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蓮花上的慈悲心
人生好似雲吹過,遠離是非得解脫……
菩提路上有明燈,般若門裡得智慧;
一心向佛皈依處,觀音菩薩撒蓮花……
─《觀世音菩薩》禮贊詞
佛法世界浩如煙海、博大精深,但千經萬論歸結起來,離不開一個根本──慈悲心。藏傳佛教認為,智慧和慈悲的完美結合,才能成就無上佛果。無論多麼勤奮苦修,若沒有慈悲心為基礎,永遠都不會收穫任何佛果。因此,慈悲心是所有修法的根本,而觀音菩薩則是諸佛慈悲心的人格化身。
觀音菩薩,梵文 Avalokites' vara,又作觀世音菩薩、觀自在菩薩,是四大菩薩之一,具有最廣大的智慧與慈悲。眾生在她眼中人人平等,因此只要聽到呼她名號求救之聲,就能得到救助與關懷,而且任何人都能夠藉由觀音菩薩的法門獲得解脫。所以無論在漢地,還是在西藏地區,信奉觀音菩薩的宗教習俗自古至今在民間都非常盛行。
在藏傳佛教中,觀音菩薩更因其與西藏的特殊因緣,而被視作雪域高原的守護神。佛經中記載,在無量劫前,觀音菩薩曾在阿彌陀佛面前立下誓願,自願前往雪域教化眾生,因此成為藏地的護佑主,地位自然十分顯要。凡去過西藏的人,一定會對在藏地隨時能聽到的「嗡嘛呢叭咪吽」印象深刻,從咿呀學語的小孩,到白髮蒼蒼的老人都會口念心誦這「觀音六字大明咒」。無論是她的明咒,她的化身,或是一顰一笑,都只傳遞了一個資訊,那就是──對眾生的無量慈悲心。
慈悲是一切德行的根源,是一種徹底的利他之心。慈悲不只是對受苦者表達憐憫或關懷,不只是瞭解他們的需要和痛苦而已,它更是一種持續和實際的決心,願意盡一切可能來幫助他們緩和痛苦。簡單來說,慈悲就是要用一種毫無偏失的愛心,去關懷他人。
對於普通人,慈悲並不一定是一種宗教體驗,它更是一種能夠帶來幸福與快樂的精神力量。因為慈悲的關懷,並不只是一種單向的付出,同時也能夠給施予「愛」者回饋更多的利益。並且,這種利益是一種愛人的能力,它不是短暫的,而是一份永久存在於內心深處的快樂和安寧。
在現實的生活中,我們如不去體會這些,哪怕終日忙忙碌碌,也總只會感覺一無所獲。這是由於現代生活使我們執著於物質的得失,而忽視了對自我心靈的掌控。雖然生活更加豐富、更加精彩,但無論怎樣的成功感、滿足感都只會轉瞬即逝。我們生活在鬧市卻更加的孤獨,終日忙碌卻一無所有,交往廣泛卻愈加寂寞,生命一天天過去,幸福卻依然遙遠。這一切的痛苦與迷茫不是因為我們學歷不高、薪酬不豐,而是因為我們缺乏真正愛他人和愛自己的勇氣,更還不會享受施與帶來的恒久快樂。
在佛教看來,慈悲能夠將我們緊閉的心門完全打開,讓我們去關懷和愛護他人。此時,我們會發現生命中的一切都變得更加容易,愛和幸福來得如此自然,生命中便再也沒有寂寞和孤獨。慈悲,是我們獲得快樂的最佳方式。
那麼,我們怎樣才能真正生起這種毫無偏失的慈悲心呢?修持觀音菩薩就是最佳的選擇。藉著對觀音菩薩悲心的深刻理解,我們能夠逐步感受她無限的慈悲,在純淨的精神體驗中增強自己的定力,讓自己紊亂的心緒平靜,變得坦然;充分把握當下的自我,在現實生活中找到自己生活的方向,真正感受到讓自己身體平靜、渾厚的生命力。
為了讓讀者能夠更加深入形象地瞭解觀音菩薩,在這本《唐卡中的觀音菩薩》中,我們精心挑選了100多幅珍貴的唐卡珍品,最全面收錄了幾乎所有的密宗觀音形象。在此基礎上,我們為每一幅唐卡都配有精彩詳細的圖說,藉著精美震撼的唐卡繪畫、簡潔生動的圖說文字,將帶你走進一個若蓮般純淨的觀音世界,在輕鬆愉快的閱讀中與觀音菩薩結下一生的緣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