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業家比良良三因兒子良吉的“胡作非為”,決定讓他去歐洲留學幾年。恰逢“十月革命”十五周年紀念,良吉從東京出發后決定前往蘇聯。然而,圍繞着比良家卻發生了一起起離奇事件——在本鄉發生了一起毒殺事件,死者身邊留下了比良家工廠生產的口香糖。良吉祖母一直珍藏的祖父留下的手槍竟不翼而飛,眾人都以為是被良吉拿走了。
一模一樣的毒殺事件又接連再次發生。律師高岡日出夫被發現早已死在了比良家的倉庫,死因便是槍殺。而最大的嫌疑人不是別人,正是已經遠走他鄉的良吉……
作者簡介:木木高太郎(1897—1969),本名林髞,生於日本山梨縣西山城郡山城村字下鍛冶屋(今甲府市)一個醫生家庭。日本大腦生理學學者、小說家、詩人。曾任日本偵探作傢俱樂部第三代會長。1927年,獲慶應義塾大學醫學博士學位。1932年赴蘇聯,師從巴甫洛夫研究條件反射學。1934年,結識偵探小說、科幻小說家海野十三。同年11月,在其鼓動與推薦下,以“木木高太郎”為筆名(將姓“林”拆為“木木”,取名“髞”的偏旁“高”)在《新青年》雜誌發表短篇偵探小說處女作《網膜脈視症》。因小說融入精神分析,在當時頗具新意,獲得了偵探文壇的廣泛好評。1936年1月至5月,在《新青年》雜誌連載《人生的愚者》,並憑借這部長篇偵探小說處女作斬獲第四屆“直木獎”。這是偵探小說首次摘得“直木獎”桂冠,同時也將偵探小說拉至一個新的高度。1946年5月,在《寶石》雜誌發表《新月》,並憑該作斬獲第一屆“日本推理作家協會獎”短篇獎。木木高太郎是為日本偵探小說史做出傑出貢獻的偉大作家,是偵探小說轉型變革的先驅者。
譯者:陳曉淇,浙江紹興人,日本關西大學博士,日本通譯翻譯學會會員。主要譯作:甲賀三郎《蛤蟆屋的殺人》、木木高太郎《人生的愚者》《新月》、松田青子《幽女出沒的地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