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中國模式是一個重大命題,它關乎中國,也關乎世界。自1949 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中國的現代化發展取得了巨大的歷史性成就,中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最大的社會主義國家,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道路。「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為世界現代化發展道路的多樣性作出貢獻,也為世界各國尤其是發展中國家提供了可借鑒的經驗。中國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這是事實,這是結果,如果其中原因可以概括為「中國模式」,那麼它應該在堅持和完善中去繼續造福中國、影響世界,尤其是當中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以及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深入人心的大時代之下,中國模式不應該被認為是將之前中國成功的種種原因打包並簡而概之。毫無疑問,這個命題愈加重大、愈加嚴肅、也愈加迫切。
中國模式是一個複雜的命題,凡是能夠說清楚的,都要努力去說清楚,盡力去講明白,這是中國學術界對當代中國所負有的使命和責任。這個命題的研究是遠遠不夠的,任何依賴或搬用西方概念和理論來對「中國模式」進行「依葫蘆畫瓢」的方法論,最終都會被證明是在不斷曲解「中國模式」本身。國內外學界圍繞中國模式的內涵、特徵、本質、意義及其影響有着廣泛討論,但中國模式研究的系統化,目前在學術上還遠沒有完成使命。對中國模式的研究關涉中國敍事,即怎樣講好中國故事、中國方案、中國經驗、中國道路,這是中國學者自己的使命。在西方國家總是存在對中國模式的污名化,各種「中國威脅論」、「中國崩潰論」層出不窮。我們自身需有清醒的認識,關於走向世界的「中國模式」的話語敍事要處理好中國性和世界性、現代化和西方化、傳統性和現代性的關係。
將中國模式作為一種治理現象、治理命題進行研究,是其能夠在世界主流輿論場被採納乃至被公允討論的重要條件之一。作為「中國模式的獨特優勢及國際影響研究」重大項目的概論部分,本書將「中國模式」視為一種客觀事物,摒棄政治化和意識形態化的有色眼鏡,從治理的學術視角解釋中國模式。大歷史的視角、結構性的視角和全球化的視角構成了分析中國模式三維一體的總體框架。通過回溯中國近代以來現代化道路的探索過程解碼中國模式的形成與發展過程。西方國家的現代化實踐和現代化理論被全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仿效,但世界各國的現代化發展之路卻呈現出多元模式:英美模式、蘇聯模式、東亞模式、第三世界模式等等,它們在發展過程中都既有成就也有經驗教訓,不存在一個普適的發展模式。新冠肺炎疫情作為一個透視鏡,為人們重新觀察、分析世界各國現代化發展模式的優劣提供了新視角。在中美關係從戰略競合走向戰略遏制,以及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下,全球化格局發生重大變革的新背景下,中國模式也不斷作出適應性調整,在動盪的世界裏依然能夠實現「中國之治」,體現了中國模式的有效性。在後疫情時代,中國模式既面臨機遇,也面臨着巨大挑戰。我們必須深刻明白,未來中國模式應該是一個不斷開放和具有一定普世性的模式,不會拒絕任何先進的人類經驗和其他模式的成功之處。
進一步研究中國模式,既是對歷史的回望,也是聆聽未來的先聲。一方面,「中國模式」代表了對現代化中國所經歷過的偉大時代及其偉大實踐的總體性概念化和理論化,這是基於中國經驗之上重建中國自己的哲學社會科學知識體系的重要探索;另一方面,「中國模式」也將在回應「修昔底德陷阱」、「中等收入陷阱」、「政權週期陷阱」以及「智能社會陷阱」等諸多時代性挑戰的過程中,必將不斷形塑它的未來。不論作為一種實踐上的治理,還是作為一種學術上的研究,可以肯定的是,「中國模式」都將會是長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