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 | 找書網 | 找車網 |
FindBook |
|
有 1 項符合
曦霞生的圖書 |
$ 1584 | 末法劫(1~8完世錄)套書
作者:曦霞生 出版社:博客思 出版日期:2010-02-04 語言:繁體中文 規格:平裝 / 25k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三民網路書店 - 文學作品 - 來源網頁   看圖書介紹 |
|
前言
(一)
世間萬事萬物之輪迴,不過由生、老、病、死所組成,其分別對應於成、住、壞、空,表法為正法、像法、末法、滅法(注:「滅法」為本小說為方便指稱「末法」之後的時期所言)。現今是病的時期,是壞的時期,亦是末法時期。今日之所以呈現末法,乃在於佛學環境遭受外力侵擾而逐漸消失、變質。魔(波旬)曰:「等待末法期,我會派魔子魔孫們,穿你的袈裟(指定力不夠的佛弟子),破你的戒律與佛法。」
佛陀涅槃後至佛法滅盡前,可分為正法時期(共一千年,也有一說是五百年)、像法時期(共一千年,約從漢朝開始)、末法時期(共一萬年,約從唐朝開始)。佛教中有無數成佛者,每尊佛都有正、像、末法時代,正法表該佛在世,像法指佛死後大家以佛像供奉,末法則是不信佛法之時,此乃佛經所指之法滅盡。釋迦牟尼說過,佛法在末法時期渡不了人(人雖有秉教,而不能修行證果),從此一萬年間(末法),則僅殘存教法而已。現今眾生福薄慧淺,無可得善知識,又「假上師」舉目皆是,歷來受騙者之多,難以估計,此即是「末法無量劫(注:此是小說為指稱「假上師」傳播偽知識、邪說,造成眾生更加沉淪而不自知,無法靠近善知識以求真智慧,而在日後生成各種苦難所言)」。一切苦只是一念無明而被幻障覆蓋引起,非是佛、菩薩不願救起,而是眾生自成障隔(被自己所造的幻障包了起來),所以看不見如來(清淨自我),且被業障所左右。
魔強道弱,邪勝正衰,妖魔鬼怪出現於世,公開提倡邪說紛紜,諸如滅絕人類,亡國滅種的理論(有人說此即是科學,科學的力量來自於人性,若人性偏邪,科技就會成為自我毀滅的人造之神,尤主要指武器、生醫、時空三大方面),或許因此說法,所以**老和尚才說不要看科幻小說、科幻電影,因為這些都是地獄的化現(心中有念,所到呈然),邪魔人心。本小說是為科幻小說,且偏向苦、難呈現,程度甚強,故不適合給所有人看(要看,請自行負責可能的心性受到沾染,本作家已提醒甚多),故此,本作家在寫這本小說時,時時便有自己是否為魔的化現,將邪念傳播給大家,自己正加速引領末法來臨(為天道運行灌注一份不良的願力)的念頭而不自知,猶搞不清楚。
對末法時期的描述,可參見《占察善惡業報經》、《無量壽經》、《金剛經》、《大乘同性經》卷下、《大集經》、《大乘法苑義林章》卷六之本、《末法燈明記》等,尤以《占察善惡業報經》為主,其有描述那時(末法時期)之天災人禍,包含地震、隕石(此為本作者自行添加)、戰爭、饑荒、怪疾等。諸如世界趨向於混亂的描述,亦可在多方典籍及預言中可見,如《聖經啟世錄》、《馬雅預言》、韓國著名預言書《格庵遺錄》、劉伯溫《金陵塔碑文(或劉伯溫碑記)》等(以上本作者多半未看過,但相同的是,通常只有壞事才會值得被「預言」,或許這也是末法時期的象徵吧,但後人對其解釋時,都會加入自己的情緒、立場、見解、時代背景等,而所謂「解碼」也通常是以已發生的事來做解釋,有「硬?」、穿鑿附會之嫌,尤其是《金陵塔碑文》,本作者認為那只不過是該作者對那時候的社會情況所敘,根本不是什麼預言書,而可能是他為避免被權貴者找麻煩,所以才故意寫得很難看懂)。另外,本小說所言之滅法時期是指佛法消失後之時期,是小說為方便敘述所引用的名詞(佛法裡基本上沒有「滅法」這個詞),本作者將其定義為…那個世間將成為地獄,沒有天理的地方,並迎向絕對的滅亡,以等待不知多久後的輪迴重生(可能是下一個宇宙生成時吧)的時期。
