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嗨,薩沙。謝謝你回答我的問題,也謝謝你花時間替這本書寫序。作為《滾石》雜誌的資深攝影編輯,你一定看過很多攝影師的作品。在出版界,我還算是新進的攝影師,我想知道,哪些特質會吸引你,讓你願意撥電話給一位從沒有合作過的攝影師。而這個依據是作品品質?還是純粹直覺?與尚未配合過的攝影師合作,是一件風險很大的事。你又怎麼知道誰可以合作,誰可能合不來?
札克,瞭解這本書的內容時——其目標在於替新手攝影師揭開攝影這一行的神秘面紗,讓他們瞭解執業攝影師的各個面相——我早該料到你會提出這個問題。希望我能客觀公正地回答。
大多數出版社都有自己經常配合的攝影師名單,要打進去並不容易。雖然如此,攝影編輯還是會經常注意攝影界與攝影新秀(或不認識的攝影師)。就我個人而言,我會儘量留心電子郵件廣告、印刷宣傳品、攝影集、雜誌、部落格、電子雜誌,以及參加作品評論和藝廊展覽等方式,來跟上脈動。
因此,等到我拿起電話,請沒有合作過的新攝影師替《滾石》(Rolling Stone)雜誌拍照(或是安排開會),我可能已經觀察這些攝影師好一段時間了——基本上就是追蹤他們的作品。我也可能會不定期查看他們的Tumblr、Instagram、部落格或網站,看看他們發表的最新作品,或是和其他同事、同業討論這些人的作品。
重點並不是看到哪張精彩的照片;而是看一位攝影師怎麼隨著時間進步才有幫助。如此一來,我比較能瞭解這些攝影師的個人風格、他們怎樣處理某些情況和擅長哪些專題。看著他們作品的演進,也有助於瞭解他們是什麼樣的人。要進一步說明的是,我一開始到底是怎麼注意到這些攝影師的。你問我,「是作品的品質?還是純粹直覺?」這兩個答案都有。
我的生活離不開攝影——我的父母親都是攝影師,我的雙胞胎妹妹是視覺藝術家,我太太也是攝影編輯,我自己也拍點照片,而且我每天都和各年齡層的攝影師共事——因此,我常常被攝影師所採用的工作流程、使用的工具(相機、鏡頭、底片)、拍出來結果如何之類的事,深深著迷。但是當我看到一件感到震撼、真的能夠跟我溝通的作品時,這些小事情似乎顯得微不足道。影像的偉大之處是無以名狀的。
我有自己的品味,我的品味也許和同事不一樣。由於我們的任務是要思考一位攝影師的作品可以怎麼被運用在《滾石》雜誌的頁面中,因此辦公室裡往往會出現哪位攝影師最適合這本雜誌,或特定任務需求的討論。如果你想要把作品寄給我們,你應該儘可能地熟悉《滾石》雜誌(這個道理適用於你希望合作的任何出版品),了解雜誌內各個不同的部分、每一個部分所採用的風格、哪些攝影師受邀拍攝及怎麼拍。如果你覺得自己的作品非常適合,就放馬過來吧!
薩沙・雷卡
《滾石》雜誌資深攝影編輯