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虐者心中沒有受傷的靈魂,他們有的只是不願放棄的權力意識。
在真正的平權國家,親密關係暴力並不存在。
※雙面書衣設計,將本書帶回家時,若想保密,可翻轉書衣 ※
在真正的平權國家,親密關係暴力並不存在。
※雙面書衣設計,將本書帶回家時,若想保密,可翻轉書衣 ※
「是不是我做錯了什麼,才讓他這麼生氣?」妳不止一次這樣問妳自己。
當我們說施虐者有童年創傷、酗酒問題、情緒管理問題的時候,其實忽略了最根本的施虐問題。而我們對施虐的種種誤解也使得受虐婦女必須在「就是因為妳不離開,才害孩子一直受虐」和「再給他一次機會吧,他其實沒那麼糟」之間抉擇。這個社會彷彿總是與施虐者站在同一陣線。
在這樣的外部壓力之下——
妳開始懷疑自己:「大家都說他沒那麼糟,難道問題出在我身上?還是我太苛求了?」
妳困惑不已:「他爆發的時候很嚇人,但很快又有說有笑,我要怎麼做才能維持他的好心情?」
妳學會安慰自己:「他只是脾氣大了點,不算是家暴,我們只是夫妻吵架而已,比我慘的人多得是。」
妳在家得面對丈夫或伴侶的不當對待,向外求助,親友甚至專家的意見又常互相牴觸,出路到底在哪裡?關鍵是,除了妳,沒人能真正看到妳的另一半是如何人前人後兩張面孔,也沒人能感同身受妳在家中的提心吊膽和自我懷疑。而這一切,正是施虐者心理操縱的結果,也正是他的目的。唯有如此,他才能握有權力。
這本書能做的,是告訴妳判斷的依據,解開妳長期藏在心底的疑惑,並提供妳足夠的資源,幫助妳做出最好的決定。不論妳現在是否準備好對抗施虐伴侶,妳都要知道,「分辨和理解就是力量」。這本書備妥了妳需要的一切資源、勇氣和知識,讓妳在準備好的那一刻,能夠挺身捍衛自己與孩子。
本書是美國家暴領域的經典之作。作者朗迪.班克羅夫曾任美國第一個針對施虐男性設計的認知輔導計畫「Emerge」主任,二十五年來,他深度剖析施虐心理、耙梳家庭與文化的影響,直搗虐待的根源。他想告訴我們的是:
「施虐發根於所有權,權力意識是支撐的樹幹,控制則是向外伸出的枝枒。」
虐待關乎權力,虐待的根源不在受虐者,也不在受虐者所做的事、所說的話。受虐者的緊張、歇斯底里,更可能是長期受虐的結果,而不是引發虐待的原因。唯有了解這些,受虐者才能及早認清自己的處境,走出施虐者的心操縱,突破困惑與自貶的循環,奪回生命的自主權。
「大部分關於親密關係暴力的書都著重女性,探討她們的創傷,以及她們為何不離開。這些問題固然重要,但也讓我們忽略了問題的核心。班克羅夫特大膽提問(並提出很棒的回答):為什麼有這麼多男性對女性施虐?我們可以做些什麼?這是一本社會迫切需要,且早該出現的書。」--傑克森.卡茲(Jackson Katz),獲獎影片「粗暴的外表:男性的暴力、媒體和危機」製作人
【重點內容】
●施虐的早期徵兆
●施虐者的10種類型
●關於施虐的17個迷思
●如何安全離開一段施受虐關係
●受虐婦女大惑不解的21個問題
●判別施虐者是否真心悔改的方法
【常見迷思】
▎情緒失控?
施虐者常說:「我失控了,我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那樣。」如果這是真的,那麼施虐者就不會在意身旁觀眾的身分,管他是孩子、父母、路人,還是警察。但你有看過家暴者當著警察和記者的面,對妻子大打出手嗎?施虐者不會「就這麼失控」,而是在某一刻「允許自己放手去做想做的事」。
→ 施虐者的問題不是「失去控制」,而是過度「控制」他們的伴侶或孩子。他們的施虐行為通常是為了「懲罰」妻小反抗他的控制。
▎他看起來不像會施虐的人啊!