佛教分成四類,一是最正統的佛學,比如制式學院,每天早上六點到下午兩點為正課,下午兩點到晚上十點為禪修,再來便是睡覺,此三個行事各八個小時,直至深入經藏,體解大道為止。二是做表面的,比如法會的經文唱頌,這些人(指凡夫俗士)並不一定知道經文是什麼意思,但相信念經是有幫助自己的福報。三是掛羊頭賣狗肉的,以佛教的名義行騙。基本上,若有所謂的機心,並以佛教為名義來達成自己的名聞利養,不管做再多的善事,恐怕是弊多於益,而若以和尚的身份(如穿袈裟、戴佛珠、持經文,或是身在道場、佛教聖地裡)公然提惡、食葷、口出穢言、動怒(甚至提告)、收賄、娶妻,以至於戴名牌、聽流行音樂、去是非之場所、偏執的議論政事等,這些對大眾的不良示範,或是表現出浮躁、無智、不敬業等衰相,即使不是故意的,旁人也會有所不良感想,此便是佛教之所以會被污名化的原因(其實每個宗教都有這種現象,基督教、天主教、回教等都是)。四是邪類,傳播邪知邪見(或偏知偏見),似是而非的觀念,亦或公然批評別人,甚至是懷疑、竄改教典,認為教典內容是有問題的(以為自己是對的),此罪業最是深重,如是老師教壞了學生,不只毀了學生的一輩子,也包含學生周遭的親朋,以及其下一代,而若學生以後為老師,又教導其他學生,繼續將邪知邪見(或偏知偏見)傳遍開來,更是罪大惡極,其創造了無量罪淵,更是以罪生罪,此便是本作者認為末法時期最可怕的現象,這是心靈性的妖魔化,亦是自我純真心性的障掩及抹煞,比《占察善惡業報經》(此只描述末法時期的世界客觀環境)還強烈太多。
佛是覺者(覺悟之人),而人人都能覺悟,因為人的自性裡本就有佛性(「如來」的意思,又即自我寶藏,「地藏」的意思),因此佛家講求「內求」,如是「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此心中」,便是此意。**老和尚說過:「秀才是孔子的罪人,和尚是佛的罪人。」意思是,讀四書五經的人,很多是不會做出聖賢人的樣子,而念佛的人,表面的行善積功,很多是為了名聞利養。此兩者也通常都認為自己的行為是認理所當然,這或許可以間接說明「地獄門前道僧多」的意思,而又如唐代杜牧《阿房宮賦》所言:「亡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此真正亂的來源其實是自己,而又通常自己不自知,故如**居士所云:「滅佛法者,教徒也,非異教也。」由此可見,心的問題才是一切根原,但末法時期人人根性(注:「根性」是指一個人的定力。有人認為也許是太過提倡所謂的自身權益、公平,民主與自由,以至於要別人負責,不容許自己被侵犯,才是造成此現象增長的幫兇)甚弱,易被魔所阻礙,其最粗淺的問題(表現)即是貪、嗔、癡、慢四類,也是最為困難被自己所自覺(或許是認為自己的品性與行為是理所當然),更不用想說如何解破之了。
現今世界是末法時期的第一個一千年,卻已是亂象頻現,道義混濁,而人之做為能感應天理,天道也會隨之果應,善有善終,惡有惡報,其將加諸於日後環境(若是惡的累積,則以後的世界將會愈來愈糟糕,此即本小說所稱「無後觀念」的呈現)。惡是會感染的,比善的速度快,會使愈來愈多人行惡,無覺而至自我毀滅。現代人的日常生活,富裕而多元,不過社會風氣並不一定是隨之提升,如是天倫慘劇的新聞不時就會出現,而偷拐搶騙、燒殺擄掠等事亦不絕於耳,頻繁到快令人感到如呼吸般的稀疏平常,但作者另有一思,認為現今的亂並不一定比以前的亂,如是唐朝的黃巢之亂、宋朝靖康之變,以至民國後的八年抗戰等,相信皆比現今世代糟糕多了,而或許是現在的資訊傳播太過發達,所以亂七八糟的事才能時時刻刻籠罩著我們,又人的一生甚短,百年雲煙,並不知道世局將如何發展,社會的轉變也只是一種變動,那並不一定代表其正在沉淪,而人們對現今社會的看法也不該只全然評論其負面消息,我們的耳目沒有必要只注意(填滿)這些東西,或許吸引我們去注意這不好的事,也是魔的化現。
