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本書分成九輯:「流浪之歌」、「老鎮夢幻曲」、「美落紅塵」、「生死情」、「人生路上」、「晨光在道上灑落」、「自然野性」、「水筆仔」、「新世界」。「晨光在道上灑落」談能量,「自然野性」談生命力的奔放,而「水筆仔」的主題則是生態環境。這種分類,純為方便指說,因各類內容時相重疊,套句生態的話說,「每件事都和其他事相連」。
書名標舉“春天是這樣來的”因春天象徵情色、能量的躍動、甦醒,奔放於生活的競業。但全書的精神內涵則顯現在「酢醬草」,因它象徵生活於苦境的一些珍貴性格,如純樸、認真、安住與對生命華嚴的護持等。這主題是本集字串的主調。它源起於我對環境生態文學的體認。生態者,生命也;環境者,生命體系也。生命內藏活動的能量、利生的情色、良能良知(悲智)的修養、務實的生活態度、美學和科學真理的追求。生態因此和自然以及文化兩者不可分。環境指六合世界,包括荒野、大海、天空、都市、往來交通流程點以及非人族類的成長空間和時間。生命環境內含流變和永恆的辯證、精神和物質的互攝互入、人類和自然的互動,地方和環球的交手,科技虛擬和有機能量存有的親和,生與死的更替,社會(階級、性別、族群)歧視的化解、政經和人口的配合等。這些事,都和地球生態體系論述、文化以及文學的論題息息相關;究極而言又都繞著生命奔放的芬圍飛躍或停息。
大地生命萬華粉敷。《論語陽貨》談到詩的內容/功能時說「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孔子(前551-前479)說這話,時值中國春秋末期。他對詩的解說帶著濃濃人和自然的氣息。詩的功能和內涵,隨著歷史進化,日益豐富多元,可以「諷諭」,說教(didactic)或敘事。唐朝白居易的長詩在美美的述說故事中就以同情和譏諷見勝,南宋陸游的許多作品則語含德育和務實說理。今日的西方詩歌表達生態理念的不計其數,本書和生態思想,或遠或近,脈絡相依。就形式而言,古體詩嚴守格律,崇尚境界。大半現代詩也都很有韻味美感,但表現的方法已比以前自由、活潑和多元。追求洗煉是一種紀律,但表達的形式已很開放,因人人語言形態不同。
本書有些字串長短句搭配像散文,內容重敘事、說理或語含教誨,欠缺 「乍現靈光」,而且沒有隱性,因此不敢自詡為詩,只敢戲稱「字串」。不過,這些字串,我想,應該能以向心的能量凝聚,求離心的釋放,出入世互為表裡,並試圖從流變帶出太和,因此有它正面的心理建設;相信它論情說理不偏私,能帶動生態環境想像。有些字串,在《人乘》登載過,有些在其他地方發表,有些初稿經由淡大Dr. Doty譯成英文後,在英文系研討會上朗讀。
在塗鴨的過程中,我的許多意念和淡江英文系同事、北科大的黃如瑩教授、旅美梁廷基教授、好友劉森雨、現執教台北大學的吳素真、華梵的張雅蘭、一九九八年到二○一○年淡大英文系博士班和大學部「生態課」中的少數同學,以及淡水店街的幾位朋友,都有過強弱不一的互動;他們權充字串品質的試金石,表達不同看法,我受益良深,心覺幸運,也存感激。
感謝淡大李奇茂教授、陳吉斯教授、北藝大陳文祥教授、淡水銅鐵塑雕兼畫家林良材、土塑燒雕塑家余連春、畫家林勝正、礦粉畫家章銘月和陶藝家鄭順仁、江玗、李玨叡等人的啟發。感謝楊予瑄及楊子毅的幾張童畫。感謝鄭鳳珠和吳素真的提供修正意見,蔡麗雲、陳維、李曉菁和煒舒幫我校正錯別字。也謝謝書林出版有限公司盡心地編輯與出版本書。這本書,因我力有不逮,疏漏難免,敬請方家批評指正。
2010/7/1於小兒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