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水裡的魚類,產下的卵當然是在水裡發育、孵化的。這個「定律」,小學、中學、甚至大學裡的生物學老師的確是這麼教的沒錯;而從小對自然與動物便充滿好奇與興趣的我,一直也都是這麼認為的。
唸中學時,我開始有機會可以自己設立與佈置屬於自己的魚缸,也開始購買一些觀賞魚飼養的書籍來研讀。就跟許多剛開始養魚的人一樣,我的第一個魚缸裡養的是孔雀魚、神仙魚、紅太陽和斑馬魚。猶記得,在一本介紹如何養魚的書裡,第一章是常見的觀賞魚,第一類介紹的是孔雀魚、滿魚、茉莉等花鱂(卵胎生鱂,第二類則是卵生鱂魚,之後才是鬥魚、燈魚、慈鯛類等。其中,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第二類卵生鱂魚。當時,這個章節所搭配上的卵生鱂照片是幾張單色印刷的圖片,所以魚隻本身的長相並沒有太吸引到我;然而,讓我印象深刻的卻是此章節的介紹內容,字數雖然不多,但「魚卵可以乾燥」、「魚卵就跟種子一樣」、「愛好者之間會郵寄交換魚卵」等幾句話強烈地震憾了我本來對魚和魚卵所有的認知。不過,家附近的幾家水族館卻也沒看到書上介紹的那幾種卵生鱂魚,我心裡不禁想:「真的有這種魚嗎?」。
唸大學時,我加入了學校水族社。因為舉辦校內水族展的關係,跟著社上的同學一起到國內某家水族出版社洽談書籍借展與販售事宜。在那期間,我瞥見書架上一本綠色書皮的中文觀賞魚圖鑑,用了一張大大的、體型呈卵圓型、體色紅藍相間的魚的照片當封面,照片上方則寫了「鱂魚特輯」四個大字。就是這張讓人驚艷的照片和這本中文的圖鑑,把我拉回到中學時那本觀賞魚飼養書裡介紹卵生鱂魚的那不到半頁的篇幅中,也從此讓我著迷於卵生鱂魚的世界無法自拔。
一轉眼,十餘年過去了。美麗的體色、特殊的繁殖方式、養也養不完的眾多品種與地方族群型,都是讓我對卵生鱂魚著迷至今的原因。漸漸地,成功飼養繁殖越來越多的魚種已無法滿足我。為了能查到別人不知道的魚資訊,我開始瘋狂收集外文的魚書籍,即使是有三、四十年歷史、書頁泛黃帶點污漬、翻開來會有一種混雜著黴味的特殊「書味」撲過來的二手書,我也視為珍寶。能查到資訊是一回事,但看著書架上越來越多的魚出版品,我的成就感就越大。面對卵生鱂魚,我體內收集狂的血液不斷地沸騰。不過,實際上,卵生鱂魚帶給我的不只如此。這十餘年來,因為飼養卵生鱂魚的關係而讓我結識了許多來自世界各地、志同道合的魚友,甚至有許多至今都仍維持著不錯的友情,這更是我十分珍惜的。我對卵生鱂魚的熱情,也促使我先後成立了網站與部落格、積極地在討論版上與魚友交流魚的飼養經驗與資訊。而這本書,同樣也來自於我的熱血!
其實,國內早有許多水族前輩對卵生鱂魚已十分熟稔,而他們過去在水族刊物上的著作也是我對卵生鱂魚能有所了解的資訊來源;此外,與國外許多著名的資深玩家相比,我的魚經驗與資歷更是小巫見大巫。但有鑒於國內卵生鱂魚相關的資訊常似是而非不夠全面化與系統化、目前已有之中文出版品中的相關資訊也早已落後多時,因此在數年前斗膽萌生出「自己動手寫一本關於卵生鱂魚的中文書籍」這個想法。無奈,在考量到國內市場的現實層面,小眾市場的卵生鱂魚出版品的市場接受度受到質疑,從原本規畫的大本全輯式、變成小本的入門手冊式、最後甚至不了了之。對於這點,我完全可以理解,畢竟,誰想出一本會賠錢的書?沒有想到,在與魚雜誌社蔣孝明社長的第一次見面之後,這樣一本可能會賠錢的書就在今天要出版了!蔣社長的觀賞魚書籍出版理念讓我十分佩服,也是讓我可以全力投入心思撰寫規畫此書的最大後盾。我自己將這本書定位在提供給「不了解卵生鱂魚但對牠好奇」、「想飼養卵生鱂魚但不知如何上手」、以及「已飼養卵生鱂魚但想更了解牠」的人來閱讀的。因此,在本書當中,有一半左右的篇幅著重於卵生鱂魚的初識、簡介與飼養繁殖時實際操作的經驗描述,而另一半的篇幅重點則放在卵生鱂魚各魚種類別分類沿革的歷史與現況以及魚種圖鑑上。其實我自己並沒有預期這本書在出版之後是否可以再次引起國內的卵生鱂魚熱潮,而只是很單純地希望這本書可以提供正確且充份的資訊給有興趣的人與需要的人。是故,本書裡的內容大多是經過深入的考究、文獻查閱、資訊歸納與整理的;而在完成前的最後階段,也前後歷經非常多次的校稿與確認。話雖如此,若有前輩或同好們在書中發現任何資訊的錯誤或排版上誤植之處,敬請不吝指教。
如前所述,沒有了蔣社長,本書必定無法順利完成。蔣社長不僅給了我相當大的空間在這本書中能盡情發揮,也指導我如何拍出更吸引人的觀賞魚照片的技巧,更提供許多必要的協助,尤其是大量照片的取得。缺少了這些照片,密密麻麻的文字將會讓這本書變得十分枯燥乏味。而辛苦的美術編輯,更是讓我所有天馬行空的構想能實際地轉化成具組織性版面的一大功臣。此外,許許多多水族界的友人們以及志同道合的魚發燒友們的支持和鼓勵,更是我在過去十餘年來最好的回憶。最後,我要把這本書獻給我的家人,沒有家人的支持與包容,我無法把家裡搞成像水族館一樣,自然也無法養很多魚,當然也無法完成這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