想瞭解佛教,並不是去想佛是什麼,而是如何真正學習這條路該怎麼走,畢竟境界過高的東西,光是想像它是什麼,便是錯誤的行為,此即「不可思議」,更何況是講出來?故只能意會,而說給別人聽只是「方便法」,以好讓人去體解大道,挖掘如來智慧(「如來」指的是自己最原始純明的我,剝露塵垢,以露出原本就蘊藏的寶藏,即「地藏」),比如故事寓言,這在宗教中是很常見的。佛教是教人放下煩惱的教育,而不是給人當升官發財的工具(有此思想已是偏邪,而若此生並沒有這些因緣,而自己卻想要得到,則必需要靠自己來修悟,累積果報,絕不是去靠改運、偏方之類。真正的改運之途,可如是《了凡四訊》或《俞淨意公遇灶神記》所言,以「功過格」作為修正自己行為的一個準則,以此求子得祿者,大有人在,而雲谷禪師亦推崇其修身養性之功用,蓮池大師《自知錄》也是屬於功過格的一種),並要篤性這些是良善的,如是相信《弟子規》具有維持五倫之功能,以至天下太平的效果,學習《菜根譚》則可以冷靜觀人,智理處事,解決人生諸多大事。
多數人對佛教的認知甚是有限,以為只是以解脫眾生苦難為出發點,四聖諦(苦、集、滅、道)為核心的空門,但其實佛教亦很強調倫理道德(儒教)與積善銷惡(道教)之類,故有人才說「佛儒不分家」或「佛道不分家」等語,此可從諸多佛教戒律及修習方法中可窺見,在此便不再多談。或許末法時期便只是要挑選真、善、忍之人以拯救,這是佛、菩薩在能力所及之前(末法結束之前,對有緣者之幫助)最後的慈悲心。
(二)
一本小說如果能寫到引人耳目,並使人對裡面的劇情或人物角色產生共鳴,甚至評議之,或是使人深思其中含意,如此,這本小說便算是成功的了。本作者認為,因為自身能力不足,三不朽中立德、立功皆無是處,故只好立言了(指寫作),也就是指書裡面的教育功能、新的見解(愛情不算。本作者對愛情有反思想,認為愛情才是最不偉大、最不神聖、最不清淨、最不智慧的煩惱,但本作家仍舊是俗人,當愛情來時應該是不會回拒吧),此是身為小說家的榮譽感,可值得人家稱讚(本作者認為「小說家」和「作家」有點不同,「小說家」需具有獨特的見解與主張,無論是對科學、人文、社會等的創見或反思,是為自己的心而寫作,「作家」則有點是為了別人而寫作的意思,只為迎合眾人世俗的口味與觀念而已,故「小說家」是殊勝的職位,時時都得體現自己的理想,才得以自傲於世上)。
本小說沒有一個主軸,而是一個大環境的整體描述,所有層面正處於極大的變動與試驗,通過與否,只端看人性是否還有足夠的定性以追尋至理,不受魔的影響。魔在基本上是無中生有的,需認識自我根性來源,才能瞭解魔是因自己的不穩定而變現出來,本作者認為此是原自於自然性(請看附錄「自然法則」的定義),此是基於最原始為求生存的獸性而來,進而延伸為為了使自己更好,追求所想,「欲」也就成形了,魔亦誕焉。
動物自出生下來便要吃東西以求生存,獸性則可以提供這個能力,同理,延伸至人,人並沒有為求生存而生存的問題(絕大部份),而是名聞利養(吃東西也要最好的,此和為了生存而吃東西已無關)。「欲」便是獸性的人類型化現,它可以提供人們達到這個目的的力量,也就是說,人們為求名聞利養而必需依賴「欲」,也就願意受它控制,這便是人生存的苦惱(人不再為求生存而生存,而是為其他的事物,如是現在自殺的人,大多數不是沒錢吃東西而死,而是「欲」,人為維護所欲的東西而付出代價,如是為愛殉情,而又如全家燒碳自殺,若依自然獸性,大可去搶人家的食物來果腹,但自殺者卻不是這個選擇,可見其是為了什麼「欲」而死,顯然人便是為「欲」而活【注:以上的話有點矛盾,在動物裡也有為了「尊嚴」而不屑做「壞事」的現象】)。