大部分施虐者都會在公共場合擺出迷人的臉孔,這是因為施虐者深受權力和支配吸引,而他們想要如願,多少得靠自己在別人面前的形象。一旦旁觀者心生「他人那麼好,根本不像會施虐的人。他老婆一定傷他很深」這樣的念頭,施虐者就得逞了。
→ 施虐者刻意混淆視聽,是因為他別無選擇。他就是要大家摸不著頭緒,他才能控制妳、恐嚇妳,才能讓周圍的人站在他那一邊,好讓他逃避自己行為的後果。
▎酒精作祟?
大部分的人喝醉的時候可能會變得蠢笨或講話太直白,但不會胡亂開車撞路人,或性侵便利商店的店員。酒醉時,人們的行為仍以自身道德價值為依歸。
→ 酒精會鼓勵人們釋放心中的壓抑,但不會改變一個人的價值觀。
▎是女方自己不離開,存心討打。
施虐者為了長久控制自己的伴侶,通常不會一直處於暴力狀態。然而,就是這樣的反覆無常,讓受虐婦女總是抱著「也許這次會不一樣」的期待。就算受害者下定決心要離開一段暴力關係,施虐者也可能會自殘、讓伴侶懷孕、揚言要殺害伴侶。
→ 離開施虐者有多難,只有受害者才知道。從一段危險關係脫身需要縝密的計畫。從覺醒到離開是漸進的過程,不是說走就走那麼簡單。
好評推薦
「本書是所有關於施虐男性的書籍中,資訊最豐富,也最有用的一本。受虐婦女可以利用書中的知識,踏上奪回人生控制權的道路。」——傑.席佛曼博士(Jay G. Silverman),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暴力防治計畫主任
「非常引人入勝的研究。了解施虐者為何爆發令人不安,但本書以坦率的文字談論家暴這個艱難的議題,對專業人士和一般讀者都是十分珍貴的資源……以一般語言(而非專業術語)進行分析,含括許多第一人稱的故事案例,並將專業的知識整理成簡單的清單列表。這本書為陷在暴風之中的家庭提供象徵希望和指引的燈塔。」——《出版人週刊》星級書評
「班克羅夫特是前任Emerge計畫共同主持人,該計畫是全美第一個為施虐者設計的處遇方案。十五年來,他與施虐者接觸,有著豐富的經驗。他告訴我們,美國每年有二到四百萬名女性被伴侶攻擊,且每三名美國女性,就有至少一人曾在人生的某個階段遭受先生或男友的肢體虐待。本書內容涵蓋施虐的早期徵兆、十種施虐的人格特質、施虐心態、向司法求助可能遇到的困難,以及漫長而複雜的改變過程等。相關人士必讀的一本書,非常推薦。」——《圖書館學報》星級書評
「班克羅夫特開了一扇窗,讓我們一窺施虐者的內心。這本書開了一道門,讓受虐婦女脫離施受虐關係。」——蓋文.德.貝克(Gavin de Becker),《紐約時報》暢銷書《求生之書》、Fear Less作者
「棘手的主題,令人信服的文字。你在這本書裡讀到的東西,會在很久之後再度浮現心中。」——安琪拉.布朗(Angela Browne),When Battered Women Kill作者
「班克羅夫特幫助所有自覺受困於不健康關係中的女性了解事情的真相。」——莎拉.布爾法學博士(Sarah Buel, J.D.),家庭暴力中心共同主持人、德州大學法學院教授
「終於等到了--一記對施虐男性的直球對決。這本書不只適合受虐婦女和家暴領域人士,只要你想知道為何美國有這麼多暴力事件,就可以讀這本書。請務必一讀。」——安妮.瓊斯(Anne Jones),When Love Goes Wrong、Next Time She’ll Be Dead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