進步的理念
認識馬英九的第二個故事
被形象遮蔽了打拚的成績
民選市長馬英九
模範生的量化思維
從「質」的概念體現現代化——馬英九的城市管理
城市創造財富——馬英九的「內科」與「南軟」
城市的百年根基,來自不求掌聲的努力——三百億丟進下水道
工程與管理的完美結合——和馬英九一樣龜毛的捷運系統
市區生活領域的擴大——環城快速道路系統建設
以文化領導華人城市——文化建設與活動
愛運動的台北——社區運動中心與大小「巨蛋」
一張卡的無限想像——悠遊卡的普遍使用
領先世界的大動作——無線寬頻城市
改革魄力的證據——為醫療機構動大手術的市醫整併
被搞砸的畢業晚會
當前台灣政壇的本質
民進黨與阿扁的執政風格
人格的人肉炸彈
沒有攻擊性的天敵——民進黨為何懼怕馬英九
馬英九元素——非政治的政治性格
沉默的魄力
台灣下一個國際品牌
獨行馬與狼群的鬥爭
所有雞蛋放在一個籃子,所有箭射向那個籃子
給人民一個喜歡你之外的理由——馬英九的新論述
結語
前言
一場決定台灣未來的選舉
關於馬英九還有什麼新鮮事
了解馬英九的第一個故事
悲憫的胸懷與進步的理念
認識馬英九的第二個故事
被形象遮蔽了打拚的成績
民選市長馬英九
模範生的量化思維
從「質」的概念體現現代化——馬英九的城市管理
城市創造財富——馬英九的「內科」與「南軟」
城市的百年根基,來自不求掌聲的努力——三百億丟進下水道
工程與管理的完美結合——和馬英九一樣龜毛的捷運系統
市區生活領域的擴大——環城快速道路系統建設
以文化領導華人城市——文化建設與活動
愛運動的台北——社區運動中心與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