所謂「煩惱」便是為「欲」而苦(注:此「苦」是一個概念,並不只是指痛苦、難過、傷心、憂鬱等,而是指為七情六欲而推動了六道輪迴的力量,此便是「苦」,操動此力量的便是「欲」,也就是佛教中所稱的「鬼」,而六道輪迴便是「法輪」。「鬼」引起「法輪」轉動,人便是「苦」的化現),此包含七情六欲,亦是世間常態,但尤指「過分追求」這件事情,可使人做出任何違背天良的事情,故就根本處解決「欲」的問題,才是真正解決一切「煩惱」的所在,而本作者認為此和基督教正好相反,基督教是為了完全保留這個「欲」(親情、友情、愛情等和自己有關的一切,也就是所謂的幸福)的完全保留,故須要靠大家來補完大家,才能達到耶穌所說的「我是你的父親」的含意,此和佛教所講的愛有點不大一樣。有關宗教的議題,在小說中敘述甚多,在此便不多談,亦可參見附錄「生命補完之海」、「光慧之海」等定義。本小說認為「欲」是自然性的作用,故必須昇華(除去)之,以方便進入到更高層次的世界(請看附錄「科技法則」的定義),在此便不再多談。本作者認為人生的生存目的只在於「修」一字,而不是在這「苦」的世間享受,那終究都是空啊。
本作者認為小說內容觸及甚廣,蓋念至深(自認為是,看倌不要見笑),但裡面的內容有時本作者是不做解釋的,因為既是空無的東西,要解釋它,想必也是要以空無來解釋之,但這該如何解釋起?而為保持它的原汁原味(不降低自我格調來解釋它,若這樣做的話,便是一種有隔閡的行為,如是甲對乙說話,甲要經過思緒轉換而由嘴巴說出【此講出來的話因表達能力、用字遣詞,而已無法完全代表甲心中所想,這是所謂自降格調】,但乙並不一定能將之完全聽入心中,但就算聽入心中,在為之做解釋時也未必和甲的思緒一樣,故在此一說一聽之間,便已有了三道隔閡),便請看倌自行感覺,由故事中體會吧(基本上,看倌所認為的與本作者絕不可能一樣,只有接近的程度而已,而如過愈接近的話,便可間接證明這此小說是寫得成功了)。
(三)
本作者的小說夢從國二便開始,《末法劫》只是其中的一個系列,其策劃的時間點於高三時期(在高二結束的暑假,本作者看了日本動畫《新世紀福音戰士》後,才決定寫之),從此便開始收集資料及思考編劇(本作者之靈感甚多,亦從國二開始,並將之記錄在紙上,至2009年中,已有5300多筆的靈感資料,而《末法劫》從中挑選、整理,所用大約150筆,相關記載可追溯至高一下學期(民國九十四年前半年),將此書從眾多小說系列中會集而成,獨樹一幟),《末法劫》裡面的所有劇情和資料已在此時期(高三,學測前)準備了九成五以上,大學時期則是用來實際寫作。
本作者正值年少輕狂,對所有系列小說的寫作順序做了調整,以「聲光效果」較多的為優先,後以教育功能論定(教化程度愈小者,便愈先寫),再以「今」、「古」作為區分,「今」者排在前方,故順序為科幻、社會寫實、武俠、奇幻,當然猶可權宜一番,稍作調動。《末法劫》屬科幻類,排在第一個先寫,但這不表示此是層次較低的書。
《末法劫》中所有劇情及資料,只有不到十分之一出自參考,其參考來源排列如下:
本人之未公開小說《紫悠奇霞傳》(2002到2005年未完成之作品,介於國二到高一時期,亦包含其下九個分支小說)、霹靂布袋戲、日本動畫《新世紀福音戰士》、日本動畫《妖精的旋律》(十八歲禁)、日本動畫《風之谷》,其餘若有雷同,純屬巧合。
聲明與警告
本小說為描述「末法」,而為使讀者有深刻感受,故將各種災難的表現程度調幅甚強,以彰「末法」之亂、苦,故這是一本有具有毒性和傷害性的小說,身心未成熟者切莫觀看。本小說涉及與描述色情的(本小說不含床戲以及所謂親熱的情節)、變態的、不人道的、殘酷的、血腥的、暴力的、病態的、淪喪的、不建全的、毀滅的、黑暗的、邪惡的、扭曲的、是非倒錯的、似是而非的劇情和價值觀(尤注意第16、24、25、32、33、39、43、48、54、63、68、98、110、114、115、116、130、134、137、136、145、149章),聲明與警告如下:
1.本小說對佛教的見解,有的是錯誤的,似是而非的,有的連本作者也不知道是正是邪,而若真會瞽惑讀者(人們),帶來邪知邪見,此是本作者所必須承擔的罪過,而也請讀者務必注意,並不是每一個觀念都是正向的而有智慧的,若錯認之(尤指對聲光效果之劇情太過注重),恐只會污染到自己。
2.本小說是比鄙基督教的,此亦是本作者之罪過,本就不該有所比較,但卻不得不比較之,另外本作者是比較支持佛教的,對基督教的好感程度並不高,但承認基督教對世界的一切善行,也承認佛教有被變質與沉淪的現象。
3.本小說含有許多負面思想,不建議十五歲(含)以下及國中(含)以下,及心理障礙人士觀看,若因此而加深其負面觀念,本作家亦是得承受罪責。
4.這是一本不折不扣的科幻小說(科幻小說通常含有色情、暴力、血腥、變態之元素),裡面不是主要在談論、講述佛法(法,本就是萬象的呈現,也許在一言一行之中都是隨機的化現),而是變態美學的極致藝術,絕不要以平常心看待。
5.「末法」為佛教專有名詞,不要和基督教「末日審判」的「末日」混為一談,這是毫無關連的(本作者發現有許多的傳教士都會把「末日」給講成「末法」),這點尤須注意。
備註
本小說在許多方面都有與一般小說不同之處,觀看時尤要注意,以免感到奇怪,提醒如下:
1.本小說之人物對談以英文為主(九成五以上),日文次之(4%以上),中文最少。
2.本小說之活動地點遍佈全球(包含地底、海裡和太空,甚至是別的星球),要注意時差問題,不要對看到白天,又忽然看到黑夜(場景跑到地球的另一邊)而感到奇怪。
3.本小說含有自我揣測成份(沒有實地去過,故只好想像),情節可能不大吻合實際情況,比如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的狀況,以及柳揚春在台北101大樓執行任務,這些場景皆由本作者想像(看網路照片及說明而想像之),和現實是有差異的,但小說劇情既是在未來的時間(2030年),那讓本作家想像它會變成那樣,又有何妨?
4.本小說有兩個地方要先看,一是前言,二是附錄(建議將附錄給看過一次,尤其是附錄的後面,而本小說亦有許多劇情是在這裡作解釋)。另外,本小說的內文有三個地方要看(仔細看),其分別是第四、七、八三本。
5.本小說的內容以起(第一本)、承(第二、三本)、轉(第四到第七本)、合(第八本)為分別。第一本和本小說之主架構沒有太大關聯,只是讓看倌瞭解環境,二、三本則是承接小說主架構的到來,而自第四本開始是本小說很重要的轉折點(新興人類登場),第五本的中間也是相同(猛怪登場,亦是天下大亂、世紀浩戰的開端),第八本是總結,但劇情並沒有結束,反而繼續延伸下去,以給看倌一個廣大的想像空間。
6.本小說從第四本到第八本為精華,建議可先看第四集,然後再從第一集看起,而若時間不夠,則可直接自第四本開始看。
特別說明
1.識界:本名詞出現在小說第六十二章(請見附錄「識界」解釋),此和霹靂布袋戲中所描述的識界並不一樣,而識界亦屬佛教語,屬六界之一,含八種識,這裡便不多作說明。
2.MO系列:MO是指分子軌域Molecular Orbital,而是Micron Organization,此名詞已在高三時所創。
3.生命(補完)之海與日本動畫《新世紀福音戰士》中的「LCL之海」類似,但生命(補完)之海並不是本小說之主軸計劃(「人類完世計劃」、「人類滅世計劃」)任一過程的模式(基本上與之無關)。「心靈壁壘」則和「AT立場」的定義雷同。
曦霞生 2009/5/27、2009/0/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